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7083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6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所述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行星排组件、中间轴、差速器、第一制动器及第二制动器,行星排组件包括太阳轮、行星轮总成及齿圈,太阳轮通过行星轮总成与齿圈啮合,太阳轮与第一制动器连接,行星轮总成与齿圈之间设置有第二制动器,发动机及第一电机均与行星轮总成驱动连接,齿圈及第二电机择一地与中间轴传动连接,中间轴与差速器连接。本技术方案,能够实现车辆的纯电驱动及并联多挡驱动,满足不同场合的动力输出需要;而且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可通过行星排组件进行功率分流,使得发动机在低速行驶与高速行驶时均能保持较高的效率,有利于降低车辆油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1、混合动力车辆由于兼顾燃油车辆和电动车辆的优势,有助于减少车辆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及相应有害气体排放,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现有混合动力车辆的混合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单挡串并联结构和增程结构,但是,其所能实现的挡位及驱动模式较少,无法满足不同场合强动力输出的驾驶需要,且发动机的动力传递效率较低,油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混合动力系统档位及驱动模式少,油耗高的技术问题。

2、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行星排组件、中间轴、差速器、第一制动器及第二制动器,所述行星排组件包括太阳轮、行星轮总成及齿圈,所述太阳轮通过所述行星轮总成与所述齿圈啮合,所述太阳轮与所述第一制动器连接,所述行星轮总成与所述齿圈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制动器,所述发动机及所述第一电机均与所述行星轮总成驱动连接,所述齿圈及所述第二电机择一地与所述中间轴传动连接,所述中间轴与所述差速器连接。

3、本技术的混合动力系统,当第二电机驱动中间轴转动时,可将动力传递到差速器,实现车辆的纯电行驶,通过使第二电机正反转,以实现纯电工况下的前进行驶和倒挡行驶。当第一制动器将太阳轮锁死,发动机的一部分输出功率可通过行星排组件的行星轮总成、齿圈传递到中间轴,最后经差速器传递到车轮,实现车辆并联驱动模式下的一挡行驶,此时,发动机的另一部分输出功率可通过行星排组件的行星轮总成传递到第一电机,以对第一电机进行充电,或者发动机与第一电机一起驱动行星排组件,输出较大的动力到差速器,以驱动车轮转动;当第二制动器将行星轮总成与齿圈锁死,使得二者以相同转速转动时,发动机的一部分输出功率通过行星排组件的行星轮总成、齿圈传递到中间轴,最后传递到差速器,实现车辆并联驱动模式下的二挡行驶,此时,发动机的另一部分输出功率可通过行星排组件的行星轮总成传递到第一电机,以对第一电机进行充电,或者发动机与第一电机同时驱动行星排组件,输出较大的动力到差速器。采用本技术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能够实现车辆的纯电驱动及并联多挡驱动,满足不同场合的动力输出需要;而且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可通过行星排组件进行功率分流,通过调整发动机的功率分配比例,使得发动机在低速行驶与高速行驶时均能保持较高的效率,有利于降低整车油耗。

4、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电机及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沿车辆左右方向的同一侧。

5、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机设于所述行星排组件远离所述发动机的一侧。

6、可选地,该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第一平行轴齿轮,所述第一平行轴齿轮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输入齿轮和第一输出齿轮,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与所述行星轮总成连接。

7、可选地,该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第二平行轴齿轮,所述第二平行轴齿轮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二输入齿轮和第二输出齿轮,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套设于所述中间轴上。

8、可选地,该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第三输出齿轮,所述第三输出齿轮套设于所述中间轴上,所述齿圈具有内齿和外齿,所述内齿与所述行星轮总成啮合传动,所述外齿与所述第三输出齿轮啮合传动。

9、可选地,该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第四平行轴齿轮,所述第四平行轴齿轮包括相互啮合的第四输入齿轮和第四输出齿轮,所述第四输入齿轮套设于所述中间轴上,所述第四输出齿轮与所述差速器连接。

10、可选地,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及所述第四输入齿轮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输出齿轮的轴向两侧。

11、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机及所述第二电机的轴向尺寸大于径向尺寸。

12、另一方面,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混合动力系统。所述车辆相较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与上述混合动力系统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1)、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3)、行星排组件(4)、中间轴(5)、差速器(6)、第一制动器(7)及第二制动器(8),所述行星排组件(4)包括太阳轮(401)、行星轮总成(402)及齿圈(403),所述太阳轮(401)通过所述行星轮总成(402)与所述齿圈(403)啮合,所述太阳轮(401)与所述第一制动器(7)连接,所述行星轮总成(402)与所述齿圈(403)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制动器(8),所述发动机(1)及所述第一电机(2)均与所述行星轮总成(402)驱动连接,所述齿圈(403)及所述第二电机(3)择一地与所述中间轴(5)传动连接,所述中间轴(5)与所述差速器(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3)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电机(2)的输出轴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电机(3)及所述第一电机(2)位于沿车辆左右方向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2)设于所述行星排组件(4)远离所述发动机(1)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平行轴齿轮(9),所述第一平行轴齿轮(9)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输入齿轮(901)和第一输出齿轮(902),所述第一输入齿轮(901)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机(2)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输出齿轮(902)与所述行星轮总成(40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平行轴齿轮(10),所述第二平行轴齿轮(10)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二输入齿轮(1001)和第二输出齿轮(1002),所述第二输入齿轮(1001)套设于所述第二电机(3)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输出齿轮(1002)套设于所述中间轴(5)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输出齿轮(11),所述第三输出齿轮(11)套设于所述中间轴(5)上,所述齿圈(403)具有内齿(4031)和外齿(4032),所述内齿(4031)与所述行星轮总成(402)啮合传动,所述外齿(4032)与所述第三输出齿轮(11)啮合传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平行轴齿轮(12),所述第四平行轴齿轮(12)包括相互啮合的第四输入齿轮(1201)和第四输出齿轮(1202),所述第四输入齿轮(1201)套设于所述中间轴(5)上,所述第四输出齿轮(1202)与所述差速器(6)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齿轮(1002)及所述第四输入齿轮(1201)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输出齿轮(11)的轴向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2)及所述第二电机(3)的轴向尺寸大于径向尺寸。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1)、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3)、行星排组件(4)、中间轴(5)、差速器(6)、第一制动器(7)及第二制动器(8),所述行星排组件(4)包括太阳轮(401)、行星轮总成(402)及齿圈(403),所述太阳轮(401)通过所述行星轮总成(402)与所述齿圈(403)啮合,所述太阳轮(401)与所述第一制动器(7)连接,所述行星轮总成(402)与所述齿圈(403)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制动器(8),所述发动机(1)及所述第一电机(2)均与所述行星轮总成(402)驱动连接,所述齿圈(403)及所述第二电机(3)择一地与所述中间轴(5)传动连接,所述中间轴(5)与所述差速器(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3)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电机(2)的输出轴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电机(3)及所述第一电机(2)位于沿车辆左右方向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2)设于所述行星排组件(4)远离所述发动机(1)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平行轴齿轮(9),所述第一平行轴齿轮(9)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输入齿轮(901)和第一输出齿轮(902),所述第一输入齿轮(901)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机(2)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输出齿轮(902)与所述行星轮总成(402)连接。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冬冬吴有兴王鹏姚文博张振扬谭艳军林霄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