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灶底壳和灶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581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1
本技术提供一种燃气灶底壳和灶具。燃气灶底壳包括底部壳体和侧部壳体,侧部壳体与底部壳体围合形成朝上敞口的容置腔;底部壳体上形成有电控件安装部和燃烧器安装部;电控件安装部在面向容置腔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安装面,燃烧器安装部在面向容置腔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高于第二安装面。本技术由于电控件安装部的第一安装面高于燃烧器安装部的第二安装面设置,即使燃气灶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溢液情况,电控件安装部处也不易积液,避免了电控件安装部上的零部件泡水损坏,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的,具体地,涉及一种燃气灶底壳和灶具


技术介绍

1、目前,行业内燃气灶底壳内均要布置燃烧器安装面、进气管安装面和电控件安装面,行业内燃气灶底壳内底面、燃烧器安装面、进气管安装面和电控件安装面多为同一个高度,或者一些燃气灶底壳内为了增加安装空间将燃烧器安装面、进气管安装面和电控件安装面凹于底壳的底面,当燃气灶使用过程中出现操作不当导致溢液情况时,溢液会留存在电控件安装面上,导致电控件安装面出现积液现象,从而容易导致电控件安装面上的零部件(主要是电控件)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燃气灶底壳,技术方案如下。

2、燃气灶底壳,包括底部壳体和侧部壳体,侧部壳体与底部壳体围合形成朝上敞口的容置腔;底部壳体上形成有电控件安装部和燃烧器安装部;电控件安装部在面向容置腔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安装面,燃烧器安装部在面向容置腔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高于第二安装面。

3、本技术提供的燃气灶底壳,由于电控件安装部的第一安装面高于燃烧器安装部的第二安装面设置,即使燃气灶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溢液情况,电控件安装部处也不易积液,避免了电控件安装部上的零部件泡水损坏,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4、示例性地,底部壳体上形成有第一沟槽,电控件安装部与燃烧器安装部通过第一沟槽间隔开。如此,即使燃气灶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溢液情况,溢液也会流向第一沟槽,电控件安装部与燃烧器安装部也不易积液,避免了电控件安装部上的零部件和燃烧器安装部上的零部件泡水损坏,进一步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5、示例性地,侧部壳体、燃烧器安装部和电控件安装部相互间形成有第二沟槽,第二沟槽与第一沟槽相连通。如此,底部壳体整体上可以形成中间高,四周低的结构,一方面,大大增加了容置腔内空间,另一方面,即使燃气灶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溢液情况,溢液也会经第一沟槽流向第二沟槽,避免了底部壳体中间部位上的关键零部件泡水损坏,进一步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6、示例性地,第二沟槽的槽底低于第一沟槽的槽底。第二沟槽与第一沟槽相连通,第二沟槽的槽底低于第一沟槽的槽底。如此,更有利于第一沟槽内的积液流向第二沟槽,进一步避免了底部壳体中间部位上的关键零部件泡水损坏。

7、示例性地,第二沟槽在对应底部壳体的角部位置上朝远离敞口方向下沉形成有沉台,底部壳体具有位于容置腔外的底表面,沉台凸出于底表面。如此,第二沟槽底部的沉台能够用于支撑燃气灶底壳,免于安装炉脚,既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够方便燃气灶底壳一体制作成型,增加燃气灶底壳底部的平整度;沉台低于第二沟槽底部,能够进一步增加容置腔内空间,并且,在发生溢液的意外情况下,积液能经第二沟槽进一步流向更低处的沉台内,从而能够更好地避免关键零部件泡水损坏。

8、示例性地,沉台具有底壁,底壁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插设有脚垫。由于沉台底壁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插设有脚垫,能够垫高底部壳体,从而有助于容置腔散热,避免容置腔内温度过高而影响关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9、示例性地,底壁在通孔周缘朝远离敞口方向形成有翻边,翻边围合形成与通孔相通的翻边孔;脚垫包括头部和插入部,插入部穿过翻边孔和通孔伸入至沉台内,头部与翻边相抵接。如此,脚垫插入部与翻边孔内的接触面积比较大,使脚垫插入更稳固,不易掉落。

10、示例性地,头部在远离插入部的表面上形成有多个防滑凸起。如此,能够起到防滑的作用,使燃气灶支撑稳定,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11、示例性地,插入部在周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通过凹槽设置,插入部具有更大的弹性,使插入部伸入翻边孔的操作更简便易行。

12、示例性地,底部壳体上还形成有进气管安装部和进气辅助安装部,侧部壳体、进气管安装部和进气辅助安装部相互间形成有第三沟槽,第三沟槽与第二沟槽相通。第三沟槽的设置,一方面增加了容置腔内空间,另一方面,第三沟槽与第二沟槽相通,底壳内四周能够储存更多的积液,进一步避免了关键零部件泡水损坏。

13、示例性地,进气管安装部在面向容置腔的一侧形成有第三安装面,第三安装面高于第二安装面。如此,即使燃气灶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溢液情况,溢液也不会存留在第三安装面,避免了进气管安装部上零部件泡水损坏,有效保护了进气管安装部上的零部件,进一步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14、示例性地,进气辅助安装部在面向容置腔的一侧形成有第四安装面,第四安装面低于第三安装面。由于进气管与引射管连接处大多需要设置风门调节板,风门调节板对应设置在进气辅助安装部位置,进气辅助安装部的第四安装面较低,能够具有足够大的安装空间,从而很好地满足了风门调节板安装需要。

15、示例性地,第三沟槽的槽底与第二沟槽的槽底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如此,第三沟槽与第二沟槽内的积液能够相互流通,很好地实现了储存更多积液的目的,进一步避免了关键零部件泡水损坏。

16、示例性地,侧部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壳体和第二侧壳体,电控件安装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一侧壳体的内壁相连接,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远离第二侧壳体的一端朝第二侧壳体方向倾斜延伸,进气辅助安装部和第一沟槽分别位于第二部分的两侧。如此,第二部分与第一沟槽毗邻,位于第一沟槽与进气辅助安装部、进气管安装部之间,阻挡第一沟槽内积液流向进气辅助安装部和进气管安装部,避免了进气辅助安装部的零部件和进气管安装部上的零部件泡水损坏。

17、示例性地,第二沟槽与燃烧器安装部之间形成有过渡部,过渡部具有导流面,导流面低于第二安装面且高于第二沟槽的槽底。如此,燃烧器安装部处的积液能够沿着过渡部的导流面直接流入第二沟槽内,进一步避免了燃烧器安装部上的零部件泡水损坏。

1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灶具,包括电控件、燃烧器和如上所述的燃气灶底壳,电控件设置在第一安装面上,燃烧器设置在第二安装面上。

19、本技术提供的灶具,由于电控件安装部的第一安装面高于燃烧器安装部的第二安装面设置,即使燃气灶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溢液情况,电控件安装部处也不易积液,避免了电控件安装部上的零部件泡水损坏,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20、在
技术实现思路
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21、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气灶底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壳体和侧部壳体,所述侧部壳体与所述底部壳体围合形成朝上敞口的容置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壳体上形成有第一沟槽,所述电控件安装部与所述燃烧器安装部通过所述第一沟槽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壳体、所述燃烧器安装部和所述电控件安装部相互间形成有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与所述第一沟槽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灶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沟槽的槽底低于所述第一沟槽的槽底。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灶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沟槽在对应所述底部壳体的角部位置上朝远离所述敞口方向下沉形成有沉台,所述底部壳体具有位于所述容置腔外的底表面,所述沉台凸出于所述底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灶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台具有底壁,所述底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插设有脚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气灶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在所述通孔周缘朝远离所述敞口方向形成有翻边,所述翻边围合形成与所述通孔相通的翻边孔;所述脚垫包括头部和插入部,所述插入部穿过所述翻边孔和所述通孔伸入至所述沉台内,所述头部与所述翻边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灶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在远离所述插入部的表面上形成有多个防滑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灶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在周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灶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壳体上还形成有进气管安装部和进气辅助安装部,所述侧部壳体、所述进气管安装部和所述进气辅助安装部相互间形成有第三沟槽,所述第三沟槽与所述第二沟槽相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气灶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安装部在面向所述容置腔的一侧形成有第三安装面,所述第三安装面高于所述第二安装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气灶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辅助安装部在面向所述容置腔的一侧形成具有第四安装面,所述第四安装面低于所述第三安装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气灶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沟槽的槽底与所述第二沟槽的槽底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气灶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壳体和第二侧壳体,所述电控件安装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侧壳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二侧壳体的一端朝所述第二侧壳体方向倾斜延伸,所述进气辅助安装部和所述第一沟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两侧。

15.根据权利要求3-14任一项所述的燃气灶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沟槽与所述燃烧器安装部之间形成有过渡部,所述过渡部具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低于所述第二安装面且高于所述第二沟槽的槽底。

16.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控件、燃烧器和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灶底壳,所述电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上,所述燃烧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面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灶底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壳体和侧部壳体,所述侧部壳体与所述底部壳体围合形成朝上敞口的容置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壳体上形成有第一沟槽,所述电控件安装部与所述燃烧器安装部通过所述第一沟槽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壳体、所述燃烧器安装部和所述电控件安装部相互间形成有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与所述第一沟槽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灶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沟槽的槽底低于所述第一沟槽的槽底。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灶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沟槽在对应所述底部壳体的角部位置上朝远离所述敞口方向下沉形成有沉台,所述底部壳体具有位于所述容置腔外的底表面,所述沉台凸出于所述底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灶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台具有底壁,所述底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插设有脚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气灶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在所述通孔周缘朝远离所述敞口方向形成有翻边,所述翻边围合形成与所述通孔相通的翻边孔;所述脚垫包括头部和插入部,所述插入部穿过所述翻边孔和所述通孔伸入至所述沉台内,所述头部与所述翻边相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灶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在远离所述插入部的表面上形成有多个防滑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灶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在周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凹槽。

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文盟李中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厨卫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