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文专利>正文

下吸式高效生物质汽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3676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下吸式高效生物质汽化炉,解决了边缘山区炉灶做饭取暖不用煤,不用油和气的问题,其特点是由由炉盖(1)、环形水槽(2)、反应炉膛(4)、进风管(6)、环形风道(9)、热电偶测温装置(18)、管式空气分配器(3)和环形空气分配器(16)组成可调供氧反应系统;由可旋转炉栅(11)、下料筒(12)、集气筒(13)、斜口水槽(14)和导气管(10)组成集气排灰净化系统;由内炉体(22)、外炉体(21)、保温层(20)、安全阀(24)、进水阀(8)、热水阀(23)、蒸汽阀(25)、耐温胶管(26)、蒸汽导入管(27)和排污阀(19)组成余热利用供水供汽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不烧煤,不燃油气,可就地取材,成本不高,无污染的效率高的优点,适应于炊事、取暖、洗浴等加热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炉窑机械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下吸式高效生物质汽化炉。适应于直接用于炊事、取暖、洗浴等加热应用。
技术介绍
就专利技术人所知,目前大多偏远地区做饭取暖所用的炉灶,还是以烧煤为主,一 是因煤炭资源有限,二是偏远地区运输困难,成本高,三是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破坏环 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弥补以上不足,提供的一种不烧煤,不燃油,可就地取 材,成本不高,无污染的下吸式高效生物质汽化炉。 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下吸式高效生物质汽化炉,设置由内炉体(22)、 外炉体(21)与保温层(20)组成反应炉膛(4),反应炉膛(4)上设置有.炉盖(1),上左测依 次序设置有热水阀(23),安全阀(24),蒸汽阀(25),耐温胶管(26),蒸汽导入管(27),反 应炉膛(4)下连接一个环形风道(9),右上侧设置环形水槽(2),右侧设置一个管式空气分 配器(3),管式空气分配器(3)上设置有上进风阀(5)和下进风阀(7),上进风阀(5)与下进 风阀(7)之间设置进风管(6),进水阀(8)设置在管式空气分配器(3)上,热电偶测温装置 (18),排污阀(19)设置在反应炉膛(4)左侧,反应炉膛(4)与环形风道(9)之间设置有透气 孔(17),环形风道(9)内透气孔(17)下设置有环形空气分配器(16),透气孔(15)设置在环 形风道(9)上,环形风道(9)底部设置有斜口水槽(14),斜口水槽(14)上顶部设置集气筒 (13),透气孔(17)下设置可旋转炉栅(11),可旋转炉栅(11)下设置园柱形下料筒(12)。 其结构设置是整炉体由可调供氧反应系统、集气排灰净化系统和余热利用供水供汽系统 组成。可调供氧反应系统由炉盖(l)、环形水槽(2)、反应炉膛(4)、进风管(6)、环形风 道(9)、热电偶测温装置(18)、管式空气分配器(3)和环形空气分配器(16)组成;集气排 灰净化系统由可旋转炉栅(ll)、下料筒(12)、集气筒(13)、斜口水槽(14)和导气管(10)组 成;余热利用供水供汽系统由内炉体(22)、外炉体(21)、保温层(20)、安全阀(24)、进水 阀(8)、热水阀(23)、蒸汽阀(25)、耐温胶管(26)、蒸汽导入管(27)和排污阀(19)组成, 反应炉膛(4)从上到下呈竖向直通结构,其中上部炉膛为园柱形内空结构,下部炉膛同 轴设置在中上部炉膛的正下方,为一个内径大于或等于中上部园柱形炉膛内径,并在其 四周炉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17)的鼓形或其它形状的内空体,同时在下部炉膛的炉 壁四周设置了一个环形风道(9),该环形风道(9)包在设有透气孔(17)的下部炉膛的炉壁 外,通过下部炉膛炉壁上的透气孔(17),使得下部炉膛与环形风道(9)相通,该环形风道 (9)与设有透气孔(17)的下部炉膛的炉壁,共同构成一个具有从下部炉膛炉壁四周向炉内 实施周向对称进风功能的环形空气分配器(16);同时,在反应炉膛(4)的中上部炉膛内的 中心轴线上,设置了一个管形空气分配器(3),其上端口与位于反应炉膛(4)顶部的进风管(6)相连并相通,下端口封闭且靠近反应炉膛(4)的中上部炉膛的底端面,并在其下端 管壁四周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17);在通向管形空气分配器(3)和环形空气分配器(16)的 进风管(6)上,分别设置了一个上进风阀(5)和下进风阀(7),来自鼓风机的富氧空气经上 进风阀(5)和下进风阀(7)以及与进风管(6)相连的管形空气分配器(3)和环形空气分配器 (16),可对位于反应炉膛(4)的中、下部氧化区和还原区同时或分别供氧;另外,在反应 炉膛(4)的最底端设置了一个倒截头园锥形的出料口,并在此出料口处设置了一个可旋转 炉栅(ll),可旋转炉栅(ll)与位于炉外的曲柄相连,通过摇动曲柄,可使可旋转炉栅(ll) 在反应炉膛(4)最底端的出料口处作360度旋转;在可旋转炉栅(11)的正下方设置了一个 放置在地面上的斜口水槽(14);在反应炉膛(4)最底端的出料口上轴向设置了一个与该出 料口对接在一起的园柱形下料筒(12),其下端口悬置在斜口水槽(14)的开口平面的上方; 在下料筒(12)的外侧四周,设置了一个园柱形集气筒(13),其上端口焊接在反应炉膛(4) 最底端的倒截头园锥形外壳上,下端口插在斜口水槽(14)内的水层中部,集气筒(13)与 斜口水槽(14)内的水面共同对下料筒(12)形成密封包围,并在集气筒(13)的筒体一侧的 上端面上设置了一根导气管(IO),来自反应炉膛(4)的气体穿过可旋转炉栅(11)、下料筒 (12)和下料筒(12)与集气筒(13)之间的环形间隙后,可经导气管(10)导出炉外。可人工 调控炉内反应。工作原理,秸秆是作物通过光合作用而生成的生物质,其元素组成主要 为碳、氢、氧、氮、硫、磷等。秸秆气化的原理是生物质秸秆作为燃料,在缺氧的状 态下,不完全燃烧,使其转化为一氧化碳、氢、甲烷等可燃气体。 本专利技术具有加料不冒烟,并使加料、出灰、制气和使用可同步进行,干、湿料 均可,98%以上的焦油、水蒸气、烟尘和二氧化碳被二次转化利用,因而燃气纯、产气 大、热值高、火焰美、无污染,经二次处理后可直接用于炊事、取暖、洗浴等,可商品 化开发,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附图说明 附图为下吸式高效生物质汽化炉结构图 图中l.炉盖,2.环形水槽,3.管式空气分配器,4.反应炉膛,5.上进风阀6.进 风管,7.下进风阀,8.进水阀,9.环形风道,IO.导气管,ll.可旋转炉栅,12.园柱形下 料筒,13.集气筒,14.斜口水槽,15.透气孔16.环形空气分配器,17.透气孔,18.热电 偶测温装置,19.排污阀,20.保温层,21.外炉体,22.炉体,23.热水阀,24.安全阀, 25.蒸汽阀,26.耐温胶管27.蒸汽导入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的下吸式高效 生物质汽化炉,设置由内炉体(22)、外炉体(21)与保温层(20)组成反应炉膛(4),反应炉 膛(4)上设置有.炉盖(1),上左测依次序设置有热水阀(23),安全阀(24),蒸汽阀(25), 耐温胶管(26),蒸汽导入管(27),反应炉膛(4)下连接一个环形风道(9),右上侧设置环形 水槽(2),右侧设置一个管式空气分配器(3),管式空气分配器(3)上设置有上进风阀(5)和 下进风阀(7),上进风阀(5)与下进风阀(7)之间设置进风管(6),进水阀(8)设置在管式空 气分配器(3)上,热电偶测温装置(18),排污阀(19)设置在反应炉膛(4)左侧,反应炉膛4(4)与环形风道(9)之间设置有透气孔(17),环形风道(9)内透气孔(17)下设置有环形空气 分配器(16),透气孔(15)设置在环形风道(9)上,环形风道(9)底部设置有斜口水槽(14), 斜口水槽(14)上顶部设置集气筒(13),透气孔(17)下设置可旋转炉栅(11),可旋转炉栅 (11)下设置园柱形下料筒(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下吸式高效生物质汽化炉,炉体是由可调供氧反应系统、集气排灰净化系统和余热利用供水供汽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设置由内炉体(22)、外炉体(21)与保温层(20)组成反应炉膛(4),反应炉膛(4)上设置有.炉盖(1),上左侧依次序设置有热水阀(23),安全阀(24),蒸汽阀(25),耐温胶管(26),蒸汽导入管(27),反应炉膛(4)下连接一个环形风道(9),右上侧设置环形水槽(2),反应炉膛(4)与环形风道(9)之间设置有透气孔(17),环形风道(9)内透气孔(17)下设置有环形空气分配器(16),透气孔(15)设置在环形风道(9)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下吸式高效生物质汽化炉,炉体是由可调供氧反应系统、集气排灰净化系统和余热利用供水供汽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设置由内炉体(22)、外炉体(21)与保温层(20)组成反应炉膛(4),反应炉膛(4)上设置有.炉盖(1),上左侧依次序设置有热水阀(23),安全阀(24),蒸汽阀(25),耐温胶管(26),蒸汽导入管(27),反应炉膛(4)下连接一个环形风道(9),右上侧设置环形水槽(2),反应炉膛(4)与环形风道(9)之间设置有透气孔(17),环形风道(9)内透气孔(17)下设置有环形空气分配器(16),透气孔(15)设置在环形风道(9)上。2. 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张庭杰
申请(专利权)人:李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