一种阀体砂芯合模紧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9202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37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体砂芯合模紧固结构,包括下模箱、上模箱以及型腔,砂芯置于型腔内,上模箱的两侧面分别固定有上吊杆,所述上模箱上方设有压杆,压杆中间固定有合模后可抵靠在砂芯上端面的压块,压杆两端与下模箱两侧面的下吊杆之间连接有吊紧组件,所述吊紧组件包括上连杆和下连杆,上连杆上端与压杆连接,下连杆下端与下吊杆连接,上连杆下端与下连杆上端之间连接有转动拉紧压杆实现压块压紧于砂芯上的调节架。本技术通过转动调节架,利用调节架上下端正反旋向螺纹作用收紧压杆,使压块顶紧砂芯,从而完成对合模后砂芯的紧固,操作便捷,在保证紧固强度的基础上,可以运用于多种不同规格铸件的造型,降低作业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止阀体砂芯在浇注过程中因压力变大而产生移位的合模紧固结构。


技术介绍

1、控制阀的阀体通常采用铸件进行加工成型,铸造过程中,阀体砂芯设置在上、下模合成的型腔内。目前在合模过程中,为防止阀体砂芯在浇注过程中受型腔压力变化而出现移位现象,以确保阀体砂芯位置准确,一般多采用细钢筋棒对砂芯进行紧固,但这种紧固方式首先难以准确判断砂芯是否被完全紧固好;其次在合模过程难免出现疏漏,以致于无法防范在浇注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而且对于小批量、多种类生产的铸件,会造成砂箱种类繁多,每次由人工操作进行紧固,工作量较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阀体砂芯合模紧固结构,以确保合模后砂芯可靠紧固,满足多种类规格铸件合模要求,降低工作强度,提高效率。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阀体砂芯合模紧固结构,包括下模箱、对合在下模箱上的上模箱以及开设在上模箱内的型腔,所述砂芯设置在型腔内,上模箱的两侧面分别固定有上吊杆,下模箱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阀体砂芯合模紧固结构,包括下模箱(1)、对合在下模箱(1)上的上模箱(2)以及开设在上模箱(2)内的型腔,所述砂芯(3)设置在型腔内,上模箱(2)的两侧面分别固定有上吊杆(4),下模箱(1)两侧面分别固定有下吊杆(5),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模箱(2)上方设有压杆(6),压杆(6)中间固定有合模后可抵靠在砂芯(3)上端面的压块(7),所述的压杆(6)两端与下模箱(1)两侧面的下吊杆(5)之间连接有吊紧组件,所述吊紧组件包括上连杆(8)和下连杆(9),上连杆(8)上端与压杆(6)连接,下连杆(9)下端与下吊杆(5)连接,上连杆(8)下端与下连杆(9)上端之间连接有转动拉紧压杆(6)实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体砂芯合模紧固结构,包括下模箱(1)、对合在下模箱(1)上的上模箱(2)以及开设在上模箱(2)内的型腔,所述砂芯(3)设置在型腔内,上模箱(2)的两侧面分别固定有上吊杆(4),下模箱(1)两侧面分别固定有下吊杆(5),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模箱(2)上方设有压杆(6),压杆(6)中间固定有合模后可抵靠在砂芯(3)上端面的压块(7),所述的压杆(6)两端与下模箱(1)两侧面的下吊杆(5)之间连接有吊紧组件,所述吊紧组件包括上连杆(8)和下连杆(9),上连杆(8)上端与压杆(6)连接,下连杆(9)下端与下吊杆(5)连接,上连杆(8)下端与下连杆(9)上端之间连接有转动拉紧压杆(6)实现压块(7)压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颖赵得胜黄棋师墨栋何学海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朗盛精密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