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2016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阵列基板包括:衬底;驱动器件层,设置于衬底的一侧,驱动器件层包括多个驱动单元;其中,阵列基板具有透光区域,透光区域在衬底的正投影位于两个驱动单元在衬底的正投影之间。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透光区域设置于相邻的两个驱动单元在衬底的正投影之间,一方面能够改善设置透光区域对驱动单元内布线的影响,简化阵列基板的布线结构;另一方面相邻两个驱动单元之间的金属布线面积较小,能够增大透光区域的分布面积,能够提高阵列基板的透光率,当阵列基板用于显示面板时,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透光率,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工艺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以及基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等技术的平面显示装置因具有高画质、省电、机身薄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视、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成为显示装置中的主流。

2、但目前的oled显示产品的工艺性能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旨在提高显示面板的工艺性能。

2、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包括:衬底;驱动器件层,设置于衬底的一侧,驱动器件层包括多个驱动单元;其中,阵列基板具有透光区域,透光区域在衬底的正投影位于两个驱动单元在衬底的正投影之间。

3、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驱动单元包括驱动晶体管,第一正投影位于两个驱动单元的驱动晶体管在衬底的正投影之间。

4、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透光区域设置有多个,且至少一个第一正投影位于两个驱动单元的驱动晶体管在衬底的正投影之间。

5、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透光区域设置有多个,且每个第一正投影分别位于两个驱动单元的驱动晶体管在衬底的正投影之间。

6、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阵列基板还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第一电极,驱动单元电连接于第一电极。

7、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沿第一方向,两个驱动晶体管在衬底的正投影分别位于第一正投影相对的两侧。

8、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位于第一正投影在第一方向两侧的驱动晶体管对称分布。

9、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驱动晶体管包括半导体层,半导体层包括源区、漏区和位于源区和漏区之间的沟道区,在第二方向上,沟道区相对源区和漏区凸出设置,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

10、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沟道区在衬底的正投影的凸出方向为远离第二信号线在衬底的正投影的方向,第二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且第二信号线与驱动单元电连接。

11、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漏区在衬底的正投影位于源区在衬底的正投影与第一正投影之间;

12、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沿第一方向,两个驱动晶体管在衬底的正投影分别位于第一正投影相对的两侧,至少其中一个驱动晶体管的源区在衬底的正投影与第二信号线在衬底的正投影之间沿第二方向的距离大于漏区在衬底的正投影和第二信号线在衬底的正投影沿第二方向之间的距离。

13、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二信号线为发光控制信号线。

14、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一复位晶体管和连接导线,驱动晶体管通过连接导线电连接于第一复位晶体管,连接导线在衬底的正投影环绕部分第一正投影。

15、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连接导线在衬底的正投影沿远离第一正投影的方向弯折设置。

16、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位于透光区域两侧的驱动单元的连接导线对称分布。

17、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沿第一方向,两个驱动晶体管在衬底的正投影分别位于第一正投影相对的两侧;

18、连接导线包括第一子段和连接第一子段两端的两个倾斜子段,两个连接导线的第一子段分设于透光区域在第一方向的两侧,第一子段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在第二方向上连接第一子段的两个倾斜子段在衬底的正投影沿靠近第一正投影的方向倾斜设置。

19、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连接导线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子段,两个倾斜子段包括第一倾斜子段,第一倾斜子段位于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之间,且第一子段通过第二子段电连接第一复位晶体管。

20、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二子段背离第一倾斜子段的一侧还连接有第三子段,第三子段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且位于透光区域两侧的两个驱动单元的第三子段由第二子段沿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第三子段背离第二子段的一端连接第一复位晶体管。

21、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连接导线还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四子段,两个倾斜子段还包括连接于第一子段和第四子段之间的第二倾斜子段,第四子段电连接驱动晶体管。

22、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驱动器件层还包括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第一信号线在衬底的正投影和第二信号线在衬底的正投影均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信号线在衬底的正投影和第二信号线在衬底的正投影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

23、第一正投影位于第一信号线在衬底的正投影和第二信号线在衬底的正投影之间。

24、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沿第一方向同行设置的多个驱动单元连接于同一第一信号线和同一第二信号线,第一正投影位于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驱动单元在衬底的正投影之间,第一正投影位于相邻的第一信号线在衬底的正投影和第二信号线在衬底的正投影之间。

25、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位于不同膜层。

26、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信号线为扫描信号线,第二信号线为发光控制信号线。

27、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驱动单元包括阈值补偿晶体管,阈值补偿晶体管电连接于第一信号线。

28、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信号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在衬底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正投影的一侧,且第一弯折部在衬底的正投影沿远离第一正投影的方向凸出设置。

29、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弯折部包括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第一分段在衬底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延伸部在衬底的正投影背离第一正投影的一侧,两个第二分段连接于第一分段的两端,且第二分段连接第一分段和第一延伸部,第一正投影部分位于两个第二分段在衬底的正投影之间。

30、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延伸部和第一弯折部沿第一方向交替连接设置。

31、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驱动器件层还包括第三信号线,第三信号线在衬底的正投影位于第一信号线在衬底的正投影背离第一正投影的一侧,第三信号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延伸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在衬底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弯折部在衬底的正投影背离第一正投影的一侧,且第二弯折部在衬底的正投影沿远离第一正投影的方向凸出设置。

32、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二延伸部在衬底的正投影和第一延伸部在衬底的正投影平行设置,和/或,第一弯折部在衬底的正投影和第二弯折部在衬底的正投影等间距设置。

33、根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一正投影位于两个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驱动晶体管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方向,两个所述驱动晶体管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正投影相对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晶体管包括半导体层,所述半导体层包括源区、漏区和位于所述源区和所述漏区之间的沟道区,在第二方向上,所述沟道区相对所述源区和所述漏区凸出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一复位晶体管和连接导线,所述驱动晶体管通过所述连接导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所述连接导线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环绕部分所述第一正投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件层还包括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信号线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信号线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正投影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弯折部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沿远离所述第一正投影的方向凸出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件层还包括第三信号线,所述第三信号线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背离所述第一正投影的一侧,所述第三信号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延伸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背离所述第一正投影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弯折部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沿远离所述第一正投影的方向凸出设置;

10.一种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为扫描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为发光控制信号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件层还包括驱动单元,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电连接同一所述驱动单元,所述第一正投影位于电连接同一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件层还包括第三信号线,所述第三信号线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背离所述第一正投影的一侧,所述第三信号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延伸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背离所述第一正投影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弯折部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沿远离所述第一正投影的方向凸出设置。

15.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或权利要求10-14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驱动器件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的功能层,所述功能层上开设有透光孔,所述透光孔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与所述透光区域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驱动器件层和所述功能层之间,所述发光层包括发光单元,所述功能层上还开设有滤光孔,所述滤光孔内设置有滤光单元,所述滤光单元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和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1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一正投影位于两个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驱动晶体管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方向,两个所述驱动晶体管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正投影相对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晶体管包括半导体层,所述半导体层包括源区、漏区和位于所述源区和所述漏区之间的沟道区,在第二方向上,所述沟道区相对所述源区和所述漏区凸出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一复位晶体管和连接导线,所述驱动晶体管通过所述连接导线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所述连接导线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环绕部分所述第一正投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件层还包括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信号线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信号线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正投影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弯折部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沿远离所述第一正投影的方向凸出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件层还包括第三信号线,所述第三信号线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背离所述第一正投影的一侧,所述第三信号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延伸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在所述衬底的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伟张金方张露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