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漏液检测系统用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漏液检测系统用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8156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漏液检测系统用连接装置,包括电路连接器和壳体,其中电路连接器包括电路板,和设置于电路板上的接线端子,接线端子至少为两个,壳体用于容纳电路连接器,壳体上开设有与接线端子数量相同的开孔。开孔与接线端子一一对应设置,其中一个开孔用于第一薄膜引线接头或线缆接头插入以与接线端子相连,其余开孔用于第二薄膜引线接头插入以与接线端子相连。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漏液检测系统用连接装置,能够满足不同的接线需求,从而适应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漏液检测系统用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1、对于液冷服务器场景的管路的漏液问题通常采用漏液检测传感器进行漏液检测。其中,漏液检测传感器由检测器和薄膜检测电极两部分构成,薄膜检测电极的长度尺寸和液冷管路匹配,不同的管路之间对应不同长度尺寸的漏液检测电极,在安装使用时,薄膜漏液检测电极包裹在液冷板管路外壁,检测电极的一端或两端有薄膜引线接头,多个检测电极之间通过薄膜引线接头和连接器连接,检测电极最终通过末端的薄膜引线接头连接到检测器,检测器通过电信号检测面朝管路一侧的电极在接触泄漏的冷却液后的信号变化来识别是否漏液。对于单路或双路冷板的漏液检测场景,薄膜引线接头之间的连接需要1对1的连接器实现,对于四路,六路及以上冷板数量的漏液检测场景,还需要1对2或1对4的连接器实现。

2、当前通常采用的连接器一般适配线缆接头,但是线缆接头无法满足薄膜漏液检测电极不同的接线需求,也无法适应多种不同的应用场景。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漏液检测系统用连接装置,能够满足不同的接线需求,以适应多种不同的应用场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漏液检测系统用连接装置,能够满足不同的接线需求,以适应多种不同的应用场景。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漏液检测系统用连接装置,包括:

4、电路连接器,包括电路板,和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至少为两个;

5、壳体,用于容纳所述电路连接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接线端子数量相同的开孔;

6、所述开孔与所述接线端子一一对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开孔用于第一薄膜引线接头或线缆接头插入以与所述接线端子相连,其余所述开孔用于第二薄膜引线接头插入以与所述接线端子相连。

7、可选的,还包括防水密封件,所述防水密封件的数量与所述开孔的数量相同,所述防水密封件一一对应安装于所述开孔内;

8、其中一个所述防水密封件上开设有用于所述第一薄膜引线接头或所述线缆接头插入的通孔,其余所述防水密封件上开设有用于所述第二薄膜引线接头插入的通孔。

9、可选的,所述防水密封件包括一体成型的前端防水凸起、后端防水凸起和防水中轴;

10、所述前端防水凸起和所述后端防水凸起的径向方向均凸出于所述防水中轴外围;

11、所述前端防水凸起的后表面与所述壳体外表面密封配合;

12、所述后端防水凸起的前表面与所述壳体内表面密封配合;

13、所述防水中轴外围面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孔内表面密封配合,使得所述防水密封件与所述开孔形成阶梯密封。

14、可选的,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结构相同;

15、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一薄膜引线接头相连,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薄膜引线接头相连。

16、可选的,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结构不同;

17、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线缆接头相连,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薄膜引线接头相连。

18、可选的,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三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三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三接线端子的结构相同;

19、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一薄膜引线接头相连,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三接线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二薄膜引线接头一一对应相连。

20、可选的,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三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三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三接线端子的结构不同;

21、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线缆接头相连,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三接线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二薄膜引线接头一一对应相连。

22、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上盖,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配合形成用于密封所述电路连接器的密封空间;

23、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底壳为非接触式可拆卸紧固。

24、可选的,至少两个所述接线端子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同一表面且每个接线端子均靠近所述电路板的周向侧,和/或,

25、所述接线端子的连接端距离壳体底面的高度与所述开孔距离壳体底面的高度相同。

26、可选的,所述壳体内设有至少两固定座,所述每个固定座上设有固定凸起;所述固定座与固定凸起形成阶梯面;所述每个固定座的阶梯面均处于同一表面使得电路板非接触式安装紧固至壳体内腔。

27、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当对液冷管路进行漏液检测时,将第一薄膜引线接头插入其中一个开孔内与其对应的接线端子相连,将第二薄膜引线接头插入其余的开孔内与其对应的接线端子相连,以实现不同的薄膜引线接头之间的连接,或者将线缆接头插入其中一个开孔内与其对应的接线端子相连,将第二薄膜引线接头插入其余的开孔内与其对应的接线端子相连,以实现薄膜引线接头与线缆接头之间的连接。

28、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漏液检测系统用连接装置,能够满足不同的接线需求,从而适应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漏液检测系统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漏液检测系统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水密封件,所述防水密封件的数量与所述开孔的数量相同,所述防水密封件一一对应安装于所述开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漏液检测系统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漏液检测系统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结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漏液检测系统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结构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漏液检测系统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三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三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三接线端子的结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漏液检测系统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三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三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三接线端子的结构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漏液检测系统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上盖,所述底壳和所述上盖配合形成用于密封所述电路连接器的密封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漏液检测系统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接线端子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同一表面且每个接线端子均靠近所述电路板的周向侧,和/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漏液检测系统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至少两固定座,每个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固定凸起;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凸起形成阶梯面;每个所述固定座的阶梯面均处于同一表面使得电路板非接触式安装紧固至壳体内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液检测系统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漏液检测系统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水密封件,所述防水密封件的数量与所述开孔的数量相同,所述防水密封件一一对应安装于所述开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漏液检测系统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漏液检测系统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结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漏液检测系统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的结构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漏液检测系统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三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三接线端子电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成胜任现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