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及其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1541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包含液晶面板、光学膜片、光源、框架与第一缓冲材。光学膜片设置于液晶面板下。光源面向光学膜片。框架用以容纳液晶面板、光学膜片与光源。框架包含隔框与下框缘。隔框具有第一破孔,且液晶面板设置于隔框之上。光学膜片设置于下框缘与隔框之间。第一缓冲材具有第一上缓冲垫与第一下缓冲垫。第一缓冲材嵌于第一破孔且外露出第一上缓冲垫与第一下缓冲垫,其中第一上缓冲垫抵接液晶面板,而第一下缓冲垫则抵接光学膜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器的支撑结构。通过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器及其支撑结构,可将缓冲材嵌于框架的破孔中或者通过框架上的凸肋所固定,而不需要再以背胶黏贴,因此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中的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具有高画质、体积小、重量轻、低电压驱动、低消耗功率及应用范围广 等优点,因此已广泛地应用于可携式电视、行动电话、摄录放影机、笔记型计算机、桌上型显 示器、以及投影电视等消费性电子或计算机产品中,成为显示器的主流。 为了保护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面板与光学膜片,一般制造者会在框架上承载液晶 面板与光学膜片的位置分别以背胶黏贴缓冲材。然而,由于上述黏贴缓冲材的步骤目前只 能以人工的方式达成,因此不但黏贴的精度难以控制,而且所耗费的人力成本也十分高昂。 况且,随着液晶显示器的尺寸越来越大,人工黏贴缓冲材的困难度也越来越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形态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缓冲材嵌于框架的破孔中, 而不需要以背胶黏贴。 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一种液晶显示器包含液晶面板、光学膜片、光源、框架与 第一缓冲材。光学膜片设置于液晶面板下。光源面向光学膜片。框架用以容纳液晶面板、 光学膜片与光源。上述的框架包含隔框与下框缘。隔框具有第一破孔,且液晶面板设置于 隔框之上。光学膜片设置于下框缘与隔框之间。第一缓冲材具有第一上缓冲垫与第一下缓 冲垫。第一缓冲材嵌于第一破孔且外露出第一上缓冲垫与第一下缓冲垫,其中第一上缓冲 垫抵接液晶面板,而第一下缓冲垫则抵接光学膜片。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形态是在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的支撑结构,其缓冲材通过框架 上的凸肋所固定,而不需要再以背胶黏贴。 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一种液晶显示器的支撑结构包含框架与第一缓冲材。 框架包含隔框与第一凸肋。隔框用以承载液晶面板。第一凸肋设置在隔框上。第一缓冲材 介于隔框与液晶面板之间。上述的第一缓冲材可包含第一定位槽,以供第一凸肋嵌于其中。 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方式,一种液晶显示器的支撑结构包含框架与缓冲材。框架 包含隔框、下框缘与凸肋。下框缘用以将光学膜片容置于下框缘与隔框之间。凸肋设置于 隔框面对下框缘的一面。缓冲材介于隔框与光学膜片之间。上述的缓冲材可包含定位槽, 以供凸肋嵌于其中。 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可以实现将缓冲材嵌于框架的破孔中或者通过框架上的凸 肋所固定,而不需要再以背胶黏贴,因此节省了人力和物力。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 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附图中4 图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的局部剖面图。 图2绘示图1的第一缓冲材的立体图。 图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在框架与第一缓冲材部分的爆 炸图。 图4绘示图3的框架与第一缓冲材的组立图。 图5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在框架、第一缓冲材与第二缓冲 材部分的立体图。 图6绘示图5的液晶显示器在组立后的局部剖面图。 图7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在框架、第一缓冲材与第二缓冲 材部分的爆炸图。 图8绘示图7的局部8的立体图。 图9绘示图7的第一缓冲材的正视图。 图10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的局部剖面图。 图11绘示图10的液晶显示器在框架与第一缓冲材部分的爆炸图。 图12绘示图11的框架与第一缓冲材的组立图。 附图标号 100 :液晶显示器 110:液晶面板 120 :光学膜片 130 :光源 140 :框架 142 :隔框 143 :下框缘 144:第一破孔 145 :第二破孔 146 :侧壁 148 :第一嵌合件 149:V形开口 150 :第一缓冲材 151 :侧缓冲面 152 :第一上缓冲垫 153 :背缓冲面 154 :第一下缓冲垫 156:第一插塞 158 :咬花图案 159 :第二嵌合件 160 :第二缓冲材 162 :第二上缓冲垫 164 :第二下缓冲垫166:第二插塞200:液晶显示器210:液晶面板220:光学膜片240:框架242:隔框243:下框缘250:第一凸肋252:第一弯勾260:第一缓冲材262:第一定位槽270:第二凸肋280:第二缓冲材282:第二定位槽290:咬花图案R:引导弧角8:局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 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就 是说,在本专利技术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 些现有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图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100的局部剖面图。如图所示,一 种液晶显示器100包含液晶面板110、光学膜片120、光源130、框架140与第一缓冲材150。 光学膜片120设置于液晶面板110下。光学膜片120可包含集光片、扩散片、均匀片、复合 式光学膜或其组合等。光源130面向光学膜片120。框架140用以容纳液晶面板110、光学 膜片120与光源130。上述的框架140包含隔框142与下框缘143。隔框142具有第一破 孔144,且液晶面板110设置于隔框142之上。光学膜片120设置于下框缘143与隔框142 之间。第一缓冲材150具有第一上缓冲垫152与第一下缓冲垫154。第一缓冲材150嵌于 第一破孔144且外露出第一上缓冲垫152与第一下缓冲垫154,其中第一上缓冲垫152抵接 液晶面板IIO,而第一下缓冲垫154则抵接光学膜片120。 在制造时,可先在背光模块的框架140上制作贯穿隔框142的第一破孔144。具 体而言,可在框架140射出成形时,一并将第一破孔144制作在隔框142上。或者,亦可先 以射出成形的方式制作框架140,然后再以切削加工的方式将第一破孔144制作于隔框142 上。只是制造方法不限于此,亦可依实际需求调整。 然后,可将第一缓冲材150塞进第一破孔144中。上述的第一缓冲材150可包含 第一上缓冲垫152、第一下缓冲垫154与第一插塞156。在将第一缓冲材150塞进第一破孔 144之后,第一下缓冲垫154将穿出第一破孔144下方抵住背光模块的光学膜片120。此时6第一插塞156将嵌于第一破孔144中,而第一上缓冲垫152则将外露于第一破孔144上方。 接着,可将液晶面板110安装到第一上缓冲垫152上。如此一来,液晶面板110与 光学膜片120将可分别受到第一上缓冲垫152与第一下缓冲垫154的保护,避免产生滑动, 另外,因不会彼此碰撞或摩擦,减少微粒产生而污染的情况。 在组装时,由于隔框142上已预留安装第一缓冲材150的第一破孔144,因此只需 要将第一缓冲材150嵌于第一破孔144中即可,而不需要再以额外的背胶黏贴。也由于第 一缓冲材150不需要以背胶黏贴,在需要重工时,也只要将第一缓冲材150重新塞进第一破 孔144即可,而不需要再花心思去除隔框142上的残胶。 在某些情况下,第一缓冲材150会真空吸附液晶面板110及/或光学膜片120,并 进而在液晶面板110及/或光学膜片120上产生压力痕。为了避免真空吸附所造成的问题, 可在第一缓冲材150上设置多个咬花图案158 (如图2所绘示)。上述的咬花图案158可分 布于第一上缓冲垫152与第一下缓冲垫154至少其中之一的表面。 虽然图2将咬花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器包含:    一液晶面板;    一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下;    一光源,面向所述光学膜片;    一框架,用以容纳所述液晶面板、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光源,所述框架包含:    一隔框,所述隔框具有一第一破孔,且所述液晶面板设置于所述隔框之上;以及    一下框缘,其中所述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下框缘与所述隔框之间;以及    一第一缓冲材,所述第一缓冲材具有一第一上缓冲垫与一第一下缓冲垫,所述第一缓冲材嵌于所述第一破孔且外露出所述第一上缓冲垫与所述第一下缓冲垫,其中所述第一上缓冲垫抵接所述液晶面板,而所述第一下缓冲垫则抵接所述光学膜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器包含一液晶面板;一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液晶面板下;一光源,面向所述光学膜片;一框架,用以容纳所述液晶面板、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光源,所述框架包含一隔框,所述隔框具有一第一破孔,且所述液晶面板设置于所述隔框之上;以及一下框缘,其中所述光学膜片设置于所述下框缘与所述隔框之间;以及一第一缓冲材,所述第一缓冲材具有一第一上缓冲垫与一第一下缓冲垫,所述第一缓冲材嵌于所述第一破孔且外露出所述第一上缓冲垫与所述第一下缓冲垫,其中所述第一上缓冲垫抵接所述液晶面板,而所述第一下缓冲垫则抵接所述光学膜片。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器进一步包含 多个咬花图案,分布于所述第一上缓冲垫与所述第一下缓冲垫至少其中之一的表面。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缓冲垫包含 一侧缓冲面,抵接所述液晶面板的侧面;以及一背缓冲面,抵接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其中所述侧缓冲面与所述背缓冲面一体成形。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含 一侧壁,位于所述液晶面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一上缓冲垫延伸至所述侧壁。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框架进一步包含一第一嵌合件,设置于所述侧壁上;以及所述第一上缓冲垫进一步包含一第二嵌合件,其中所述第一嵌合件与所述第二嵌合件 相互嵌合。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嵌合件为一阴嵌合件,而所 述第二嵌合件则为一阳嵌合件。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阴嵌合件包含一引导结构。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框具有一第二破孔,所述液晶 显示器包含一第二缓冲材,且所述第二缓冲材具有一第二上缓冲垫与一第二下缓冲垫,所 述第二缓冲材嵌于所述第二破孔且外露出所述第二上缓冲垫与所述第二下缓冲垫,其中所 述第二上缓冲垫抵接所述液晶面板,而所述第二下缓冲垫则抵接所述光学膜片。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缓冲垫与所述第二上缓 冲垫相连,延伸为一平面。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缓冲垫与所述第二上缓 冲垫相连,延伸为一弧面。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继永陈唐博宋文昌陈嘉鸿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