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建伟专利>正文

船用带套筒的旋筒风力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9950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船用带套筒的旋筒风力帆”,属刚性帆技术领域,由电动机驱动旋筒,其轴水平垂直航向,旋筒外套着套筒,其空套轴固定于高高的构架上,其内装着带轴承的旋筒轴,套筒与旋筒同心,其间有环形间隙,套筒下有排气口,套筒上面装着2‑12个弯管,弯管与套筒结合处装着整流板、歪脖角锥,它和弯管后面装着方向舵,能随风向旋转360°,当海上来风迎面进入此弯管后,会顺着弯管和歪脖角锥的导引转而垂直向下,吹向旋转着的旋筒,会产生“玛格努斯效应”,其推力与航向同向,可替代主、辅机推动船舶,为避免风速过小,弯管进口上方装有鼓风机,它和旋筒都由量子电池和超级电容电池并联供电,省却了柴油机、燃油及系统,消除环境污染,节省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刚性帆,特别是水平高置于构架上,垂直于航向的旋筒,外面套有同心的套筒,两者有环形间隙,套筒上面装有2-12个带方向舵的弯管,能自动跟踪风向作360°旋转,当任何方向来风沿着弯管而垂直向下,与旋转着的旋筒会产生“玛格努斯效应”推力,推动船舶航行的旋筒帆技术。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早在170年前的1852年,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玛格努斯描述了“玛格努斯效应”(magnus effect),一种在流体中旋转物体(如圆柱体)受到的力。

2、德国人弗莱特纳(antonl fetter)将其应用于船舶动力上,他将直径3米,高13米的旋转圆筒装于460吨“巴考号”(bueak u)取代船上的帆,以4.4千瓦发动机,带动它的旋转,借助海风在旋转的圆筒上产生推力,成功地从德国汉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国纽约。后又在另一艘“巴拉巴拉号”的船上装三个旋筒,航行于大西洋航线三年之久,旋筒因其投资低,单位推力大,但要候风,看有利风向,才能启航,被当时兴起的柴油机,不需要候风,不需看风向,随时随地能航行所取代。p>

3、在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一种“船用带套筒的旋筒风力帆”是由;1、量子电池 2、构架 3、整流罩 4、弯管 5、鼓风机 6、方向舵 7、旋筒 8、小平台 9、超级电容电池 10、船舷 11、八面来风 12、套筒 13、套筒轴 14、15、旋筒轴 16、调速电机 17、航向 18、歪脖角锥 19、小孔 20、整流板21、长盘 22、间隙 23、螺旋形框条 24、轴承 25、排气口 26、挡板兼加强筋 27、桁条 28、端板 29、加强筋 30、套筒轴固定焊接 31、联轴节 32、转向 33、推力方向 34、上下半爿结合面,依次连接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带套筒的旋筒风力帆”...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一种“船用带套筒的旋筒风力帆”是由;1、量子电池 2、构架 3、整流罩 4、弯管 5、鼓风机 6、方向舵 7、旋筒 8、小平台 9、超级电容电池 10、船舷 11、八面来风 12、套筒 13、套筒轴 14、15、旋筒轴 16、调速电机 17、航向 18、歪脖角锥 19、小孔 20、整流板21、长盘 22、间隙 23、螺旋形框条 24、轴承 25、排气口 26、挡板兼加强筋 27、桁条 28、端板 29、加强筋 30、套筒轴固定焊接 31、联轴节 32、转向 33、推力方向 34、上下半爿结合面,依次连接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带套筒的旋筒风力帆”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筒,水平高置于船舷两侧外的结构架上,垂直于航向。

3.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吕建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