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装置的防手震按钮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44956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摄像装置的防手震按钮结构,其包括一悬臂及一开关元件,该悬臂具有两端且具弹性,其一端为固定端,以便将悬臂的一端固定至一电子产品的机壳上,又悬臂另端为活动端,该活动端上设有前述的开关元件,该开关元件上具有受压后产生开关动作的接点;由于开关元件设于悬臂的活动端上,当开关元件上的接点受压时,悬臂活动端下压的阻力小于开关元件上接点受压导通的阻力,因此悬臂活动端将位移但开关元件不动作,当开关元件接点受压导通的阻力小于活动端下压的阻力,随即被触压并产生开关动作;利用前述的悬臂式设计可以超低成本达成防手震目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按钮结构,特别是涉及摄像装置的防手震按钮结构,其是一 种利用悬臂式设计使按钮被触压时产生一较长的触动行程,而在该行程中吸收手部震动以 达防手震目的的按钮设计。
技术介绍
尽管电子科技的发展快速,许多设备都已朝自动化控制的方向前进,但仍有很多 设备或装置有赖于人工操作,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摄像装置,譬如数字相机、数字摄影机 (DV)、网络摄影机(webcam)及照相手机等,其撷取静态影像(照相)时,因涉及照相者对于 撷取影像的取景要求,必须在确认取景符合要求后再用手按下快门。虽然是非常简单的按 键动作,并非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应付自如,一般人照相时最大的困扰之一是手 震问题,在按下快门时因手部震动造成撷取的影像模糊,此种状况尤其容易出现在低光源 或照明不足的操作环境下。为解决前述手震问题,目前有许多数字相机、数字摄影机均内建防手震(AS, Anti-Shake)功能,至于防手震采取的技术原理可分光学式或数字式(利用软件或韧体进 行补偿处理)。但不论是光学防手震或数字防手震,不论是从成本或技术的角度,都有一定 水准以上的门槛,因此一般消费者很容易发现,某种规格以上的数字相机、数字摄影机及照 相手机才会配备防手震功能,至于较低端的数字相机、数字摄影机,几乎都不具备防手震功 能。而在技术成本的考虑下,前述的状况或许可以理解,但无改于即使是低端产品对于防手 震功能仍有殷切需求的事实。因此如何在兼顾成本与技术门槛的考虑下,赋予低端产品防 手震功能,甚至进一步作为高端产品抑震系统的辅助式设计,即有待积极寻求可行的解决 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手震按钮结构,其采用一悬臂对按钮构成支 撑,以便在按钮被触压时产生一较长的触动行程而在过程中吸收手部震动,以获得防手震 的效果。为达成前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手震按钮结构,包括一悬臂,具有两端且具弹性,其一端为固定端,另端为活动端;—开关元件,位于前述悬臂的活动端上,该开关元件上具有受压后产生开关动作 的接点;前述悬臂的固定端用以固定至一电子产品的机壳上,由另端的开关元件提供该电 子产品作为开关用按钮,由于开关元件设于悬臂的活动端上,当开关元件上的接点受压时, 悬臂活动端下压的阻力小于开关元件上接点受压导通的阻力,因此悬臂活动端将位移但开 关元件不动作,当开关元件接点受压导通的阻力小于活动端下压的阻力,随即被触压并产 生开关动作。 本技术利用前述的悬臂式设计可以超低成本实现,而适用于低端电子产品的 防手震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图2为本技术第一图3为本技术第二图4为本技术第二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悬臂(11)(12)活动端 (20)(21)接点(22)(30)机壳(31)(32)按钮孔 (33)(331)凸伸端 (40)(41)连接器 (42)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固定端开关元件导线按钮电路板软性电路板活动端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主要是由一悬臂10及一 开关元件20组成,在本实施例中,该悬臂10是呈狭长板片状,可由金属或塑料制成,由于呈 现狭长状,故其两端具有相对弯曲及自动复位的弹性件;基于上述特性,本技术令悬臂 10 一端为固定端11,为安装固定之用,悬臂10相对另端为一活动端12,而在该活动端12上 设有上述开关元件20。在本实施例中,该开关元件20是由一微动开关构成,其顶面具有一受压后可内缩 并产生开关动作的接点21,由于该接点21是在其上施加一定压力后内缩方产生开关动作, 又前述悬臂10的活动端12在受压后亦会弯曲位移,为使开关元件20的开关动作经过较长 的行程后方完成,故令悬臂10活动端12下压的阻力小于下压开关元件20上的接点21使 其产生开关动作的阻力,其意味着在悬臂10的活动端12上施压时,悬臂10将在开关元件 20产生开关动作前先变形,以延长开关元件12由被触动到实际产生开关动作的行程,而在 行程中得以充分吸收使用者触压按钮时产生的手部震动。又前述按钮防手震结构主要是运用在各种摄像装置,例如数字相机、数字摄影机、 网络摄影机、照相手机及其他附设照相功能的携带式电子装置。其一可行的实现方式进一 步如以下所述仍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的按钮防手震结构安装于前述任一种影像撷取装 置的机壳30内,该机壳30上设有一可经触按而下压的按钮31,在本实施例中,该机壳30上 形成有一按钮孔32,供前述按钮31容置于其间,并令按钮31上端突出于机壳30以外;对 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该按钮31不必然为前述形式,机壳30上的按钮孔32亦 不必然存在,该按钮31也可以是一种直接形成机壳30上微突而可供压下的薄膜构造。又前述悬臂10是以其固定端11通过不特定的结合手段固定至机壳30的内壁上,其可行的结合手段包括螺合或固定柱等;又悬臂10常态下是与机壳30设有按钮31的一端 平行,而使设于活动端12上的开关元件20以其接点21对应位于按钮31的下方并接触,又 开关元件20是通过一导线22与机壳30内所设的电路板33连接。如图2所示,当使用者 触压按钮31时,悬臂10活动端12将先变形下移,当活动端12下移至一定行程,其下移的 阻力大于压下开关元件20上接点21以产生开关动作的阻力时,该开关元件20随即产生开 关动作,而在此之前已经过一段缓冲行程,使用者在触压按钮31时发生的手部震动将在该 段行程中被充分吸收,故可发挥防手震的功效。又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其仍然包括一悬臂及一开关 元件。在本实施例中,该悬臂是由一软性电路板(FPC)40所构成,且该开关元件设于该软性 电路板40上(图中未示);该软性电路板40的一端为固定端,并利用一连接器41与电路 板33的一凸伸端331相接,供作为电性连接与机构结合之用;又软性电路板40的另端为一 活动端42,前述开关元件位于该活动端42上,该活动端42表面设有一按钮31并与该开关 元件相接,而当使用者施加一定压力后得以产生开关动作。仍请参阅图3所示,当前述防手 震按钮结构安装在任一种影像撷取装置的机壳30内时,该软性电路板40的固定端通过连 接器41结合于机壳30内设的电路板33的凸伸端331上并构成电性连接。与前一实施例相同,当使用者触压按钮31时,软性电路板40的活动端12将先变 形下移(如图4所示),当活动端42下移至一定行程,其变形的阻力大于开关元件受压以产 生开关动作的阻力时,与按钮31相对应的开关元件即产生一开关动作。同样的,该开关动 作产生前先经过一段缓冲行程,以充分吸收使用者在触压按钮31时发生的手部震动,进而 发挥防手震的功效。由上述说明可了解本技术前述两种实施例的具体构造及工作原理,由于其可 以非常低的成本予以实现,因此非常适用于低端的摄像装置(如低端相机、可照相式手机 及网络摄影机等),除适合应用在低端产品外,亦可应用在高端产品作为其抑震系统的辅助 性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手震按钮结构,设于一摄像装置之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悬臂,具有两端且具变形弹性,其一端为固定端,另端为活动端;一开关元件,位于前述悬臂的活动端上,该开关元件上具有一按钮,该按钮受压后可触发该开关元件产生一开关信号;其中该摄像装置具有一机壳,其具有一按钮孔以容置该按钮于其间;且其中前述按钮受压产生一开关动作的阻力大于悬臂变形的阻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防手震按钮结构,设于一摄像装置之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悬臂,具有两端且具变形弹性,其一端为固定端,另端为活动端;一开关元件,位于前述悬臂的活动端上,该开关元件上具有一按钮,该按钮受压后可触发该开关元件产生一开关信号;其中该摄像装置具有一机壳,其具有一按钮孔以容置该按钮于其间;且其中前述按钮受压产生一开关动作的阻力大于悬臂变形的阻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手震按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悬臂以其固定端固定至该 机壳的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手震按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机壳内进一步设有一电路 板,该开关元件通过一导线与电路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手震按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机壳内设有一电路板,且该 悬臂是由一软性电路板所构成;该开关元件设于该软性电路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手震按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软性电路板的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堉师
申请(专利权)人: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