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铸机冷却辊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3607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5
本技术提供一种连铸机冷却辊道,涉及冷却辊道辅助制冷技术领域,两处支架与基座共同组成了支撑结构,且基座的顶端面上固定连接有侧板,解决现有的在进行降温时,一般会采用导热性较好的导辊来对于当前铸件进行输送,但其在进行降温时,无法根据当前铸件的位置不同进行精准化的辅助降温操作,使得单纯的依靠导辊的降温效果,容易影响铸件的后续使用的问题,通过设置有可以进行移动调节的抽取组件,抽取组件在进行使用时,可以通过启动安装在导向槽中的调节组件来对于当前抽取组件进行往复的推动,并通过使得抽取组件利用其外侧所固定连接的滑块沿着导向槽进行移动来实现对于当前铸件的快速冷却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冷却辊道辅助制冷,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连铸机冷却辊道


技术介绍

1、连铸机是把高温钢水连续不断地浇铸成具有一定断面形状和一定尺寸规格铸坯的生产工艺过程叫做连续铸钢,其在进行铸造时所产生的铸件温度较高,为了对于铸件进行降温,一般需要用到相应的冷却辊道来对于当前铸件进行导向输送,并且在输送过程中对于铸件进行降温,而其在进行降温时,一般会采用导热性较好的导辊来对于当前铸件进行输送,但其在进行降温时,无法根据当前铸件的位置不同进行精准化的辅助降温操作,使得单纯的依靠导辊的降温效果,容易影响铸件的后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连铸机冷却辊道,以解决现有的在进行降温时,一般会采用导热性较好的导辊来对于当前铸件进行输送,但其在进行降温时,无法根据当前铸件的位置不同进行精准化的辅助降温操作,使得单纯的依靠导辊的降温效果,容易影响铸件的后续使用的问题。

2、本技术一种连铸机冷却辊道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3、一种连铸机冷却辊道,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主体为顶端面上开设有通槽的长方体结构,且基座的底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的主体为矩形框体结构,且支架共设有两处,两处支架分别固定连接在基座底端面的左右两侧位置,两处支架与基座共同组成了支撑结构,且基座的顶端面上固定连接有侧板。

4、进一步的,所述滑块共设有两处,且两处滑块分别固定连接在抽取组件的前后两侧面位置,抽取组件通过利用其外侧所固定连接的滑块滑动连接在基座内部所开设的导向槽的内部位置,且基座顶端面上固定连接的位于前侧的侧板的前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循环箱a。

5、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槽的内部安装调节组件,调节组件的输出端上安装有抽取组件,抽取组件的顶端面上呈直线阵列开设有通槽,该通槽用于进气,且抽取组件与调节组件共同组成了抽气结构,且抽取组件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滑块。

6、进一步的,所述侧板与基座为垂直设置,且侧板共设有两处,两处侧板呈对向固定连接在基座顶端面的前后两侧面位置,侧板与基座共同组成了支撑结构,切侧板与基座共同组成了u型结构,基座的内部开设有通槽,该通槽为导向槽。

7、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槽为横向设置,且两处侧板的内侧呈直线阵列安装有导辊,导辊与侧板共同组成了对于铸件的导向结构,且导辊为内部中空的圆筒状结构,导辊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管,该导管向外侧凸出侧板,并延伸出侧板。

8、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箱a为内部中空的箱体结构,且循环箱a与设置在两处侧板中的导辊相连接,循环箱a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进液管,进液管的内部安装有阀门,且进液管与循环箱a相连接,进液管与循环箱a共同组成了对于导辊的供液结构,且基座顶端面上固定连接的侧板中的后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循环箱b,循环箱b的前端与导辊后侧所安装的导管相连接,且循环箱b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出液管,出液管的内部也安装有阀门,且出液管与循环箱b相贯通,出液管用于从循环箱b的内部排液,循环箱a和进液管以及循环箱b和出液管共同组成了对于导辊中的水体的循环结构。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1、通过设置有可以进行移动调节的抽取组件,抽取组件在进行使用时,可以通过启动安装在导向槽中的调节组件来对于当前抽取组件进行往复的推动,并通过使得抽取组件利用其外侧所固定连接的滑块沿着导向槽进行移动来实现对于当前铸件的快速冷却操作,该设计可以实现对于需要进行冷却的铸件进行更加高效的冷却操作,进而达到更加方便于后续铸件进行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铸机冷却辊道,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主体为顶端面上开设有通槽的长方体结构,且基座(1)的底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架(2),支架(2)的主体为矩形框体结构,且支架(2)共设有两处,两处支架(2)分别固定连接在基座(1)底端面的左右两侧位置,两处支架(2)与基座(1)共同组成了支撑结构,且基座(1)的顶端面上固定连接有侧板(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连铸机冷却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3)与基座(1)为垂直设置,且侧板(3)共设有两处,两处侧板(3)呈对向固定连接在基座(1)顶端面的前后两侧面位置,侧板(3)与基座(1)共同组成了支撑结构,切侧板(3)与基座(1)共同组成了U型结构,基座(1)的内部开设有通槽,该通槽为导向槽(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连铸机冷却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4)为横向设置,且两处侧板(3)的内侧呈直线阵列安装有导辊(5),导辊(5)与侧板(3)共同组成了对于铸件的导向结构,且导辊(5)为内部中空的圆筒状结构,导辊(5)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管,该导管向外侧凸出侧板(3),并延伸出侧板(3)。

4.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连铸机冷却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4)的内部安装调节组件(6),调节组件(6)的输出端上安装有抽取组件(7),抽取组件(7)的顶端面上呈直线阵列开设有通槽,该通槽用于进气,且抽取组件(7)与调节组件(6)共同组成了抽气结构,且抽取组件(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滑块(8)。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连铸机冷却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8)共设有两处,且两处滑块(8)分别固定连接在抽取组件(7)的前后两侧面位置,抽取组件(7)通过利用其外侧所固定连接的滑块(8)滑动连接在基座(1)内部所开设的导向槽(4)的内部位置,且基座(1)顶端面上固定连接的位于前侧的侧板(3)的前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循环箱A(9)。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连铸机冷却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箱A(9)为内部中空的箱体结构,且循环箱A(9)与设置在两处侧板(3)中的导辊(5)相连接,循环箱A(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进液管(10),进液管(10)的内部安装有阀门,且进液管(10)与循环箱A(9)相连接,进液管(10)与循环箱A(9)共同组成了对于导辊(5)的供液结构,且基座(1)顶端面上固定连接的侧板(3)中的后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循环箱B(11),循环箱B(11)的前端与导辊(5)后侧所安装的导管相连接,且循环箱B(1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出液管(12),出液管(12)的内部也安装有阀门,且出液管(12)与循环箱B(11)相贯通,出液管(12)用于从循环箱B(11)的内部排液,循环箱A(9)和进液管(10)以及循环箱B(11)和出液管(12)共同组成了对于导辊(5)中的水体的循环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铸机冷却辊道,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主体为顶端面上开设有通槽的长方体结构,且基座(1)的底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架(2),支架(2)的主体为矩形框体结构,且支架(2)共设有两处,两处支架(2)分别固定连接在基座(1)底端面的左右两侧位置,两处支架(2)与基座(1)共同组成了支撑结构,且基座(1)的顶端面上固定连接有侧板(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连铸机冷却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3)与基座(1)为垂直设置,且侧板(3)共设有两处,两处侧板(3)呈对向固定连接在基座(1)顶端面的前后两侧面位置,侧板(3)与基座(1)共同组成了支撑结构,切侧板(3)与基座(1)共同组成了u型结构,基座(1)的内部开设有通槽,该通槽为导向槽(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连铸机冷却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4)为横向设置,且两处侧板(3)的内侧呈直线阵列安装有导辊(5),导辊(5)与侧板(3)共同组成了对于铸件的导向结构,且导辊(5)为内部中空的圆筒状结构,导辊(5)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管,该导管向外侧凸出侧板(3),并延伸出侧板(3)。

4.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连铸机冷却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4)的内部安装调节组件(6),调节组件(6)的输出端上安装有抽取组件(7),抽取组件(7)的顶端面上呈直线阵列开设有通槽,该通槽用于进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新刚关勇王晓森于浩张志强杨作然任震
申请(专利权)人:日钢营口中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