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刚柔耦合的高适应性微小型救援机器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刚柔耦合的高适应性微小型救援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2536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刚柔耦合的高适应性微小型救援机器人,包括:行走机构;与行走机构连接的转向机构;转向机构包括:与行走机构连接的弹性件;与弹性件连接的转向机构壳体;安装在转向机构壳体内的转向拉线机构;安装在转向机构壳体上的滚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机器人整体轮廓设计为圆形,以提高其在狭窄环境中的机动性,同时有效避免被小障碍物所困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机器人由三个部分组成:前部是刚性体,配备一个电机驱动的多级齿轮系统,以同步驱动圆周分布的轮子。中部是柔性体,采用了由线驱动弹簧的转向机制,能够实现任意方向的转向,以适应废墟环境中复杂的行走环境。后部是刚性体,使用电机提供转向动力,以实现转向驱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刚柔耦合的高适应性微小型救援机器人


技术介绍

1、地震仍然是一种难以预测的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地震造成的建筑倒塌会对室内人员造成压埋,建筑物的倒塌产生大量废墟和残骸,这会进一步压缩废墟下幸存者的生存空间,导致他们很难获救。并且,废墟下的幸存者生存空间有限,生存条件恶劣,物质匮乏和精神意志崩塌将导致受困人员难以坚持漫长的等待时间,这种情况占据了地震灾害死亡人数的很大比例。因此,72小时内的生命探测与救援是挽救受困人员的关键。

2、目前,最常见的救援方法是使用生命检测设备来探测生命迹象,然后使用大型救援设备进行挖掘。市面上存在一些地震救援机器人,它们被设计用于在废墟中寻找幸存者并进行挖掘救援。然而,这些机器人通常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无法适用于狭小的缝隙和空间。此外,废墟等工作场景通常具有复杂的结构,并且是不可预测的,而救援位置也常常不确定。因此,刚性机器人在这些环境中执行任务的难度非常大。

3、与此不同,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型生命搜救机器人,具有刚柔耦合结构,可适用于复杂而狭小的空间,甚至仅有5cm×5cm的缝隙。搭载专用的探测与传感系统后,这种机器人不仅能够定位和探测生命迹象,还能提供物资补给。此外,它还可搭载信息感知、自主导航和图像传输等功能模块,可以实时传输幸存者的生命体征和环境信息,为救援人员提供关键信息,以便采取正确的救援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建筑倒塌和受限空间等情况下生命搜救定位和物质补给难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刚柔耦合的高适应性微小型救援机器人。

2、本专利技术将机器人整体轮廓设计为圆形,以提高其在狭窄环境中的机动性,同时有效避免被小障碍物所困扰。本专利技术的机器人由三个部分组成:前部是刚性体,配备一个电机驱动的多级齿轮系统,以同步驱动八个圆周分布的轮子。中部是柔性体,采用了由线驱动弹簧的转向机制,能够实现任意方向的转向,以适应废墟环境中复杂的行走环境。后部是刚性体,使用三个电机提供转向动力,以实现转向驱动。

3、一种刚柔耦合的高适应性微小型救援机器人,包括:

4、行走机构;

5、与所述行走机构连接的转向机构;

6、所述的转向机构包括:

7、与所述行走机构连接的弹性件;

8、与所述弹性件连接的转向机构壳体;

9、安装在所述转向机构壳体内的转向拉线机构;

10、安装在所述转向机构壳体上的滚动件。

11、所述的弹性件为弹簧。

12、所述的转向拉线机构具体包括:

13、安装在所述转向机构壳体内的转向电机;

14、安装在所述转向电机上的卷线轮;

15、缠绕在所述卷线轮上的拉绳;

16、所述的拉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行走机构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卷线轮上。

17、所述的拉绳为3~6根,所有的拉绳均设置所述弹簧内。进一步优选为3根,对应使用三个电机提供转向动力,以实现转向驱动。

18、所述的拉绳通过转向轴连接到所述卷线轮上。

19、所述的滚动件为滚珠。

20、所述的行走机构包括:

21、行走机构壳体;

22、安装在所述行走机构壳体内的驱动电机;

23、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齿轮组;

24、与所述齿轮组连接的多组涡轮涡杆;

25、与所述涡轮涡杆连接的轮子。

26、所述的轮子为6~8个,每组为两个轮子并通过传动轴连接,每一组轮子通过一组涡轮涡杆驱动。进一步优选,为8个。配备一个电机驱动的多级齿轮系统,以同步驱动八个圆周分布的轮子。

27、所述的行走机构壳体上设置有滚珠。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29、本专利技术旨在帮助和救援幸存者,因此在其体内,特别是中部柔性体的内腔预留了空间以用于装备生命探测、传感、对话和导航等系统,同时可以储备一定数量的食物和饮用水,以探测生命体的存在位置、提供幸存者所需的生存条件,延长其等待后续救援的时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刚柔耦合的高适应性微小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柔耦合的高适应性微小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件为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刚柔耦合的高适应性微小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拉线机构具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刚柔耦合的高适应性微小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绳为3~6根,所有的拉绳均设置所述弹簧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刚柔耦合的高适应性微小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绳通过转向轴连接到所述卷线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柔耦合的高适应性微小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动件为滚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柔耦合的高适应性微小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机构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刚柔耦合的高适应性微小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子为6~8个,每组为两个轮子并通过传动轴连接,每一组轮子通过一组涡轮涡杆驱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刚柔耦合的高适应性微小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机构壳体上设置有滚珠。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刚柔耦合的高适应性微小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柔耦合的高适应性微小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件为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刚柔耦合的高适应性微小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拉线机构具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刚柔耦合的高适应性微小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绳为3~6根,所有的拉绳均设置所述弹簧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刚柔耦合的高适应性微小型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绳通过转向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烜亦鲍官军蔡世波戴浩凯李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