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惠民专利>正文

卫星喷射损毁专用纳米铁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6145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纳米级金属粉体材料,具体为一种卫星喷射损毁专用纳米铁粉。能使卫星永久失去侦察功能。制备方法为在-10℃-5℃的情况下,高频切割次数设定在每分钟4500次-5500次的情况下将原料加工成纳米铁粉,再分别分选出D3=41nm?D25=62.1nm?D50=125nm?D75=177.2nm?D97=230.3nm的颗粒分布的粉体材料,而后防氧化包覆,表面处理。攻击的纳米铁粉颗粒的75%都可以深深镶嵌在整个卫星的表面使其彻底制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级金属粉体材料,具体为一种卫星喷射损毁专用纳米铁粉
技术介绍
目前任何地区和国家的机密几乎无法躲避高空侦查卫星的侦查和拍照。卫星侦察由于是在外太空,不涉及到领空等主权问题,可以建立一个卫星侦察网全天候侦察,而且不易被敌方击落,更安全(毕竟到目前为止能够攻击在轨卫星的国家就那么几个),地区和国家为了避开高空侦查卫星的侦查,除了做各种伪装,另外办法就是攻击并且击落高空侦查卫星,但是击落其它国家的高空侦查卫星有可能引发许多麻烦,同时要想击落高空侦查卫星目前世界上也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可以做到。所以,在不击落的同时又能使高空侦查卫星失去侦查功能的技术就是目前军事大国主要研发的攻击高空侦查卫星的手段。目前国际上攻击高空侦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目前在国际上能够在外太空攻击高空侦查卫星的国家,只有少数几个。其主要攻击手段是软化干扰弹和气雾炸弹,其攻击方法主要是在不摧毁对方卫星硬件体结构下,发射一枚内部含有大量的气溶质胶状物体的导弹,在靠近目标地区实施引爆。将随之抛射出大量以胶质为主的气雾颗粒团。这些细微颗粒将以高速扑向目标。再由于弹射的动力影响,强力的附着在卫星的镜头,雷达探测探头,电子天线等外部感官系统上。 由于这种胶质物质。可以短时间起到隔绝电波,卫星信号等数据的传输,加之可以 阻碍卫星镜头的拍摄与雷达扫描照射。因此可以使得卫星暂时失去功能。据悉如果不进行 及时处理,那么这些卫星会因为胶质最终凝结在镜头,雷达天线表面。引起导致全面的不 可修复性损毁。按照美国军方估计维修这样的故障需要耗资巨大与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 力。关键是需要耗费至少72小时以上的时间来修复,而这对于一颗军事间谍或者制导通信 联络卫星,给地面部队,有关机构所造成的数据软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目前,这种攻击高空侦查卫星手段存在的主要缺点是 1、只能是短时间致使高空侦查卫星失去侦查功能。 2、受到攻击的高空侦查卫星在短时间内完全可以修复复原。 3、此种攻击方法,起不到长时间或者是根本使高空侦查卫星失去功效的作用。而 且攻击物质的存储时间只有3—5个月。 4、此种攻击方法,要想达到最终目的必须不间断的进行攻击,这样从成本和效果 上来讲都是极不理想的。 5、此种攻击方法的攻击效果,只能影响到高空侦查卫星的高空照相系统,但是无 法损坏雷达成像和电子通讯系统。 此种攻击方法在攻击时,所喷出的胶性物质只有12%左右可以直接攻击目标,其 攻击速度只有81. 7m/S,其余的87%均浪费在宇宙中。 专利申请号为2006100481685记载了一种金属纳米粉体零界颗粒切割生产工艺, 该专利申请记载了一种全新的零界颗粒切割金属纳米粉体材料工艺,以铁粉为例,步骤包括,将铁粉置于-l(TC +15°C的加工温度状态下,然后对铁粉颗粒进行高速切割,每分钟 控制在5000 6000次,然后对切割后的铁粉颗粒已6000转/分钟的高频研磨,再进行物 理还原,表面包覆处理,最后分级分选即可得到产品。而且经过专利技术人的研究发现,在该工 艺中提高或者降低加工切割频率并相应地调整加工温度后能够生产出的各个不同级 别的纳米铁粉或者其它金属粉,而且特性有着明显的区别,经过分级分选和配比后可广泛 用于不同行业或领域。该专利申请所记载的技术方案是申请人在纳米金属粉末材料加工技 术领域首次提出了切割这一加工的概念,利用研磨介质之间的相对高速往复碰撞和摩擦 即可将原料金属粉加工至纳米级别,而这种研磨介质在单位时间内高速往复运动的次数可 以称为频率,其对原料的粉碎过程可称为切割;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加工参数,并且通过实践证明了通过设定相应的切割频率和控制相应的加工温度就可以加工出优质纳米铁 粉这一技术方案。 专利申请号为2006101620469公开了一种金属微、纳米颗粒包覆工艺,该申请的 技术方案能在金属粉体材料的表面形成一层厚度为lnm-3nm的高质量防氧化保护层,以下 称为DQ包覆法。想较传统的纳米金属粉末的包覆工艺,该技术方案包覆率更高,抗氧化 时间更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使卫星永久失去侦察功能而提供了 一种卫星喷射损毁专用纳米铁粉。 本专利技术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卫星喷射损毁专用纳米铁粉,制备方法是在-l(TC--5°C的情况下,高频切割次数设定在每分钟4500次——5500次的情况下将原料加工成纳米铁粉,再分别分选出D3 = 41nm D25 = 62. lnmD50 = 125nm D75 = 177. 2nm D97 = 230. 3nm的颗粒分布的粉体材料,而后再用DQ包覆法对铁粉颗粒继续厚度为 lnm-3nm的防氧化包覆,将包覆后的粉体材料输入到高速研磨机中进行粉体颗粒的表面处 理。 本专利技术技术优势 1、本专利技术技术优势一是;可以在不损坏高空侦查卫星本体的前提下,永远让卫星 失去侦查的所有功能。 2、本专利技术技术优势二是;攻击后,卫星只有在回收地面后才有可能修复,但是卫星 的修复成本可能比重新制造和发射一颗卫星的造价还高。 3、本专利技术技术优势三是;可以无限制攻击各种高空侦查卫星,如照相侦察卫星,雷 达成像侦察卫星和电子侦察卫星以及导弹预警卫星。 4、本专利技术技术优势四是;攻击效果好,攻击时的攻击速度可高达537m/;,攻击的纳 米铁粉颗粒的75 %都可以深深镶嵌在整个卫星的表面使其彻底制盲。 5、本专利技术技术优势五是;一次性攻击成本低,是美国目前使用量的1/43,是其成 本的1/51。 6、本专利技术技术优势六是;使用方法简单,储存时间无限。 附图说明 图1为切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研磨机结构示意图 图3、4、5为加工得到的金属颗粒的电镜照片 图中l-惰性气体入口、2-进料口、3-冷却水入口、4-机体、5-切割器、6-连杆、 7_支架、8-出料口 、 9-调频振动电机、10-切割机底座、11 -振动气囊、12-冷却水入口 、 13-连杆、14-切割器、15-振动弹簧、16-硬质橡胶垫、17-出料口 、 18-空心转轴、19-研磨机 体、20-被研磨颗粒、21进料气口 、22-变频电机、23-机座、24-机架、25_球形研磨体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l,一种卫星喷射损毁专用纳米铁粉,(具体加工方法参考专利申请号为 2006100481685记载的金属纳米粉体零界颗粒切割生产工艺,)制备方法是在_5°C的情况 下,高频切割次数设定在每分钟4500次的情况下生产、加工得到(粉体颗粒形状为不规则 球体)纳米铁粉,再分别分选出(125nm为例)D3 = 41nmD25 = 62. lnm D50 = 125nm D75 =177. 2nm D97 = 230. 3nm的颗粒分布比较大的粉体材料,而后再对铁粉颗粒继续厚度为 lnm-3nm的防氧化包覆,使其防氧化时间达到90小时以上。 所用切割机如图1所示意,切割机结构包括带有冷却系统的机体,机体上设有进 料口 2、惰性气体入口 1,在机体4内(进料口 2的下端)设有若干切割刀组,每个切割刀组 包括两个工作面相对的切割器5、14,切割器5、 14的工作面为锯齿状或锉刀状,两个切割器 5、 14分别通过各自的连杆6、 13和调频振动电机9输出转动部分结合。切割机设计为双重 振动系统,外振动设计为气囊式振动装置,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卫星喷射损毁专用纳米铁粉,其特征是:制备方法为在-10℃---5℃的情况下,高频切割次数设定在每分钟4500次--5500次的情况下将原料加工成纳米铁粉,再分别分选出D3=41nm D25=62.1nm D50=125nm D75=177.2nm D97=230.3nm的颗粒分布的粉体材料,而后再用“DQ包覆法”对铁粉颗粒继续厚度为:1nm-3nm的防氧化包覆,将包覆后的粉体材料输入到高速研磨机中进行粉体颗粒的表面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卫星喷射损毁专用纳米铁粉,其特征是制备方法为在-10℃——-5℃的情况下,高频切割次数设定在每分钟4500次——5500次的情况下将原料加工成纳米铁粉,再分别分选出D3=41nm D25=62.1nm D50=125nmD75=177.2nm D97=230.3nm的颗粒分布的粉体材料,而后再用“DQ包覆法”对铁粉颗粒继续厚度为1nm-3nm的防氧化包覆,将包覆后的粉体材料输入到高速研磨机中进行粉体颗粒的表面处理。2. 根基权利要求i所述的卫星喷射损毁专用纳米铁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惠民
申请(专利权)人:王惠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