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保险杠支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333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4
本公开涉及一种前保险杠支架及车辆,本前保险杠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用于与前保险杠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二端用于与前端框架连接,所述支架本体设置有第一减重吸能孔,所述第一减重吸能孔位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并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以使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能够在碰撞时溃缩吸能。本前保险杠支架通过设置的第一减重吸能孔能够产生减重和吸能的作用,不需要在支架本体上再单独设计溃缩吸能的结构,降低支架本体过多繁复的设计,大大降低前保险杠支架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车辆制造,具体地,涉及一种前保险杠支架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的前保险杠支架为了减少碰撞时对人腿部产生的损伤,一般单独设置有吸能溃缩部件,如此导致前保险杠的性能过剩,也会过多增加前保险杠支架的重量,不满足车辆轻量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保险杠支架及车辆,以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前保险杠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用于与前保险杠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二端用于与前端框架连接,所述支架本体设置有第一减重吸能孔,所述第一减重吸能孔位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并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以使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能够在碰撞时溃缩吸能。

3、可选地,所述第一减重吸能孔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并列位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的孔径。

4、可选地,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孔和多个所述第二孔沿车辆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5、可选地,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二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与前端框架连接,所述支架本体设置有第二减重吸能孔,所述第二减重吸能孔相较于所述第一减重吸能孔靠近所述连接件,以使所述第二减重吸能孔产生二次吸能作用。

6、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减重吸能孔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件和多个所述第二减重吸能孔均沿车辆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连接件和多个所述第二减重吸能孔一一对应。

7、可选地,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二端设置有减重缺口,相邻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减重缺口。

8、可选地,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设置有减震部件,所述减震部件用于与包覆所述前保险杠的外蒙皮连接。

9、可选地,所述减震部件包括第一减震部和第二减震部,所述第一减震部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的边沿并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减震部靠近所述第一减重吸能孔,所述第二减震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

10、可选地,所述支架本体上形成有加强筋。

11、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前保险杠、前端框架和上述的前保险杠支架,所述前保险杠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前保险杠连接,所述前保险杠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前端框架连接。

12、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第一减重吸能孔能够产生两个作用,其一是降低支架本体的第一端的结构强度,使得支架本体的第一端在受到碰撞后,支架本体的第一端可以快速溃缩,在溃缩过程中吸收碰撞冲击能量,降低对行人的腿部产生的损伤,其二是通过设置的第一减重吸能孔可以大大降低支架本体的重量,使其满足车辆的轻量化需求,由此第一减重吸能孔能够产生减重和吸能的作用,不需要在支架本体上再单独设计溃缩吸能的结构,降低支架本体过多繁复的设计,大大降低前保险杠支架的重量。

13、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保险杠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用于与前保险杠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二端用于与前端框架连接,所述支架本体设置有第一减重吸能孔,所述第一减重吸能孔位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并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以使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能够在碰撞时溃缩吸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保险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重吸能孔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并列位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的孔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保险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孔和多个所述第二孔沿车辆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保险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二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与前端框架连接,所述支架本体设置有第二减重吸能孔,所述第二减重吸能孔相较于所述第一减重吸能孔靠近所述连接件,以使所述第二减重吸能孔产生二次吸能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保险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减重吸能孔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件和多个所述第二减重吸能孔均沿车辆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连接件和多个所述第二减重吸能孔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保险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二端设置有减重缺口,相邻两个所述连接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减重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保险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设置有减震部件,所述减震部件用于与包覆所述前保险杠的外蒙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保险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部件包括第一减震部和第二减震部,所述第一减震部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的边沿并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减震部靠近所述第一减重吸能孔,所述第二减震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前保险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上形成有加强筋。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保险杠、前端框架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前保险杠支架,所述前保险杠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前保险杠连接,所述前保险杠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前端框架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保险杠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用于与前保险杠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二端用于与前端框架连接,所述支架本体设置有第一减重吸能孔,所述第一减重吸能孔位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并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以使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能够在碰撞时溃缩吸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保险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重吸能孔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并列位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的孔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保险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孔和多个所述第二孔沿车辆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保险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二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与前端框架连接,所述支架本体设置有第二减重吸能孔,所述第二减重吸能孔相较于所述第一减重吸能孔靠近所述连接件,以使所述第二减重吸能孔产生二次吸能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保险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际超
申请(专利权)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