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板间防水层的建筑物楼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2268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1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楼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板间防水层的建筑物楼板结构,包括有由上层板体、下层板体和横隔梁构成的楼板受力主体结构、填充仓、中间防水层、穿管通道结构;相邻的两个横隔梁之间与上层板体、下层板体围合成型填充仓,上层板体和下层板体之间设置有由细石混凝土填满填充仓的中间防水层;本技术通过将原有的单层楼板结构设置成具有中间空腔的双层式结构并借助细石混凝土填充空腔形成中间层防水结构,在楼板表面防水结构失效后,依靠中间层防水,有效避免水从上层渗入到下层,保证建筑结构的使用安全性,解决了现有的建筑物楼板表层防水结构易损坏,破坏整个防水体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楼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板间防水层的建筑物楼板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人们居住水平的提高,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建造标准不断提高,尤其对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防水性能,直接涉及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其中高层建筑物的楼板结构,不管是现浇混凝土结构还是预制楼板件,都需要满足防水设计标准。

2、建筑物楼板的结构防水性能直接关乎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住户的使用体验,如果建筑物楼板防水不符合要求,在投入使用后,一旦上层住户家中出现排水渗漏情况,这些水会直接渗入到下层,严重损坏下层住户家中的装饰装修层,时间一长,渗水部位会明显出现变色、霉斑、墙皮脱落等情况,现有的建筑物楼板防水结构一般设计在楼板表面,一旦住户在装修或使用过程中,对防水层造成损害,直接破坏楼板的防水体系。

3、因此,针对上述现有的建筑物楼板表层防水结构易损坏,破坏整个防水体系的问题,可以设计一种具有板间防水层的楼板结构,结合楼板表层防水,构成复合式防水体系,最大程度上避免建筑物层间漏水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的建筑物楼板表层防水结构易损坏,破坏整个防水体系的问题。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板间防水层的建筑物楼板结构,包括有由上层板体、下层板体和横隔梁构成的楼板受力主体结构、填充仓、中间防水层、穿管通道结构;上层板体处于下层板体上方,横隔梁一体式浇筑成型在上层板体和下层板体之间,横隔梁以间距20cm-40cm等距设置,相邻的两个横隔梁之间与上层板体、下层板体围合成型填充仓,楼板受力主体结构的一角设置纵向贯通的穿管通道结构,穿管通道结构内壁具有向四周扩张的弧形凹槽,上层板体和下层板体之间设置有由细石混凝土填满填充仓的中间防水层,细石混凝土灌入穿管通道结构与预埋套管之间的缝隙。

3、优选的,充分利用上层板体和下层板体之间所形成的填充仓作为中间防水层的设置容腔,在楼板中间部分构成防水结构,并将该防水结构延伸至预埋的排水套管处,形成一体式的防水体系,避免上层渗水穿过楼板向下渗入,保证建筑结构使用安全。

4、作为优选,上层板体、下层板体和横隔梁均为c30混凝土构件,上层板体和下层板体内设置有由14mm-18mm的螺纹钢绑扎固定成型的钢筋网片,横隔梁为内设工字型钢铸件的钢混结构,且截面为上下对称的工字型结构,填充仓为两端向横隔梁处凸出的中空腔体,内设工字型钢铸件的横隔梁在上层板体和下层板体之间形成具有足够刚度和强度的支撑传力结构,保证整个楼板的受力、传力稳定,避免发生断裂变形,充填进入填充仓的细石混凝土与横隔梁侧面的凹槽充分接合,形成稳定的整体结构。

5、作为优选,中间防水层包括钢丝网片、拉结筋、细石混凝土层;钢丝网片预埋安装在上层板体和下层板体之间并且与横隔梁中的型钢焊接固定,钢丝网片上绑扎安装有处于填充仓内的拉结筋,拉结筋由纵向直筋和箍筋构成,纵向直筋上下两端分别插入上层板体和下层板体,填充仓内泵送填满含砂率为36%-38%的细石混凝土,细石混凝土包裹孔眼直径为5mm-9mm的钢丝网片和拉结筋构成细石混凝土层,拉结筋将填充仓内将上层板体和下层板体连接起来,结合钢丝网片对细石混凝土层的板体结构内形成有效的拉结作用,防止细石混凝土层受力出现断裂情况。

6、作为优选,细石混凝土层的细石混凝土材料为c20细石混凝土,含砂率为38%,灰砂比为1:2-1:2.5,钢丝网片孔眼直径为5mm,细石混凝土材料为低强度的c20细石混凝土时,提高含砂率到38%,增大细石混凝土骨料之间内摩擦角,提升结构强度,使用小孔径的钢丝网片,对细石混凝土层的拉结效果更好,整体性更强。

7、作为优选,细石混凝土层的细石混凝土材料为c30细石混凝土,含砂率为36%,灰砂比为1:2-1:2.5,钢丝网片孔眼直径为9mm,细石混凝土材料为与楼板混凝土同一强度等级的c30细石混凝土时,可以适当降低含砂率到36%,同时,使用大孔径的钢丝网片,节省材料,细石混凝土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整体性。

8、作为优选,穿管通道结构包括预留口、板件凹口、扩张弧部;预留口纵向贯通在楼板受力主体结构的一角,预留口处于上层板体中的部分和处于下层板体中的部分均设置有一圈向板体内延伸的板件凹口,板件凹口的上下两侧内壁为圆弧状的扩张弧部,细石混凝土由填充仓内灌入并流动填满板件凹口、扩张弧部和预埋套管与预留口之间的空隙,在浇筑填充仓内细石混凝土时,仓内混凝土填满后自然流动至预留口中,自下而上,逐步填满预埋套管与预留口之间的空隙,并通过板件凹口和扩张弧部的扩大结构,令这部分细石混凝土完全嵌入上层板体和下层板体,形成良好的整体性,扩张弧部的弧面结构有助于细石混凝土流动填充过程中排开气体,充满空隙,避免出现结构间隙。

9、作为优选,上层板体的上表面和下层板体的下表面均为拉毛结构,上层板体上表面涂覆有水性聚氨酯材料的表面防水层,下层板体下表面涂覆有另一表面防水层,使用工具将上层板体的上表面和下层板体的下表面处理拉毛,或者采用刻槽方式,涂覆水性聚氨酯材料时,与板体结合度更好,形成的表面防水层不容易剥落。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1、1、通过将原有的单层楼板结构设置成具有中间空腔的双层式结构并借助细石混凝土填充空腔形成中间层防水结构,在楼板表面防水结构失效后,依靠中间层防水,有效避免水从上层渗入到下层,保证建筑结构的使用安全性;

12、2、利用中间层的细石混凝土同步灌满穿管通道结构,用于对预埋套管四周进行同步防水,两处防水结构可以同步施工,施工工艺简单、方便;

13、3、利用钢丝网片和拉结筋作为细石混凝土的板体结构的内部加强结构,避免细石混凝土受到楼板表面应力传递出现开裂,防水失效情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板间防水层的建筑物楼板结构,包括有由上层板体(1)、下层板体(2)和横隔梁(3)构成的楼板受力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填充仓(4)、中间防水层、穿管通道结构;上层板体(1)处于下层板体(2)上方,横隔梁(3)一体式浇筑成型在上层板体(1)和下层板体(2)之间,横隔梁(3)以间距20cm-40cm等距设置,相邻的两个横隔梁(3)之间与上层板体(1)、下层板体(2)围合成型填充仓(4),楼板受力主体结构的一角设置纵向贯通的穿管通道结构,穿管通道结构内壁具有向四周扩张的弧形凹槽,上层板体(1)和下层板体(2)之间设置有由细石混凝土填满填充仓(4)的中间防水层,细石混凝土灌入穿管通道结构与预埋套管之间的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板间防水层的建筑物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层板体(1)、下层板体(2)和横隔梁(3)均为C30混凝土构件,上层板体(1)和下层板体(2)内设置有由14mm-18mm的螺纹钢绑扎固定成型的钢筋网片,横隔梁(3)为内设工字型钢铸件的钢混结构,且截面为上下对称的工字型结构,填充仓(4)为两端向横隔梁(3)处凸出的中空腔体。p>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板间防水层的建筑物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中间防水层包括钢丝网片(501)、拉结筋(502)、细石混凝土层;钢丝网片(501)预埋安装在上层板体(1)和下层板体(2)之间并且与横隔梁(3)中的型钢焊接固定,钢丝网片(501)上绑扎安装有处于填充仓(4)内的拉结筋(502),拉结筋(502)由纵向直筋和箍筋构成,纵向直筋上下两端分别插入上层板体(1)和下层板体(2),填充仓(4)内泵送填满细石混凝土,细石混凝土包裹孔眼直径为5mm-9mm的钢丝网片(501)和拉结筋(502)构成细石混凝土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板间防水层的建筑物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细石混凝土层的细石混凝土材料为C20细石混凝土,钢丝网片(501)孔眼直径为5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板间防水层的建筑物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细石混凝土层的细石混凝土材料为C30细石混凝土,钢丝网片(501)孔眼直径为9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板间防水层的建筑物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穿管通道结构包括预留口(601)、板件凹口(602)、扩张弧部(603);预留口(601)纵向贯通在楼板受力主体结构的一角,预留口(601)处于上层板体(1)中的部分和处于下层板体(2)中的部分均设置有一圈向板体内延伸的板件凹口(602),板件凹口(602)的上下两侧内壁为圆弧状的扩张弧部(603),细石混凝土由填充仓(4)内灌入并流动填满板件凹口(602)、扩张弧部(603)和预埋套管与预留口(601)之间的空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板间防水层的建筑物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层板体(1)的上表面和下层板体(2)的下表面均为拉毛结构,上层板体(1)上表面涂覆有水性聚氨酯材料的表面防水层(7),下层板体(2)下表面涂覆有另一表面防水层(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板间防水层的建筑物楼板结构,包括有由上层板体(1)、下层板体(2)和横隔梁(3)构成的楼板受力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填充仓(4)、中间防水层、穿管通道结构;上层板体(1)处于下层板体(2)上方,横隔梁(3)一体式浇筑成型在上层板体(1)和下层板体(2)之间,横隔梁(3)以间距20cm-40cm等距设置,相邻的两个横隔梁(3)之间与上层板体(1)、下层板体(2)围合成型填充仓(4),楼板受力主体结构的一角设置纵向贯通的穿管通道结构,穿管通道结构内壁具有向四周扩张的弧形凹槽,上层板体(1)和下层板体(2)之间设置有由细石混凝土填满填充仓(4)的中间防水层,细石混凝土灌入穿管通道结构与预埋套管之间的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板间防水层的建筑物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层板体(1)、下层板体(2)和横隔梁(3)均为c30混凝土构件,上层板体(1)和下层板体(2)内设置有由14mm-18mm的螺纹钢绑扎固定成型的钢筋网片,横隔梁(3)为内设工字型钢铸件的钢混结构,且截面为上下对称的工字型结构,填充仓(4)为两端向横隔梁(3)处凸出的中空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板间防水层的建筑物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中间防水层包括钢丝网片(501)、拉结筋(502)、细石混凝土层;钢丝网片(501)预埋安装在上层板体(1)和下层板体(2)之间并且与横隔梁(3)中的型钢焊接固定,钢丝网片(501)上绑扎安装有处于填充仓(4)内的拉结筋(502),拉结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宇王双芹贾兆刚欧洁李萍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聚创材料与成型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