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辐条,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抗拉性辐条。
技术介绍
1、辐条是轮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整个轮组的骨架,相对于轮圈和轮毂来说,辐条可能很不起眼,但是其具有增加强度、支持轮胎的作用却不容小觑。
2、现有公告号为cn205273028u的一种碳纤维辐条,包括辐条本体,辐条本体的一端连接能够与轮圈配合连接的第一配件,另一端连接能够与花鼓配合连接的第二配件,辐条本体为碳纤维材质,辐条本体端部和配件之间的连接采用粘结方式。
3、或者如图7所示,将第一配件设置成第一空心段21和第二空心段22,二者为同心圆设置,将配件放于辐条本体上后,再在辐条上设置与第二空心段22截面大小适配的纱条,与辐条本体形成凸台状,对第一配件进行阻挡限位。
4、上述辐条在使用时均存在一定缺陷,当辐条本体与第一配件之间的连接采用粘结方式时,其固定强度较弱,通过纱条阻挡,同心圆设置的第一空心段21和第二空心段22外边圆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小,最大为0.2mm,又无法通过增大第二空心段22的大小(在第一配件的尺寸大小一定时,第二空心段22的大小增大时,第一配件外壁还会开设螺纹,容易使第一配件断裂),因此纱条的限位阻挡效果较差,在使用过程中,车圈能产生过大拉力作用于第一配件,使第一配件易被拉离辐条本体,导致二者分离,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抗拉性辐条,以解决在使用过程中,车圈能产生拉力作用于第一配件,使第一配件易被拉离辐条本体,导致二者分离,使用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抗拉性辐条,包括辐条杆,所述辐条杆至少一端设为第二异形段,所述第二异形段具有破风部和背风部,还包括:
3、第一连接件,活动设于第二异形段上,其内部中空,包括第一空心段和第二空心段,所述第一空心段沿着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大小与第二异形段的横截面大小适配,所述第二空心段沿着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二空心段的截面面积为第一空心段的截面面积的1.5倍-5倍;
4、限位件,设于第二异形段上,用于防止第一连接件脱离辐条杆,所述限位件部分位于第二空心段内,部分位于第二空心段内的限位件与第二空心段在沿着垂直于辐条杆长度方向的截面大小适配,所述第二异形段的横截面沿着其中轴线方向在限位件上的投影到限位件的外边缘形成投影区,位于破风部上任意一点和背风部上任意一点之间连线的两侧的投影区均具有加强区,所述加强区的第二异形段在限位件上的投影的外边缘到限位件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2mm,所述加强区在限位件上的弧长不小于2mm。
5、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在靠近第一空心段和第二空心段的连接处的位置形成台阶。
6、优选的,所述第一空心段和第二空心段的连接处为倒圆角形,且与台阶面贴合。
7、优选的,两个所述加强区为对称设置。
8、优选的,所述辐条杆的横截面为弧线或弧线与直线组合合围而成。
9、优选的,所述辐条杆两端均设为第二异形段,所述辐条杆还包括第一异形段,所述第一异形段位于两个第二异形段之间,所述第一异形段和第二异形段的横截面均为水滴形或椭圆形。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异形段和第二异形段的横截面面积相等,且均具有破风部和背风部,所述破风部具有破风端和破风边缘,所述背风部具有背风端和背风边缘,所述第一异形段的破风端和背风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异形段的破风端和背风端之间的距离。
11、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纱条和第二纱条,所述第一纱条绕设于第二异形段上,所述第二纱条绕设于第一纱条和第二异形段上形成台阶。
12、优选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活动设于另一第二异形段上,其内部中空,包括第三空心段和第四空心段,所述第三空心段沿着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大小与另一第二异形段的横截面大小适配,所述第四空心段沿着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为圆形,且与第二空心段沿着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大小相同,所述第四空心段的截面面积为第三空心段的截面面积的1.5倍-5倍。
13、优选的,所述台阶在沿着垂直于第二异形段方向的投影长度不大于第一空心段的长度。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5、在保证辐条杆的使用强度的情况下,设置具有第二异形段的辐条杆,将第一连接件从第一空心段一端沿着第二异形段插入后,再在第二异形段上设置与第二空心段的截面大小适配的限位件,从而限位件设在第二异形段上时具有加强区,后续拉动第一连接件与限位件抵接时,该加强区会对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空心段和第二空心段连接处限位顶紧,通过该加强区,相对于现有的同心圆设置的第一空心段和第二空心段,该第一连接件的抗拉效果好,在使用过程中,车圈产生过大拉力作用于第一连接件时,第一连接件不会轻易被拉离辐条杆,可以延长辐条的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抗拉性辐条,包括辐条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杆(1)至少一端设为第二异形段(12),所述第二异形段(12)具有破风部和背风部,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抗拉性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在靠近第一空心段(21)和第二空心段(22)的连接处的位置形成台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抗拉性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心段(21)和第二空心段(22)的连接处为倒圆角形,且与台阶面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抗拉性辐条,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加强区为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抗拉性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杆(1)的横截面为弧线或弧线与直线组合合围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抗拉性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杆(1)两端均设为第二异形段(12),所述辐条杆(1)还包括第一异形段(11),所述第一异形段(11)位于两个第二异形段(12)之间,所述第一异形段(11)和第二异形段(12)的横截面均为水滴形或椭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抗拉性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抗拉性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包括第一纱条(31)和第二纱条(32),所述第一纱条(31)绕设于第二异形段(12)上,所述第二纱条(32)绕设于第一纱条(31)和第二异形段(12)上形成台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抗拉性辐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件(4),所述第二连接件4()活动设于另一第二异形段(12)上,其内部中空,包括第三空心段和第四空心段,所述第三空心段沿着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大小与另一第二异形段(12)的横截面大小适配,所述第四空心段沿着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为圆形,且与第二空心段(22)沿着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大小相同,所述第四空心段的截面面积为第三空心段的截面面积的1.5倍-5倍。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抗拉性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在沿着垂直于第二异形段(12)方向的投影长度不大于第一空心段(21)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抗拉性辐条,包括辐条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杆(1)至少一端设为第二异形段(12),所述第二异形段(12)具有破风部和背风部,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抗拉性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在靠近第一空心段(21)和第二空心段(22)的连接处的位置形成台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抗拉性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心段(21)和第二空心段(22)的连接处为倒圆角形,且与台阶面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抗拉性辐条,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加强区为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抗拉性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杆(1)的横截面为弧线或弧线与直线组合合围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抗拉性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条杆(1)两端均设为第二异形段(12),所述辐条杆(1)还包括第一异形段(11),所述第一异形段(11)位于两个第二异形段(12)之间,所述第一异形段(11)和第二异形段(12)的横截面均为水滴形或椭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抗拉性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异形段(11)和第二异形段(1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易凯科越厦门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