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脚和缝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40649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压脚和缝纫机,在安装固定刀的压爪上形成上下贯通的引导孔,在该引导孔中嵌合保持刀支座。固定刀从设置在压爪上的窗孔通过而插入到设置于刀支座的周面上的保持槽中,通过紧固止动螺钉而进行固定。使刀支座沿着引导孔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在适当的位置紧固止动螺钉而进行固定,由此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调节固定刀的位置,通过从外部进行的简单的操作来变更布料边缘的切断位置,变更缝合时的布料的重叠宽度。因此,不管布料是什么种类,都能够总是实施适当的合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实施将两片布料的边缘以预定宽度重叠并缝合起来 的这种合缝中使用的缝纫机的压脚,以及具有该压脚的缝纫机。
技术介绍
例如内裤(Brief)、短裤(Shorts)的裆部以下部位的合缝,采用具有较窄 宽度的筒形机台的缝纫机来进行。这种合缝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将通过 筒形机台的两片布料以从各自的边缘起预定宽度上下重叠起来,夹在筒形 机台上面的针板(Needle Plate)和下降到该针板上的压脚(Presser Foot)之间, 传送到落针位置,由下降到该落针位置的针将其相互缝合起来。为了良好地实施合缝,保持被传送到落针位置上的布料的重叠宽度正 确这一点很重要。正确的重叠宽度,是与所使用的缝纫机的固有缝合宽度 对应的宽度。在日本实公昭59-34457号公报(Examined Japanese Utility Model Publication No. 59-34457(1984))所记载的缝纫机中,具备一种特殊的 压脚,该压脚具有将合缝对象布料的边缘切齐的刀装置,和引导该刀装置 所切齐的布料使其上下重叠的引导部(上引导和下引导)。图1为装配了具有刀装置和引导部的压脚的这种现有的缝纫机的落针 位置附近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压脚1安装在被缝纫机臂2的末端所支 持的压杆10的下端。压脚1具有被固定在压杆10的下端的压脚本体11, 以及连设在该压脚本体ll前侧、互相平行地向前延伸的2根压爪12、 13。压杆IO例如通过手动操作来向下运动。压脚1随着压杆10的向下运 动而下降,与设置在筒形机台3上的针板4弹性接触。将成为缝制对象的 两片布料(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设置成一个被夹在左侧的压爪12和针 板4之间,另一个被夹在右侧的压爪13和针板4之间的状态。布料通过在 针板4上出没的公知的传送齿(未图示)的作用,被传送向图中空白箭头所示的方向,由从设置在压脚本体11的大致中央处的针孔14中通过而下降的多根(图中为4根)针5、 5…来缝合。左右压爪12、 13之间,形成有在两者的前端开口的引导通道15。在引 导通道15的中间部,配设有被固定在左侧的压爪12上的固定刀(Fixed Knife)6,和被保持在另一边的压爪13上、通过来自缝纫机臂2内部的传动 而在左右方向上往返运动的可动刀(Movable Knife)7。下布料KL和上布料 KU如图所示,各自的边缘被立起,并在针板4上互相对合的状态下,被导 入到引导通道15中。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的边缘到达固定刀6和可动 刀7的配设位置,通过与固定刀6的上部以重叠的方式滑动接触的可动刀7 的动作而被切齐。固定刀6和可动刀7的后侧,在左右压爪12、 13的上面之间横架设有 上引导16,且设有沿着压爪12的下面向引导通道15内伸出的下引导17(参 照图2B、 2C)。边缘被固定刀6和可动刀7切齐了的下布料KL和上布料 KU,通过上引导16和下引导17的后述作用而上下重叠,传送到针5、 5… 的下降位置(落针位置)。图2A 2E为压脚1的动作说明图,概略示出了与下布料KL和上布料 KU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压脚1的剖面。图2A示出了压脚1的前端 部附近的剖面,图2B示出了固定刀6和可动刀7的配设位置的剖面,图 2E示出了落针位置的剖面,图2C、 2D分别示出了切断位置和落针位置之 间的剖面。如图2C、 2D所示,上引导16连设在压脚本体11的下面,具有弯曲成 弧形的下表面,厚度越往后越大。如图2B、 2C所示,下引导17是固定在 压爪12的下面的板,被设置为从固定刀6与可动刀7的配设位置的紧后面 起,其向引导通道15内的伸出长度越往后越大。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如图2A所示,从各自的边缘起重叠适当的 宽度量,在将该重叠部分立在针板4上的状态下导入到引导通道15内。被 导入的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如图2B所示,到达固定刀6和可动刀7 的滑动接触位置,其边缘被切齐,如图2C、 2D所示被传送向后方。在该传送期间,被左侧的压爪12按压的下布料KL,因向引导通道154内伸出的下引导17的作用而被从左侧推压,并以沿着针板4的上面的方式 倒下。被右侧的压爪13按压的上布料KU,被上引导16的弧形下表面所引 导而倒在下引导17上,在该下引导17的末端重叠到针板4上的下布料KL 的上部,在该状态下被传送到落针位置,如图2E所示,由下降到针孔14 的针5、 5…进行缝合。具有如上所述的压脚l的缝纫机中,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其边缘 通过固定刀6和可动刀7的动作而被切齐,通过上引导16和下引导17的 作用而上下重叠并被传送到落针位置,具有一定的重叠宽度地被缝合起来。 操作者将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适当地重叠,在立在针板4上的状态下设 置到压脚1的前方位置上即可,不需要手工进行重叠宽度的微调,能够高 效率地实施合缝。图3A 3C为从布料的表面侧观察合缝所形成的针脚的立体图。图3A 中示出了良好的针脚。该针脚的状态为在以从边缘起规定宽度相重叠的 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的表面,在重叠宽度的范围内并排有4根针线50、 50…形成的缝合线,在这些缝合线上规则地络合有上饰线51。在使用上述压脚1的情况下,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通过固定刀6 和可动刀7的动作而被切齐并重叠,因此能够对应于4根针5、 5…的并排 设置宽度来设定重叠宽度,能够形成如图3A所示的良好的针脚。但是,在实际的缝制中,如图3B所示,有时会形成两侧的缝合线跑到 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边缘的外侧这种不良针脚,或者相反,有时形成两 侧的缝合线位于从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的边缘向内侧离开的位置的这种 不良针脚。在形成了图3B所示的针脚的情况下,针线50、 50…所形成的4根缝 合线中只有2根位于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重叠的部分,存在缝制强度不 足的问题。在形成了图3C所示的针脚的情况下,虽然强度方面不会出现问 题,但如前所述,在用于内裤、短裤的裆部以下部位的合缝时,在穿着该 产品时,两侧的缝合线外侧多出来的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的边缘会接触 皮肤,存在使用感恶化的问题。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对上述的针脚不良的发生事例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针脚不良的原因在于缝制对象布料的种类。例如,在缝制富有伸縮性的布料时,通过固定刀6和可动刀7所进行 的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的切齐是在这两个布料KL、 KU伸展的状态下 进行的,其之后的重叠是在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收縮的状态下进行的。 这种情况下,重叠宽度不够,会产生图3B所示的缝制不良。与此相对,例如在缝制柔软的布料时,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以弯曲 的状态在针板4上立起,并在此状态下由固定刀6和可动刀7进行切齐。 这种情况下,下布料KL和上布料KU的重叠宽度变得过大,会产生如图 3B所示的缝制不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还考虑了准备固定刀6和可动刀7的高度位置不 同的多种压脚l,根据缝制对象布料来更换这些压脚l,但这种更换需要很 多劳力和时间,存在作业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通过从外部进 行的简单的操作来调节布料边缘的切断位置、变更缝合时的布料的重叠宽 度的压脚,并提供一种通过具备该压脚而不管布料是什么种类都能够总是 实施适当的合缝的缝纫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脚,是缝纫机的压脚,其特征在于, 具有:2根压爪,在缝纫机的落针位置的左右两侧向前方延伸,从上方按压针板上的布料;固定刀,安装在一个压爪上;以及可动刀,被另一个压爪保持,与所述固定刀的上部滑动接触且进行往返运动, 将在所述 针板上立起而被导入到所述2根压爪之间的布料的边缘,在所述可动刀与固定刀的滑动接触位置进行切断, 其中,该压脚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调节所述固定刀的安装位置的位置调节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8-9-19 241581/20081.一种压脚,是缝纫机的压脚,其特征在于,具有2根压爪,在缝纫机的落针位置的左右两侧向前方延伸,从上方按压针板上的布料;固定刀,安装在一个压爪上;以及可动刀,被另一个压爪保持,与所述固定刀的上部滑动接触且进行往返运动,将在所述针板上立起而被导入到所述2根压爪之间的布料的边缘,在所述可动刀与固定刀的滑动接触位置进行切断,其中,该压脚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调节所述固定刀的安装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下龙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