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控制手柄及输送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控制手柄及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41821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1 20:51
本申请涉及一种控制手柄及输送系统,控制手柄包括外壳、两个拉线组以及摆动件。当导管位于具有弯形的外管中,或者位于具有弯曲的血管中,在周向方向上整体转动控制手柄时,外壳能带动导管绕其中心轴线自转,基于导管的远端是通过两个拉线组分别与摆动件的两个连接部相连,这样在控弯平面会有较大的轴向刚度,换言之,此时导管会存在较大的抗扭转作用力,导管的两个拉线组存在着两个相反方向的张力,使摆动件绕着其转动轴线发生偏转,起到平衡拉线组张力的作用,进而实现导管远端的扭转定位,如此可见,导管的扭转稳定性较好,能实现精准定位,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控制手柄及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1、介入治疗“缘对缘“修复技术对例如二尖瓣反流治疗效果明显,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2、介入治疗对病人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介入治疗的二尖瓣修复术是通过输送系统经股静脉将植入体送至病变瓣膜处,实现对瓣膜夹合治疗。手术入路为股静脉到右心房,穿房间隔到左心房,整个入路复杂,定位精度要求高,对于导管在血管内的顺应性,以及心房内的定位要求也极高。

3、手柄作为植入体的驱动源,术中操控手柄通过拉线对植入体远端的控制实现植入物与瓣膜的定位,由于入路复杂,以及心房内空间有限等对定位带来一定的挑战,在定位的过程需满足对植入体的控弯同时还需扭控操纵,即使得发生弯曲的植入体绕自身轴线产生一定程度的扭转,以配合实现对植入体的准确定位。然而,传统的输送系统在对植入体进行控弯及扭转定位过程中,存在对位不准确的现象,从而导致手术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手柄及输送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问题。

2、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包括:

3、外壳,所述外壳用于与可弯曲的导管相连,并能带动所述导管绕所述导管的中心轴线自转;

4、摆动件,所述摆动件与所述外壳转动相连,所述摆动件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外壳的轴向方向,所述摆动件上设有分别位于所述转动轴线相对两侧的两个连接部;以及

5、两个拉线组,两个所述拉线组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导管的远端相连,两个所述拉线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部对应相连。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导管的半径定义为r,所述连接部在两个极限位置之间摆动,所述连接部在两个所述极限位置之间的摆动幅度为所述连接部由其中一个所述极限位置摆动至另一个所述极限位置的路径长度,所述摆动幅度为大于0以及小于等于8r。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两个所述连接部的中心点连线垂直于所述导管的中心轴线时的位置定义为所述连接部的初始位置,所述连接部的单边摆动幅度为所述连接部从所述初始位置摆动至其中一个所述极限位置的路径长度,所述单边摆动幅度为大于0以及小于等于4r。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手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摆动件其中一侧并用于与所述摆动件抵接配合的限位件,或者分别设置于所述摆动件的相对两侧并用于与所述摆动件抵接配合的两个限位件。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摆动件设有用于穿设所述导管的活动口,相对靠近于连接部的所述活动口的口壁为抵接壁,将所述导管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抵接壁的最小间距定义为s,将所述导管的半径定义为r,s与r满足关系为s:r=3.5~5:1。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连接部关于所述转动轴线对称布置。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设有第一穿线孔与锁紧孔;所述锁紧孔与所述第一穿线孔交叉设置并相互连通,所述锁紧件装设于所述锁紧孔中。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还设有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穿线孔。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手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拉线组外壁上的保护层。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手柄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外壳相连,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并沿所述外壳的轴向移动的推动件,所述摆动件与所述推动件转动相连。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推动件外部的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一套管相连的旋钮,以及与所述外壳固定相连的内杆;所述第一套管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推动件的外壁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互配合的第二螺纹;所述推动件设有第一通孔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套设于所述内杆外,且所述推动件与所述内杆沿所述外壳的轴向相对移动;所述内杆设有第二通孔并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套设于所述导管外。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杆的相对两个侧壁均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并沿轴向设置的第一出线槽,所述推动件的相对两个侧壁均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并沿轴向设置的第二出线槽,两个所述第二出线槽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出线槽相对设置。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管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外壳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轴向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部。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杆的外壁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部沿轴向导向配合的第二导向部。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手柄还包括与所述内杆的远端相连的第一固定帽,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帽连通的弹性套;所述弹性套与所述第一固定帽均用于套设于所述导管的外部。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动件近端的相对两侧设有两个安装部,所述摆动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部转动连接,所述摆动件摆动到其中一个极限位置时与所述推动件近端相互抵接。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动件近端上还连接有盖帽,所述摆动件活动地设于所述盖帽的内部,所述摆动件摆动到另一个极限位置时与所述盖帽相互抵接。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相互拼接连接的第一分壳体与第二分壳体;

23、和/或,所述外壳的近端外部还套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外壁上环绕地设置有凹面,所述凹面用于与托架相连,所述固定套的外壁上设有标记;

24、和/或,所述外壳用于与所述导管的近端相连;

25、和/或,所述控制手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外壳近端的第二固定帽;所述第二固定帽的内壁设有第三螺纹,所述外壳的近端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螺纹相适应的第四螺纹。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采用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推动件上还设有指示件;或者,所述外壳设有透视窗,所述推动件上还设有与所述透视窗相应设置的指示件。

27、一种输送系统,所述输送系统包括所述的控制手柄,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导管,所述导管穿设于所述外壳中,所述导管的远端伸出到所述外壳的外部。

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外管与控弯器械,所述导管还穿设于所述外管中,所述外管位于所述外壳的远端侧,所述控弯器械用于使得所述外管发生弯曲。

29、上述的控制手柄及输送系统,当导管位于具有弯形的外管中,或者位于具有弯曲的血管中,通过外壳在周向方向上整体转动控制手柄时,外壳能带动导管绕其中心轴线自转,基于导管的远端是通过两个拉线组分别与摆动件的两个连接部相连,这样在控弯平面会有较大的轴向刚度,换言之,此时导管会存在较大的抗扭转作用力,导管的两个拉线组存在着两个相反方向的张力,使摆动件绕着其转动轴线发生偏转,即摆动件的其中一个拉线组向远端偏转,另一个拉线组同步向近端偏转,也即摆动件可绕其转动轴线的转动进而能释放导管中的张力,起到平衡拉线组张力的作用,进而实现导管远端的扭转定位,如此可见,导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手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导管的半径定义为R,所述连接部在两个极限位置之间摆动,所述连接部在两个所述极限位置之间的摆动幅度为所述连接部由其中一个所述极限位置摆动至另一个所述极限位置的路径长度,所述摆动幅度为大于0以及小于等于8R。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将两个所述连接部的中心点连线垂直于所述导管的中心轴线时的位置定义为所述连接部的初始位置,所述连接部的单边摆动幅度为所述连接部从所述初始位置摆动至其中一个所述极限位置的路径长度,所述单边摆动幅度为大于0以及小于等于4R。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手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摆动件其中一侧并用于与所述摆动件抵接配合的限位件,或者分别设置于所述摆动件的相对两侧并用于与所述摆动件抵接配合的两个限位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件设有用于穿设所述导管的活动口,相对靠近于连接部的所述活动口的口壁为抵接壁,将所述导管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抵接壁的最小间距定义为S,将所述导管的半径定义为R,S与R满足关系为S:R=3.5~5: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部关于所述转动轴线对称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有第一穿线孔与锁紧孔;所述锁紧孔与所述第一穿线孔交叉设置并相互连通,所述锁紧件装设于所述锁紧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设有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穿线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手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拉线组外壁上的保护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手柄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外壳相连,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并沿所述外壳的轴向移动的推动件,所述摆动件与所述推动件转动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推动件外部的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一套管相连的旋钮,以及与所述外壳固定相连的内杆;所述第一套管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推动件的外壁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互配合的第二螺纹;所述推动件设有第一通孔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套设于所述内杆外,且所述推动件与所述内杆沿所述外壳的轴向相对移动;所述内杆设有第二通孔并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套设于所述导管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的相对两个侧壁均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并沿轴向设置的第一出线槽,所述推动件的相对两个侧壁均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并沿轴向设置的第二出线槽,两个所述第二出线槽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出线槽相对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外壳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轴向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的外壁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部沿轴向导向配合的第二导向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手柄还包括与所述内杆的远端相连的第一固定帽,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帽连通的弹性套;所述弹性套与所述第一固定帽均用于套设于所述导管的外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近端的相对两侧设有两个安装部,所述摆动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部转动连接,所述摆动件摆动到其中一个极限位置时与所述推动件近端相互抵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近端上还连接有盖帽,所述摆动件活动地设于所述盖帽的内部,所述摆动件摆动到另一个极限位置时与所述盖帽相互抵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采用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推动件上还设有指示件;或者,所述外壳设有透视窗,所述推动件上还设有与所述透视窗相应设置的指示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相互拼接连接的第一分壳体与第二分壳体;

20.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手柄,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导管,所述导管穿设于所述外壳中,所述导管的远端伸出到所述外壳的外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手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导管的半径定义为r,所述连接部在两个极限位置之间摆动,所述连接部在两个所述极限位置之间的摆动幅度为所述连接部由其中一个所述极限位置摆动至另一个所述极限位置的路径长度,所述摆动幅度为大于0以及小于等于8r。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将两个所述连接部的中心点连线垂直于所述导管的中心轴线时的位置定义为所述连接部的初始位置,所述连接部的单边摆动幅度为所述连接部从所述初始位置摆动至其中一个所述极限位置的路径长度,所述单边摆动幅度为大于0以及小于等于4r。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手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摆动件其中一侧并用于与所述摆动件抵接配合的限位件,或者分别设置于所述摆动件的相对两侧并用于与所述摆动件抵接配合的两个限位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件设有用于穿设所述导管的活动口,相对靠近于连接部的所述活动口的口壁为抵接壁,将所述导管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抵接壁的最小间距定义为s,将所述导管的半径定义为r,s与r满足关系为s:r=3.5~5: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部关于所述转动轴线对称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有第一穿线孔与锁紧孔;所述锁紧孔与所述第一穿线孔交叉设置并相互连通,所述锁紧件装设于所述锁紧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设有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穿线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手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拉线组外壁上的保护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手柄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外壳相连,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并沿所述外壳的轴向移动的推动件,所述摆动件与所述推动件转动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推动件外部的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一套管相连的旋钮,以及与所述外壳固定相连的内杆;所述第一套管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推动件的外壁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壁设有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青青陈国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创心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