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301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干式球磨法将镍源、锰源和添加剂制得第一混合物;对第一混合物进行第一次煅烧,煅烧温度为1300~1500℃,保温时间为8~10小时,得到第一煅烧产物;对第一煅烧产物进行破损后加入锂源进行混合均匀,并进行干式球磨处理,得到第二混合物,所述锂源中锂元素摩尔值为1.02~1.12;对第二混合物进行第二次煅烧,第二次煅烧的温度为700~800℃,保温时间1~15小时,得到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优化了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增加其高电位电解液耐受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材料,特别涉及一种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锂离子电池(lib)成了我们生活中高低端数码产品、大小储能产品以及电动汽车中不必备部分。价格便宜的锰酸锂正极材料,只能适配在高低端数码产品及小储能产品中领域受到了限制。此时li1.02~1.12ni0.5mn1.5o4(镍锰酸锂简称lnmo)作为正极材料,由于其能量密度高达650w·h·kg-1,工作电压比锰酸锂高15%以上约为5v及锂离子正极材料——单晶型镍锰酸锂、原材料成本低和安全性能好受到广泛关注。

2、在li1.02~1.12ni0.5mn1.5o4材料中,ni2+在充电过程中可以变化到ni4+,对应两个li+的脱嵌,根据电中性的要求,使用0.5mol的ni2+取代量就可以使1mol limn2o4中mn3+全部变成mn4+(li1.02~1.12ni0.5mn1.5o4)而不影响材料的理论比容量。如果使用其他的二价金属离子如cu2+、zn2+,则其理论比容量将减少一半(如licu0.5mn1.5o4)甚至是没有了电化学容量(如lizn0.5mn1.5o4),而对于三价金属离子,如co、cr、fe等就需要使用1mol的取代量才能使mn4+全部变成+4价(即licomno4、licrmno4、lifemno4),这种较大的取代量将对limn2o4尖晶石的结构稳定性产生明显的影响,特别是fe3+,超过一定的掺杂量后,易导致阳离子无序化,fe3+在锂位的占据将明显增加,对材料的容量和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p>3、镍锰酸锂与钴酸锂正极材料相比,其输出电压高、成本低、环境友好;与锰酸锂正极材料相比,其在高温循环下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与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相比,其制备工艺简单,生产的批次稳定性好,特别是在与钛酸锂负极相匹配时,磷酸亚铁锂-钛酸锂单体电池仅有1.9v输出电压,而镍锰酸锂-钛酸锂单体电池输出电压可高达3.2v,优势非常明显。然而,现有技术中,镍锰酸锂还存在其应用中的高电位电解液耐受性问题。

4、因此,现有技术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现有技术中,镍锰酸锂还存在其应用中的高电位电解液耐受性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s1、通过干式球磨法将镍源、锰源和添加剂制得第一混合物;其中,所述添加剂为tio2、mgo和al2o3中的至少一种;

4、s2、对第一混合物进行第一次煅烧,煅烧温度为1300~1500℃,保温时间为8~10小时,得到第一煅烧产物;

5、s3、对第一煅烧产物进行破损后加入锂源进行混合均匀,并进行干式球磨处理,得到第二混合物,所述锂源中锂元素摩尔值为1.02~1.12;

6、s4、对第二混合物进行第二次煅烧,第二次煅烧的温度为700~800℃,保温时间1~15小时,得到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

7、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s2的第一次煅烧和s4的第二次煅烧中,煅烧的升温速度为1~10℃/min。

8、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s2中,得到第一煅烧产物后还包括对所述第一煅烧产物降温至室温,所述降温速度为1~8℃/min。

9、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锂源为锂的氧化物或碳酸锂,所述镍源为镍的氧化物、镍的氢氧化物或硫酸镍,所述锰源为锰的氧化物或硫酸锰。

10、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锂源为碳酸锂,所述镍源为硫酸镍,所述锰源为硫酸锰,碳酸锂、硫酸镍以及硫酸锰的摩尔比为(1.02~1.12):0.5:1.5。

11、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s1中,所述添加剂的含量少于10000ppm。

1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s1中,干式球磨法的制备条件为:磨球与待磨粉末的比例为(4~10):1,磨碎速度为400~800rpm。

13、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s3中,所述干式球磨法的制备条件为:磨球与待磨粉末的比例为(4~10):1,磨碎速度为400~800rpm。

14、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其根据上述所述的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得,所述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粒度为3~6um。

15、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干式球磨法进行元素掺杂,在前驱体端就制备出结构稳定的单晶形貌,且较高的温度下有利于使各种元素分布更加均匀,提升材料的一致性及稳定性;

16、2.由于前驱体就已是单晶态,使后期合成过程中可以用较低的温度合成工艺,大幅降低了成本,且较低合成温度下有利于减少材料的氧缺陷,提升材料的结晶度及电化学性能;

17、3.二次混合有助于磨料粒之间的均匀性,进一步提高元素的均匀分布;较大的单晶一次颗粒能够有效提高材料的振实及压实密度;

18、4.单晶形态镍锰材料有利于降低材料的比表面,并减少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对电解液的副反应,且能耐更高的电压平台;

19、5.增加掺杂元素使镍锰酸锂的晶格结构更加稳定,正极材料的高电位电解液耐受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的第一次煅烧和S4的第二次煅烧中,煅烧的升温速度为1~1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得到第一煅烧产物后还包括对所述第一煅烧产物降温至室温,所述降温速度为1~8℃/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源为锂的氧化物或碳酸锂,所述镍源为镍的氧化物、镍的氢氧化物或硫酸镍,所述锰源为锰的氧化物或硫酸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源为碳酸锂,所述镍源为硫酸镍,所述锰源为硫酸锰,碳酸锂、硫酸镍以及硫酸锰的摩尔比为(1.02~1.12):0.5: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所述添加剂的含量少于10000pp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干式球磨法的制备条件为:磨球与待磨粉末的比例为(4~10):1,磨碎速度为400~800rp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所述干式球磨法的制备条件为:磨球与待磨粉末的比例为(4~10):1,磨碎速度为400~800rpm。

9.一种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得,所述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粒度为3~6u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的第一次煅烧和s4的第二次煅烧中,煅烧的升温速度为1~1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得到第一煅烧产物后还包括对所述第一煅烧产物降温至室温,所述降温速度为1~8℃/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源为锂的氧化物或碳酸锂,所述镍源为镍的氧化物、镍的氢氧化物或硫酸镍,所述锰源为锰的氧化物或硫酸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掺杂元素的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源为碳酸锂,所述镍源为硫酸镍,所述锰源为硫酸锰,碳酸锂、硫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徒白雪金晶李良钱飞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芯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