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循环水养殖池虾壳、颗粒物的分离、去除的一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32537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3
本技术公开了对虾循环水养殖池虾壳、颗粒物的分离、去除的一体系统,涉及南美白对虾循环水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养殖池,养殖池池底中部设有排放口,排放口下方连接排污管,排污管上设有气动阀;排放口上方设有与排放口匹配的排污篦子,排污篦子上方通过虹吸管组件连接侧排收集器,虹吸管组件的靠近排放口端连接有自动抬降装置,所述侧排收集器包括回水箱和过滤网筐,过滤网筐置于回水箱中,虹吸管组件的出口连通过滤网筐,过滤网筐外的回水箱还连接有回水管,该系统能快速分离出养殖过程中产生的蜕壳、死虾以及残饵、粪便等颗粒残渣,并防止活虾逃逸,结构巧妙,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南美白对虾循环水养殖设备,具体涉及对虾循环水养殖池虾壳、颗粒物的分离、去除的一体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我国养虾业采用了高位池塘养虾、温棚流水养虾、生物絮团养虾、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虾四种养殖模式。前三种模式依赖于添加藻类、菌类等来调节养殖池的水质,但每天都需要进行拔管排污,将含有虾壳、死虾、残饵和粪便的养殖废水排放到外界环境中,导致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同时也消耗大量的养殖用水和劳动力。此外,生物絮团养虾模式需要拥有丰富经验的管理者进行操作,一般人难以掌握,而大面积推广也面临很大的困难。由于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成为虾类养殖的必要选择和未来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2、然而实现封闭式循环水对虾养殖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快速分离出养殖过程中产生的蜕壳、死虾以及颗粒残渣(残饵、粪便等),并防止活虾逃逸。目前,国内封闭式循环水对虾养殖系统中,大多数养殖池仅有一个排水管路,使得蜕壳、死虾以及颗粒残渣废弃物全部排到外部循环水中,加重了整个循环水处理系统负担,并提高了疾病发生率,影响了对虾的生长和产量。同时,也无法对排出养殖池活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对虾循环水养殖池虾壳、颗粒物的分离、去除的一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1),养殖池(1)池底中部设有排放口(2),排放口(2)下方连接排污管(3),排污管(3)上设有气动阀(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循环水养殖池虾壳、颗粒物的分离、去除的一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组件(6)包括虹吸管(6.1)、软管(6.2)和弯管(6.3),软管(6.2)一端与虹吸管(6.1)连通;另一端与弯管(6.3)连通,虹吸管(6.1)下方通过支撑铰座(10)与养殖池(1)连接,弯管(6.3)的另一端通过水位调节插管(11)连通侧排收集器(7)的过滤网筐(7.2)。

<...

【技术特征摘要】

1.对虾循环水养殖池虾壳、颗粒物的分离、去除的一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1),养殖池(1)池底中部设有排放口(2),排放口(2)下方连接排污管(3),排污管(3)上设有气动阀(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循环水养殖池虾壳、颗粒物的分离、去除的一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组件(6)包括虹吸管(6.1)、软管(6.2)和弯管(6.3),软管(6.2)一端与虹吸管(6.1)连通;另一端与弯管(6.3)连通,虹吸管(6.1)下方通过支撑铰座(10)与养殖池(1)连接,弯管(6.3)的另一端通过水位调节插管(11)连通侧排收集器(7)的过滤网筐(7.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虾循环水养殖池虾壳、颗粒物的分离、去除的一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9)在回水箱(7.1)中的端头最高点略低于水位调节插管(11)出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循环水养殖池虾壳、颗粒物的分离、去除的一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9)、排污管(3)的另一端均连接废水处理系统(12),废水处理系统(12)的出口端通过管道再与养殖池(1)连通,所述废水处理系统(12)包括微滤机(12.1)、蛋白分离器(12.2)、脱碳装置(12.3)和生化池(12.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虾循环水养殖池虾壳、颗粒物的分离、去除的一体系统,其特征在于:虹吸管(6.1)的吸入口端由圆锥体状的开模件(6.1.1)、拦截网筒(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华黄欣文刘嘉祎李杰舒波牛江波归洋涛董文迅袁军伟梁勤朗李伦佳蒋礼平
申请(专利权)人:通威渔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