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液压支架架间阻隔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液压支架架间阻隔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4622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支架架间阻隔尘装置,属于井下粉尘防护领域。该装置包括:安装部、顶板、升降部以及控制器;升降部和控制器设置于安装部内部,安装部安装于液压支架的顶梁两侧,顶板安装于液压支架的顶梁上表面并与升降部进行连接;控制器与液压之间的控制系统进行信号连接并能够获取降柱过程中液压支架的姿态信息,控制器根据液压支架降柱过程中的姿态信息控制升降部进行升降,以使得在降柱过程中顶板与相邻液压支架的顶面高度差在预期范围内。本装置能够在降柱过程中始终保证顶板的高度不低于安装部的底部高度,从而相邻架间阻隔尘装置之间不会由于高度差而出现空隙,避免煤块或粉尘从空隙进入液压之间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井下粉尘防护领域,涉及一种液压支架架间阻隔尘装置


技术介绍

1、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工业原料,长期以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产业在我国迅猛发展。但同时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给煤矿的正常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从现阶段的研究来看,煤矿粉尘不仅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还严重危及煤矿工人的身心健康。

2、在综采过程中,采煤机的采煤、液压支架的降柱移架是煤矿粉尘的主要来源,即采煤机通过截割破碎煤层会直接产生大量粉尘,液压支架的降柱移架过程中,被挤压破碎的煤尘在短时间内会大量落入行人侧工作区域;粉尘中小煤块及大颗粒粉尘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微细粉尘则随风流在行人侧运移,特别是呼吸性粉尘会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此外,大量粉尘的扩散会降低工作区域的可见度,并对其中的精密仪器造成磨损,从而影响使用寿命。

3、通常顶梁会设置侧护板来防止在降柱移架的过程中顶部粉尘落入液压支架内部,但为了避免不影响液压支架的内部工作空间,顶梁侧护板的高度有限侧护板高度有可能小于降柱的高度,从而导致在降柱移架的过程中相邻液压之间的侧护板之间在高度方向上出现空隙,大量的煤块或粉尘从空隙进入液压支架内部。针对液压支架间煤块、粉尘的掉落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在液压支架间挂捕尘网,但其只能防护带有斜度的后半部分,因为煤块可以靠其重力顺捕尘网滑落,而顶部不具备此特点,故无法用此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支架架间阻隔尘装置。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液压支架架间阻隔尘装置,其包括:安装部,用于将架间阻隔尘装置安装于液压支架的顶梁处;顶板,用于在液压支架降柱过程中阻隔煤块或粉尘落入液压支架内;升降部,用于抬升或降低顶板;控制器,用于控制升降部进行抬升或降低;升降部和控制器设置于安装部内部,安装部安装于液压支架的顶梁两侧,顶板安装于液压支架的顶梁上表面并与升降部进行连接;控制器与液压之间的控制系统进行信号连接并能够获取降柱过程中液压支架的姿态信息,控制器根据液压支架降柱过程中的姿态信息控制升降部进行升降,以使得在降柱过程中顶板与相邻液压支架的顶面高度差在预期范围内。预期范围是指在降柱过程中始终保证顶板的高度不低于安装部的底部高度,从而相邻架间阻隔尘装置之间不会由于高度差而出现空隙,避免煤块或粉尘从空隙进入液压之间内部。

4、进一步,控制器在降柱过程中获取的姿态信息包括降柱时间、降柱速率以及最终降柱高度,控制器设有一下降阈值,当控制器根据降柱时间和降柱速率计算出实际降柱高度达到下降阈值时,控制器控制升降柱以相同速率进行伸长,以保持顶面位于该下降阈值的高度处。

5、进一步,控制器在降柱开始时能够对最终降柱高度进行核验,若最终降柱高度大于安装部的高度和升降部的量程之和,则向液压支架的控制系统反馈需调整最终降柱高度;若最终降柱高度小于安装部的高度和升降部的量程之和,则开始降柱。

6、进一步,升降部至少配置四个,其中两两分别安装于液压支架顶梁左右两侧的安装部内,并且,在每个安装部内部的两个升降部分别位于安装部内部的前后端;四个升降部配置一个控制阀或多个控制阀,四个升降部保持同步运动。整体而言,四个升降部分别位于整个装置的四个角落,以在伸长时对升降部连接的矩形顶板进行支撑,保证顶板受力均衡。

7、进一步,升降部配置为液压伸缩柱,其包括液压缸和液压杆,液压缸和液压杆均呈圆柱体形状;液压杆的其中一端置于液压缸内部,液压杆的另一端与顶板的底面连接;液压缸远离液压杆的一端与安装部的内部底面固定连接。

8、进一步,安装部包括用于容纳升降部、控制器的腔体,以及用于挂靠安装的沿边,其中,沿边与腔体固定连接,沿边位于腔体的上表面并向腔体贴合于液压支架顶梁的侧面突出,从而当腔体贴靠于顶梁侧面时,沿边也同步挂靠于顶梁的部分上表面;腔体的底部设置有伸缩吹气管道,在进行降柱移架的过程中,是由与正在降柱的液压支架相邻液支架的伸缩吹气管道伸出并进行吹气。由于相邻的液压支架之间并非是完全贴合的,需要留有空隙以便于降柱移架,因此安装了本专利技术的架间阻隔尘装置的液压支架同样如此,也需要在相邻的架间阻隔尘装置设置微小空隙,通过设置伸缩吹气管道向相邻架间阻隔尘装置的空隙内向上吹气,从而避免落入空隙中的微小颗粒和粉尘进入液压支架内部。在进行降柱移架的过程中,是由与正在降柱的液压支架相邻液支架的伸缩吹气管道伸出并进行吹气的,这样可以保证相邻架间阻隔尘装置之间形成的空隙始终只有底部的进风口和顶部的出风口,提升伸缩吹气管道的工作效益。

9、进一步,安装部通过沿边以螺栓方式安装于液压支架顶梁处,并且,腔体的四个侧面还设置有若干耳垫,安装部通过耳垫进一步与顶梁进行安装固定。

10、进一步,安装部的沿边贴合安装于液压支架顶梁的上表面时,两侧的沿边在顶梁上表面形成一个凹面。

11、进一步,顶板的下表面具有一向下凸出的凸面,凸面在升降柱完全收缩时嵌入沿边形成的凹面内,凸面的厚度与沿边的厚度一致。凸面在升降柱完全收缩时恰好嵌入安装部在顶梁上表面的左右两侧的沿边形成的凹面内,使得顶板在支撑顶部的煤层时将承受力均匀传递至底部的顶梁上,避免由于支撑煤层而导致变形,提升顶板的使用寿命。

12、进一步,顶板的面积大于液压支架的顶面上表面面积,顶板的上表面平整,凸面的表面平整。

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4、本专利技术的架间阻隔尘装置将液压支架的顶梁上表面以及顶梁侧护板包覆,升降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能够调整顶板与顶梁上表面的距离,从而当液压支架在降柱移架的过程中,控制器通过获取液压支架降柱移架时的姿态信息,控制顶板同步或半同步进行升高,使得顶板下降高度始终保持在相邻液压支架的侧护板高度之内,从而消除传统降柱移架过程中相邻液压支架之间可能出现的空隙,避免煤块或粉尘落入液压支架内部。

15、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支架架间阻隔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支架架间阻隔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400)在降柱过程中获取的姿态信息包括降柱时间、降柱速率以及最终降柱高度,所述控制器(400)设有一下降阈值,当所述控制器(400)根据降柱时间和降柱速率计算出实际降柱高度达到下降阈值时,所述控制器(400)控制所述升降柱以相同速率进行伸长,以保持所述顶面位于该下降阈值的高度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支架架间阻隔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400)在降柱开始时能够对最终降柱高度进行核验,若最终降柱高度大于所述安装部(100)的高度和所述升降部(200)的量程之和,则向所述液压支架(500)的控制系统反馈需调整最终降柱高度;若最终降柱高度小于所述安装部(100)的高度和所述升降部(200)的量程之和,则开始降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支架架间阻隔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200)至少配置四个,其中两两分别安装于所述顶梁(501)左右两侧的所述安装部(100)内,并且,在每个所述安装部(100)内部的两个所述升降部(200)分别位于所述安装部(100)内部的前后端;四个所述升降部(200)配置一个控制阀或多个控制阀,四个所述升降部(200)保持同步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支架架间阻隔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200)配置为液压伸缩柱,其包括液压缸(201)和液压杆(202),所述液压缸(201)和所述液压杆(202)均呈圆柱体形状;所述液压杆(202)的其中一端置于所述液压缸(201)内部,所述液压杆(202)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板(300)的底面连接;所述液压缸(201)远离所述液压杆(202)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部(100)的内部底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支架架间阻隔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00)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升降部(200)、所述控制器(400)的腔体(101),以及用于挂靠安装的沿边(102),其中,所述沿边(102)与所述腔体(101)固定连接,所述沿边(102)位于所述腔体(101)的上表面并向所述腔体(101)贴合于所述顶梁(501)的侧面突出,从而当所述腔体(101)贴靠于所述顶梁(501)侧面时,所述沿边(102)也同步挂靠于所述顶梁(501)的部分上表面;所述腔体(101)的底部设置有伸缩吹气管道(103),在进行降柱移架的过程中,是由与正在降柱的所述液压支架(500)相邻液压支架的所述伸缩吹气管道(103)伸出并进行吹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支架架间阻隔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00)通过所述沿边(102)以螺栓方式安装于所述顶梁(501)处,并且,所述腔体(101)的四个侧面还设置有若干耳垫,所述安装部(100)通过所述耳垫进一步与所述顶梁(501)进行安装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支架架间阻隔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00)的所述沿边(102)贴合安装于所述顶梁(501)的上表面时,两侧的所述沿边(102)在顶梁(501)上表面形成一个凹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压支架架间阻隔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00)的下表面具有一向下凸出的凸面(301),所述凸面(301)在所述升降柱完全收缩时嵌入所述沿边(102)形成的所述凹面内,所述凸面(301)的厚度与所述沿边(102)的厚度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压支架架间阻隔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00)的面积大于液压支架(500)的顶面上表面面积,所述顶板(300)的上表面平整,所述凸面(301)的表面平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支架架间阻隔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支架架间阻隔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400)在降柱过程中获取的姿态信息包括降柱时间、降柱速率以及最终降柱高度,所述控制器(400)设有一下降阈值,当所述控制器(400)根据降柱时间和降柱速率计算出实际降柱高度达到下降阈值时,所述控制器(400)控制所述升降柱以相同速率进行伸长,以保持所述顶面位于该下降阈值的高度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支架架间阻隔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400)在降柱开始时能够对最终降柱高度进行核验,若最终降柱高度大于所述安装部(100)的高度和所述升降部(200)的量程之和,则向所述液压支架(500)的控制系统反馈需调整最终降柱高度;若最终降柱高度小于所述安装部(100)的高度和所述升降部(200)的量程之和,则开始降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支架架间阻隔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200)至少配置四个,其中两两分别安装于所述顶梁(501)左右两侧的所述安装部(100)内,并且,在每个所述安装部(100)内部的两个所述升降部(200)分别位于所述安装部(100)内部的前后端;四个所述升降部(200)配置一个控制阀或多个控制阀,四个所述升降部(200)保持同步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支架架间阻隔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200)配置为液压伸缩柱,其包括液压缸(201)和液压杆(202),所述液压缸(201)和所述液压杆(202)均呈圆柱体形状;所述液压杆(202)的其中一端置于所述液压缸(201)内部,所述液压杆(202)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板(300)的底面连接;所述液压缸(201)远离所述液压杆(202)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部(100)的内部底面固定连接。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威黎志莫金明陈芳庄学安杨俊磊杨桐冉川李腾龙袁地镜李高高宋添能刘勇程丽邹常富陈玉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