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受力状态自感知转体支座制造技术_技高网

受力状态自感知转体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810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建筑施工中的转体支座技术领域,具体为受力状态自感知转体支座。包括顶部转接件、底部转接件以及设置在顶部转接件和底部转接件之间的安装限位组件,安装限位组件的下方设置有径向力检测组件、受力调控组件以及称重检测组件。通过安装限位组件对转体支座进行高精度装配,以确保顶部转接件与底部转接件的轴线重合度,提高支座的扭力承载性能;利用状态感知组件接收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分析支座的受力状态,建立支座的受力模型,受力异常时由预警输出模块发出预警信号,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由受力调控组件为封闭环提供反向的应力补偿,以抵消支座承受的径向应力,提高了支座的支撑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建筑施工中的转体支座,具体为受力状态自感知转体支座


技术介绍

1、转体支座是一种建筑连接结构,由下支座板、耐磨板和上支座板组件构成,并同时承受由荷载引起的结构端部水平位移、转角等变形,最大的优点是体积小、刚度大、承载能力高、转动力矩小等。主要承担连接支撑件和结构件的作用,安装之后可以承担一定的扭曲应力,在桥梁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转体支座基本可以满足建设施工的使用需求,但是现有转体支座的结构简单,装配后的精准度差,上下接件之间的轴线偏差会影响支座的扭力承载性能,且转体支座的功能性单一,无法在安装后采集支座的承重数据,难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支座无法在安装固定后调整承受的径向应力,径向应力过大会导致支座的连接部分断裂,从而影响了支座的支撑稳定性。中国专利2023206152657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桥梁转体支座结构》,公开号是cn219470660u,其结构在上对接板的底部安装有连接柱,连接柱的底部安装有下对接板;上对接板的一侧焊接有侧条,所述侧条的底部连接有对接条,对接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底部连接在下对接板的上表面上,侧条的顶部贯穿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底部与传动机构对接;通过将螺杆向侧条内部调节,支撑条和侧条便能对上对接板和下对接板悬空部位进行支撑,从而可以增强上对接板和下对接板悬空边沿的受力强度。另一中国专利2023206062862公开了《一种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支座》,公开号是cn219547543u,包括设置于下结构件与上结构件之间的转体支座本体,所述转体支座本体包括转动体,转动体下端滑动连接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内设有矩形或者圆形的盆腔,转动体下端位于该盆腔内,盆腔内填充有介质且通过介质体积变化调节转体支座本体的高度。该转体支座具备调节高度的功能,可以增强转体支座的适用性。但上述现有技术均未解决无法调整承受的径向应力、无法采集支座的承重数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受力状态自感知转体支座,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保障上下接件之间轴线的重合度,安装后可以实时采集支座的受力状态,并在径向力过大时对径向力进行补偿以提高支座的支撑稳定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所述受力状态自感知转体支座包括顶部转接件、底部转接件以及设置在顶部转接件和底部转接件之间的安装限位组件,所述安装限位组件包括安装在底部转接件上的底部限位架、固定连接在顶部转接件下面的顶部盖板,所述底部限位架的上表面设置有限位柱体,多个限位柱体呈环形围绕所述底部限位架的中轴线均匀分布,所述限位柱体安装在轴承限位架中,所述轴承限位架上套装有转接轴承,所述转接轴承的外环体上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滑动连接在顶部盖板上开设的通孔中。

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顶部转接件和底部转接件之间轴线的重合度,提高转体的稳定性。

5、优选地,所述顶部盖板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顶部限位架,所述顶部限位架的下表面带有向下延伸的限位架中轴,所述限位柱体环绕设置在限位架中轴的外侧。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减小顶部限位架与限位柱体之间的配合间隙、进一步提高顶部转接件和底部转接件之间轴线的重合度。

7、优选地,所述顶部盖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外接套,所述外接套为圆环状结构,外接套的内腔中设置有径向力检测组件,所述径向力检测组件包括包括固定连接在外接套内壁上的受力环、安装在受力环内腔中并转动连接的安装环、套装在安装环内腔中的检测环,所述安装环的外壁上均匀分布多个压力传感器本体,所述检测环套装在转接轴承的外环面上。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检测转体过程中支座受到的径向力。

9、优选地,所述底部限位架为圆盘状结构,底部限位架的下面设置有受力调控组件,所述受力调控组件包括径向安装在底部限位架下表面的调节液压缸、固定连接在底部限位架下表面的导向支柱,多个调节液压缸以及多个导向支柱间隔设置环绕底部限位架的中轴线均匀分布;所述外接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封闭环,所述底部限位架滑动安装在所述封闭环的内腔中并且所述调节液压缸的伸缩杆指向封闭环的内壁。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转体时对径向力进行补偿以提高支座的支撑稳定性。

11、优选地,所述底部限位架的下表面设置有容纳调节液压缸的凹槽,所述凹槽中滑动安装有顶紧件,所述调节液压缸的伸缩杆连接在所述顶紧件上;所述底部限位架的下方设置有限位底板,所述限位底板与底部限位架平行设置并且限位底板上设置有导向支柱安装孔,所述导向支柱插装在所述导向支柱安装孔中。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受力调控组件结构更加紧凑。

13、优选地,所述限位底板的下方设置有称重检测组件,所述称重检测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底部转接件中心的称重底板、设置在所述称重底板与限位底板之间的称重传感器本体。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转体时检测支座受到的纵向力

15、优选地,所述底部转接件为圆盘状结构,环绕底部转接件的边缘均匀开设的螺纹孔中配合连接有底部螺栓,底部转接件的顶部一侧设置有信号发射器本体,且底部转接件的底部安装有信号盒;所述信号盒的内部设置有状态感知组件,所述状态感知组件包括线路板、设置在线路板上的中央处理模块、数据接收模块、支撑调整模块、数据发送模块和预警输出模块,所述数据接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压力传感器本体和称重传感器本体接收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中央处理模块将接收的信号传送给中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发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模块接收中央处理模块发出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信号发射器本体通过信号发射器本体向外发送信号,所述支撑调整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模块接收中央处理模块发出的控制指令、输出端连接调节液压缸控制调节液压缸的动作,所述预警输出模块用于接收中央处理模块发出的预警信号并通过数据发送模块向外发出预警信号。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传感器检测的结果自动调整受力调控组件的动作,并在检测数据超范围时向外发出预警信号。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底部限位架和限位柱体分别对封闭环和顶部限位架进行限位,进而通过高精度的装配来确保顶部转接件与底部转接件的轴线重合度,提高了支座的扭力承载性能;通过设置的压力传感器本体来采集支座承受的压力数据,同时由安装环上的压力传感器本体来采集支座承受的轴向应力数据,之后分别通过承重分析模块和径向力分析模块根据传感器数据分析支座的承重数据以及径向受力的方向和大小,接着由受力分析模块建立支座的受力模型,并通过数据发送模块发送到检测终端中,功能性丰富,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使用过程中由支撑调整模块结合支座的受力模型向受力调控组件发出调控指令,接着对应的调节液压缸推动顶紧件为封闭环提供反向的应力补偿,以抵消支座承受的径向应力,避免支座承受径向应力导致连接部分断裂,从而提高了支座的支撑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受力状态自感知转体支座,包括顶部转接件(2)、底部转接件(11)以及设置在顶部转接件(2)和底部转接件(11)之间的安装限位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限位组件(5)包括安装在底部转接件(11)上的底部限位架(51)、固定连接在顶部转接件(2)下面的顶部盖板(17),所述底部限位架(51)的上表面设置有限位柱体(54),多个限位柱体(54)呈环形围绕所述底部限位架(51)的中轴线均匀分布,所述限位柱体(54)安装在轴承限位架(53)中,所述轴承限位架(53)上套装有转接轴承(15),所述转接轴承(15)的外环体上设置有限位杆(16),所述限位杆(16)滑动连接在顶部盖板(17)上开设的通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力状态自感知转体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盖板(17)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顶部限位架(55),所述顶部限位架(55)的下表面带有向下延伸的限位架中轴,所述限位柱体(54)环绕设置在限位架中轴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受力状态自感知转体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盖板(1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外接套(8),所述外接套(8)为圆环状结构,外接套(8)的内腔中设置有径向力检测组件(3),所述径向力检测组件(3)包括包括固定连接在外接套(8)内壁上的受力环(33)、安装在受力环(33)内腔中并转动连接的安装环(34)、套装在安装环(34)内腔中的检测环(31),所述安装环(34)的外壁上均匀分布多个压力传感器本体(32),所述检测环(31)套装在转接轴承(15)的外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受力状态自感知转体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限位架(51)为圆盘状结构,底部限位架(51)的下面设置有受力调控组件(6),所述受力调控组件(6)包括径向安装在底部限位架(51)下表面的调节液压缸(62)、固定连接在底部限位架(51)下表面的导向支柱(41),多个调节液压缸(62)以及多个导向支柱(41)间隔设置环绕底部限位架(51)的中轴线均匀分布;所述外接套(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封闭环(9),所述底部限位架(51)滑动安装在所述封闭环(9)的内腔中并且所述调节液压缸(62)的伸缩杆指向封闭环(9)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受力状态自感知转体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限位架(51)的下表面设置有容纳调节液压缸(62)的凹槽,所述凹槽中滑动安装有顶紧件(63),所述调节液压缸(62)的伸缩杆连接在所述顶紧件(63)上;所述底部限位架(51)的下方设置有限位底板(52),所述限位底板(52)与底部限位架(51)平行设置并且限位底板(52)上设置有导向支柱安装孔,所述导向支柱(41)插装在所述导向支柱安装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受力状态自感知转体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底板(52)的下方设置有称重检测组件(4),所述称重检测组件(4)包括固定安装在底部转接件(11)中心的称重底板(42)、设置在所述称重底板(42)与限位底板(52)之间的称重传感器本体(4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受力状态自感知转体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转接件(11)为圆盘状结构,环绕底部转接件(11)的边缘均匀开设的螺纹孔中配合连接有底部螺栓(12),底部转接件(1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信号发射器本体(13),且底部转接件(11)的底部安装有信号盒(14);所述信号盒(14)的内部设置有状态感知组件(7),所述状态感知组件(7)包括线路板(70)、设置在线路板(70)上的中央处理模块(71)、数据接收模块(72)、支撑调整模块(75)、数据发送模块(77)和预警输出模块(78),所述数据接收模块(72)的输入端连接压力传感器本体(32)和称重传感器本体(43)接收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中央处理模块(71)将接收的信号传送给中央处理模块(71),所述数据发送模块(77)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模块(71)接收中央处理模块(71)发出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信号发射器本体(13)通过信号发射器本体(13)向外发送信号,所述支撑调整模块(75)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模块(71)接收中央处理模块(71)发出的控制指令、输出端连接调节液压缸(62)控制调节液压缸(62)的动作,所述预警输出模块(78)用于接收中央处理模块(71)发出的预警信号并通过数据发送模块(77)向外发出预警信号。

...

【技术特征摘要】

1.受力状态自感知转体支座,包括顶部转接件(2)、底部转接件(11)以及设置在顶部转接件(2)和底部转接件(11)之间的安装限位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限位组件(5)包括安装在底部转接件(11)上的底部限位架(51)、固定连接在顶部转接件(2)下面的顶部盖板(17),所述底部限位架(51)的上表面设置有限位柱体(54),多个限位柱体(54)呈环形围绕所述底部限位架(51)的中轴线均匀分布,所述限位柱体(54)安装在轴承限位架(53)中,所述轴承限位架(53)上套装有转接轴承(15),所述转接轴承(15)的外环体上设置有限位杆(16),所述限位杆(16)滑动连接在顶部盖板(17)上开设的通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力状态自感知转体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盖板(17)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顶部限位架(55),所述顶部限位架(55)的下表面带有向下延伸的限位架中轴,所述限位柱体(54)环绕设置在限位架中轴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受力状态自感知转体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盖板(1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外接套(8),所述外接套(8)为圆环状结构,外接套(8)的内腔中设置有径向力检测组件(3),所述径向力检测组件(3)包括包括固定连接在外接套(8)内壁上的受力环(33)、安装在受力环(33)内腔中并转动连接的安装环(34)、套装在安装环(34)内腔中的检测环(31),所述安装环(34)的外壁上均匀分布多个压力传感器本体(32),所述检测环(31)套装在转接轴承(15)的外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受力状态自感知转体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限位架(51)为圆盘状结构,底部限位架(51)的下面设置有受力调控组件(6),所述受力调控组件(6)包括径向安装在底部限位架(51)下表面的调节液压缸(62)、固定连接在底部限位架(51)下表面的导向支柱(41),多个调节液压缸(62)以及多个导向支柱(41)间隔设置环绕底部限位架(51)的中轴线均匀分布;所述外接套(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封闭环(9),所述底部限位架(51)滑动安装在所述封闭环(9)的内腔中并且所述调节液压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飞崔凤坤仲昭飞张方敏刘睿李龙深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局集团青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