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联化成电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6837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5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提高充放电效率、降低成本、减少占地面积的串联化成电源装置。本技术包括电控层、上位机、中位机、AC/DC电源、DC/DC电源、辅助层以及串控板,所述电控层、所述AC/DC电源、所述DC/DC电源、所述辅助层以及所述串控板依次连接,所述上位机经所述中位机与所述辅助层连接,所述中位机与所述AC/DC电源、所述串控板连接,所述串控板接入电池产品的正负极。本技术应用于电池化成电源装置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应用于电池化成电源装置的,特别涉及一种串联化成电源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电动工具、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领域在市场需求下蓬勃发展,动力电池广泛应用到这些领域,因此,电池的安全、可靠、高效的使用是新能源行业内的重要问题。电池化成是电池生产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关键步骤。该测试通常在电池组装和封装之前进行,以确保电池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符合规格要求。此外,化成测试还可以帮助制造商排除任何潜在的问题或缺陷,以确保电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然而目前市场上采用大多为并联式化成电源装置,该方案电路复杂,成本高,体积大,充放电效率低等缺点,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设备成本高,并联式化成装置需要同时测量多个电池,因此设备成本较高;空间占用大:并联式化成装置需要放置多个电池,因此占用空间较大;限制样品数量;由于并联式化成装置需要同时测量多个电池,因此在一些实验室或工厂中,可能无法同时测试所有的电池样品。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提高充放电效率、降低成本、减少占地面积的串联化成电源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提高充放电效率、降低成本、减少占地面积的串联化成电源装置。

2、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电控层、上位机、中位机、ac/dc电源、dc/dc电源、辅助层以及串控板,所述电控层、所述ac/dc电源、所述dc/dc电源、所述辅助层以及所述串控板依次连接,所述上位机经所述中位机与所述辅助层连接,所述中位机与所述ac/dc电源、所述串控板连接,所述串控板接入电池产品的正负极。

3、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串联化成电源装置是一种化成双向可回馈式的电源装置,将独立电芯通过装置的mosfet开关串联或将异常电芯旁路;配置高压双向大功率可程控dc-dc,实现串联电池的恒流充放电;能够实现电池在线无缝切换;具备更高的充电放电转换效率;电芯串联测试保证了化成后的电芯高度一致;可以实现软包动力电池的化成测试;提升能量转换效率,节约生产和设备成本;自主高压双向dc-dc程控技术,不仅适用于串联化成,而且还可利用到pack测试等领域;电源数量少,降低故障率,减少维护时间和提高架线安装效率;使用串联技术,保证测试电芯一致性更好。

4、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串控板包括第一功率mos开关组、第二功率mos开关组以及第三功率mos开关组,所述第一功率mos开关组、所述第二功率mos开关组以及所述第三功率mos开关组均包括十组并联的功率mos开关芯片,所述第一功率mos开关组、所述第二功率mos开关组背靠背连接,所述第一功率mos开关组接入电池产品的正极,所述第二功率mos开关组与所述第三功率mos开关组连接,所述第三功率mos开关组接入电池产品的负极。

5、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串控板还包括第一驱动芯片、第二驱动芯片、第一场效应管以及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均与所述串控板的io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分别接入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的in+引脚、所述第二驱动芯片的in+引脚,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的clamp1引脚、drive1引脚与所述第一功率mos开关组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芯片的clamp2引脚、drive2引脚与所述第二功率mos开关组连接。

6、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串控板还包括第三驱动芯片、第三场效应管,所述第三场效应管均与所述串控板的io接口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接入所述第三驱动芯片的in+引脚,所述第三驱动芯片的clamp1引脚、drive1引脚与所述第三功率mos开关组连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串联化成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电控层(1)、上位机(2)、中位机(3)、AC/DC电源(4)、DC/DC电源(5)、辅助层(6)以及串控板(7),所述电控层(1)、所述AC/DC电源(4)、所述DC/DC电源(5)、所述辅助层(6)以及所述串控板(7)依次连接,所述上位机(2)经所述中位机(3)与所述辅助层(6)连接,所述中位机(3)与所述AC/DC电源(4)、所述串控板(7)连接,所述串控板(7)接入电池产品的正负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化成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控板(7)包括第一功率MOS开关组(71)、第二功率MOS开关组(72)以及第三功率MOS开关组(73),所述第一功率MOS开关组(71)、所述第二功率MOS开关组(72)以及所述第三功率MOS开关组(73)均包括十组并联的功率MOS开关芯片,所述第一功率MOS开关组(71)、所述第二功率MOS开关组(72)背靠背连接,所述第一功率MOS开关组(71)接入电池产品的正极,所述第二功率MOS开关组(72)与所述第三功率MOS开关组(73)连接,所述第三功率MOS开关组(73)接入电池产品的负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串联化成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控板(7)还包括第一驱动芯片(U602)、第二驱动芯片(U603)、第一场效应管(Q601)以及第二场效应管(Q602),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601)、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602)均与所述串控板(7)的IO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601)的漏极、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602)的漏极分别接入所述第一驱动芯片(U602)的IN+引脚、所述第二驱动芯片(U603)的IN+引脚,所述第一驱动芯片(U602)的CLAMP1引脚、DRIVE1引脚与所述第一功率MOS开关组(71)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芯片(U603)的CLAMP2引脚、DRIVE2引脚与所述第二功率MOS开关组(7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串联化成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控板(7)还包括第三驱动芯片(U702)、第三场效应管(Q701),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701)均与所述串控板(7)的IO接口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701)的漏极接入所述第三驱动芯片(U702)的IN+引脚,所述第三驱动芯片(U702)的CLAMP1引脚、DRIVE1引脚与所述第三功率MOS开关组(73)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联化成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电控层(1)、上位机(2)、中位机(3)、ac/dc电源(4)、dc/dc电源(5)、辅助层(6)以及串控板(7),所述电控层(1)、所述ac/dc电源(4)、所述dc/dc电源(5)、所述辅助层(6)以及所述串控板(7)依次连接,所述上位机(2)经所述中位机(3)与所述辅助层(6)连接,所述中位机(3)与所述ac/dc电源(4)、所述串控板(7)连接,所述串控板(7)接入电池产品的正负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化成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串控板(7)包括第一功率mos开关组(71)、第二功率mos开关组(72)以及第三功率mos开关组(73),所述第一功率mos开关组(71)、所述第二功率mos开关组(72)以及所述第三功率mos开关组(73)均包括十组并联的功率mos开关芯片,所述第一功率mos开关组(71)、所述第二功率mos开关组(72)背靠背连接,所述第一功率mos开关组(71)接入电池产品的正极,所述第二功率mos开关组(72)与所述第三功率mos开关组(73)连接,所述第三功率mos开关组(73)接入电池产品的负极。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留根熊杰栋尹兴琪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运泰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