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电镀铜箔实验槽及电镀铜箔实验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电镀铜箔实验槽及电镀铜箔实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9203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镀铜箔实验槽,包括电解槽、接液槽,所述电解槽内设置有电解室、电解液排出室,所述电解室顶部与所述电解液排出室顶部连通,所述电解室设置有循环电解液进口,所述电解液排出室底部设置有循环电解液出口;所述接液槽承接循环电解液出口排出的电解液,且接液槽设置有循环电解液排出口、消泡挡板,所述循环电解液排出口设置于消泡挡板下方,循环电解液落入消泡挡板上并经循环电解液排出口排出。相应形成的整体实验槽,电解液循环稳定、效率高、干扰因素少;且实验槽及相应实验系统耦合性高,结构稳定。整体上,能够在保障循环效率的同时兼具消泡效果,有利于电解反应研究和优化电解铜箔质量,进而便于以此为基础优化实际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镀铜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镀铜箔实验槽及电镀铜箔实验系统


技术介绍

1、常见的电镀铜箔生产过程中,通常是将阳极材料和阴极辊放置于电解槽中电解镀铜,电解槽内的电解液采用循环供应的方式供应。在该生产过程中,有多种影响产品质量的生产因素;为了优化生产的产品质量,现有技术通常会采用小型试验装置进行生产过程模拟和研究,以期基于小型试验研究结果获得可优化产品质量的生产参数。

2、现有技术为此提出有模拟生产过程状态的电镀铜箔实验槽或实验系统,虽然其能满足基本的阳极、阴极电解反应环境,并利用循环泵驱动电解液循环;但在具体实验过程中仍会存在不足。如,在具体电解槽中电解液进入至电解液排出的过程中,电解槽内进入至排出过程输送不稳定,循环速率受限,电解铜箔效果优化受限;又如,为了模拟可调整的电解液动态循环过程,通常实验槽还包括承接电解槽排出电解液的接液槽,以便完成电解液进入电解槽、排出电解槽、进入接液槽并排出、再次进入电解槽的循环过程;为了避免接液槽电解液从电解槽排出位置回流,通常需使得接液槽接收电解液的位置与接液槽内电解液液面维持有高度差;虽然该类装置便于实现电解液循环过程,但也会存在对电解反应不利的因素;尤其体现在电解槽中电解液排出、电解液进入接液槽过程中因快速循环、高度差等原因产生的气泡,若电解液液体携带较多气泡在后续循环中再次进入电解槽,会对电解反应及电解铜箔效果产生不利影响。现有技术中,实验槽电解液输送、循环效率问题,以及电解液加入实验槽电解室反应后电解液自电解室排出并进入接液空间过程中产生的电解液气泡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影响电解反应的研究过程和结果,电解铜箔效果优化受限。

3、因此,现有技术亟需一种相应优化循环过程、减小电解液气泡影响的电镀铜箔实验槽、实验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电镀铜箔实验槽及电镀铜箔实验系统,优化循环过程、减小电解液气泡影响。

2、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镀铜箔实验槽,包括电解槽、接液槽,所述电解槽内设置有电解室、电解液排出室,所述电解室顶部与所述电解液排出室顶部连通,所述电解室设置有循环电解液进口,所述电解液排出室底部设置有循环电解液出口;所述接液槽承接循环电解液出口排出的电解液,且接液槽设置有循环电解液排出口、消泡挡板,所述循环电解液排出口设置于消泡挡板下方,循环电解液落入消泡挡板上并经循环电解液排出口排出。电解液至少从电解室顶部溢流进入电解液排出室。通过顶部溢流的方式,电解液溢流出电解室的通道并未受限,所以随着流量增大,其溢出流量可随之增大,即溢流效率不受限;而高于电解室顶部的电解液,其溢流进电解液排出室后将顺势向底部移动,有利于向底部的循环电解液出口移动,得以保持较高的排出效率;从而配合以保障电解液输送效率。在所述接液槽中设置消泡挡板,当电解液进入接液槽后落入消泡挡板上,此时电解液受到消泡挡板的阻隔不能直接流动至循环电解液排出口;携带的气泡由于自身气态的原因会发生上浮,从而朝向接液槽内液面表面移动;而落入消泡挡板上的液体部分受阻隔而短暂停留,进而后续会由于自身重力原因下沉,并顺势沿着消泡挡板往消泡挡板旁侧进一步下沉,最后进入循环电解液排出口排出。本申请将循环电解液出口设置于消泡挡板下方能够有效避免接收的电解液随着流动和向下冲击带着气泡直接进入循环电解液出口。通过消泡挡板的阻隔,能够有效的阻隔电解液携带的气泡并使气泡与消泡后液体分别朝不同方向移动,消泡效果明显,利于减少电解反应干扰因素,提高电解效果。

3、进一步地,电解槽内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分隔电解槽槽体内为电解室和电解液排出室,且所述第一挡板的上沿低于邻接电解槽槽体侧壁的上沿;所述循环电解液进口设置于电解室底部。电解液至少从第一挡板上沿溢出进入电解液排出室。通过第一挡板将电解槽分隔为电解室和电解液排出室,有利于保障电解室的相对独立,一方面能有利于极板、电解液配合的电解过程相对独立,减少了其他可能的干扰因素;另一方面,电解室相对独立,且第一挡板上沿高度固定,提高了电解液输送稳定性,即保障了电解室相对稳定的电解液流出空间,减少干扰变量,有利于配合电解液循环回路控制以准确调节电解液流量和循环速度,进而方便研究电解过程的影响因素。若电解室的电解液容纳量、电解液流出空间不稳定,则即使改变流量,其电解液容纳量的不稳定也会直接影响到循环速度的控制。本申请循环电解液进口设置于电解室底部,有利于电解液从电解室底部向上涌入电解室,保障新进入电解室的电解液从底部开始替换,使之前已进入电解室的电解液向上移动并最终溢流出电解室,提高电解液输送的均匀性,进而提高电解室内电解液循环效果。基于本申请实验槽结构,减少了循环效率限制,有利于提高循环效率、循环效果,提高输送效率,且电解液整体输送均匀。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为竖板。

4、进一步地,所述电解槽内设置有两个平行布置的第一挡板,两个第一挡板分隔电解槽槽体内为电解室以及位于电解室两侧的电解液排出室。有利于电解室电解液同时向两侧溢流排出,进一步提高溢流排出效率。同时,电解液从两侧同时溢流排出,有利于上层中早期进入电解室的电解液充分溢流排出,减少单侧溢流时上层中早期进入电解室的电解液下沉回落,进一步地提高电解液输送均匀性和更替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设置有自上而下贯穿的缺口,两个第一挡板的缺口对称设置;两个第一挡板的缺口位于同侧;两个第一挡板的缺口与邻接的电解槽槽体侧壁配合形成阴极板卡槽。进一步地,所述缺口宽度与阴极板厚度相同。不同于直接在第一挡板上设置卡槽,而是通过缺口与邻接电解槽侧壁配合形成卡槽,有利于使阴极板充分贴紧电解槽槽体壁面,方便后续保持电解铜箔过程;也便于提高阴极板固定位置的稳定性,便于后续准确控制阴极板与阳极板之间的平行状态和间距。

5、进一步地,所述电解槽槽体内还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设置于电解液排出室内,第二挡板两端与第一挡板、电解槽槽体侧壁连接,且连接的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在横截面上呈t字型结构。进一步地,第二挡板与第一挡板相垂直。通过所述第二挡板的支撑,有利于维持第一挡板的竖直状态,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

6、进一步地,电解槽槽体、第一挡板和/或第二挡板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更进一步地,基于透明聚丙烯(pp)材料制成。通过设置电解槽槽体、第一挡板和/或第二挡板为透明材料制成,有利于在实验装置运行过程中进行电解槽内的电解液状态监控,以便对实验过程进行调整。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有多个电解液流出通孔。进一步地提升电解室排至电解液排出室的效率,便于进一步提高循环效率,提高镀铜箔效果。除了使电解室内电解液通过第一挡板上沿向电解液排出室溢流外,还可在第一挡板上设置多个电解液流出通孔,进一步填提升电解室排至电解液排出室的效率,进而方便提高循环效率。增大电解液流量时,因为电解液填充速度快,所以电解液可以同时从第一挡板上沿和电解液流出通孔向电解液排出室溢流。

8、进一步地,所述电解槽槽体底部设有多个进液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镀铜箔实验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槽、接液槽,所述电解槽内设置有电解室、电解液排出室,所述电解室顶部与所述电解液排出室顶部连通,所述电解室设置有循环电解液进口,所述电解液排出室底部设置有循环电解液出口;所述接液槽承接循环电解液出口排出的电解液,且接液槽设置有循环电解液排出口、消泡挡板,所述循环电解液排出口设置于消泡挡板下方,循环电解液落入消泡挡板上并经循环电解液排出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铜箔实验槽,其特征在于,电解槽内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分隔电解槽槽体内为电解室和电解液排出室,且所述第一挡板的上沿低于邻接电解槽槽体侧壁的上沿;所述循环电解液进口设置于电解室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镀铜箔实验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槽内设置有两个平行布置的第一挡板,两个第一挡板分隔电解槽槽体内为电解室以及位于电解室两侧的电解液排出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镀铜箔实验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有多个电解液流出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铜箔实验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液槽上设置有循环电解液接收口,接液槽通过循环电解液接收口承接循环电解液出口排出的电解液;所述循环电解液接收口设置于接液槽上端,所述消泡挡板设置于接液槽中部,消泡挡板与循环电解液接收口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铜箔实验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挡板固定安装于接液槽后侧壁上;和/或,所述消泡挡板前侧下方连接有导流竖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镀铜箔实验槽,其特征在于,消泡挡板左右侧分别与相应接液槽左右侧壁连接;所述导流竖板在横向上的长度小于消泡挡板长度,导流竖板与接液槽左侧壁和/或右侧壁之间留有流动间隙,落入消泡挡板上的电解液经消泡挡板前侧、流动间隙至循环电解液排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镀铜箔实验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槽设置于接液槽上方;所述接液槽长度大于电解槽长度,接液槽前侧凸出于电解槽形成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上端设置有物料加入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镀铜箔实验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液槽在靠近凸出部的一侧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在纵截面上呈L形状;所述滤网上还覆盖有滤布。

10.一种电镀铜箔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镀铜箔实验槽和动力循环装置,所述动力循环装置入口、出口分别与循环电解液排出口、循环电解液进口连通;使得循环电解液排出口与循环电解液进口形成电解液循环回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镀铜箔实验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槽、接液槽,所述电解槽内设置有电解室、电解液排出室,所述电解室顶部与所述电解液排出室顶部连通,所述电解室设置有循环电解液进口,所述电解液排出室底部设置有循环电解液出口;所述接液槽承接循环电解液出口排出的电解液,且接液槽设置有循环电解液排出口、消泡挡板,所述循环电解液排出口设置于消泡挡板下方,循环电解液落入消泡挡板上并经循环电解液排出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铜箔实验槽,其特征在于,电解槽内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分隔电解槽槽体内为电解室和电解液排出室,且所述第一挡板的上沿低于邻接电解槽槽体侧壁的上沿;所述循环电解液进口设置于电解室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镀铜箔实验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槽内设置有两个平行布置的第一挡板,两个第一挡板分隔电解槽槽体内为电解室以及位于电解室两侧的电解液排出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镀铜箔实验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有多个电解液流出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镀铜箔实验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液槽上设置有循环电解液接收口,接液槽通过循环电解液接收口承接循环电解液出口排出的电解液;所述循环电解液接收口设置于接液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伟冯伟昌蒋露
申请(专利权)人:蓝帆新材料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