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及涡扇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442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0
本技术涉及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及涡扇发动机。该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包括进气管、反冲式喷管结构,其中,所述进气管的上游端与核心舱壁面相连,下游端与所述反冲式喷管结构相连,所述反冲式喷管结构构造成引导通风气流以一定速度喷射入核心舱内,同时利用气流的反冲作用,带动所述反冲式喷管结构绕所述进气管的竖直中心轴线旋转,保障气流均匀流出。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能兼顾涡扇发动机核心舱的气体流通能力和进气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及包括该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的涡扇发动机,属于飞机动力装置通风冷却。


技术介绍

1、民用飞机涡扇发动机运转时,发动机的核心舱内易积聚大量热量,该热量通过辐射及对流等换热活动易致使核心舱内温度升高,从而直接导致动力装置系统的附件超温,影响系统可靠性。同时,由于核心舱内可能出现的可燃液体的挥发聚集,故障情况下极易导致出现系统着火。因此,动力系统核心舱的通风冷却系统方案设计便显得不可或缺。为了保证核心舱内通风气流分布均匀且无流动死区、充分实现舱内降温效果,通风冷却进气口结构形式的设计极为关键。

2、目前的核心舱通风冷却系统的进气结构主要存在两种形式:

3、a)一种形式是直通式进气口,该通孔进气形式保证了核心舱内足够的通风冷却气流进气量,且沿核心舱的径向流速较快,可以利用较为快速的径向气流实现局部的强制换热效果,获得显著的局部降温效果,但气流分布均匀性较差,尤其在该进气口的周围区域易出现明显的气流死区,也不利于充分地实现核心舱内的周向位置通风冷却,整体冷却效果不佳。

4、b)另一种形式是将直通式进气口更改为直筒格栅式进气口,气流仅可沿直筒周向流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气流均匀性。但该结构不可避免地付出了更多总压损失的代价,核心舱内整体的气流通流及换热冷却能力降低,且无法适用于存在局部热量积聚需集中冷却的情境。

5、现有技术的核心舱通风冷却方案无法兼顾涡扇发动机核心舱的气体流通能力和进气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其能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能兼顾涡扇发动机核心舱的气体流通能力和进气均匀性。

2、本技术的以上目的通过一种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来实现,所述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包括进气管、反冲式喷管结构,其中,所述进气管的上游端与核心舱壁面相连,下游端与所述反冲式喷管结构相连,所述反冲式喷管结构构造成引导通风气流以一定速度喷射入核心舱内,同时利用气流的反冲作用,带动所述反冲式喷管结构绕所述进气管的竖直中心轴线旋转,保障气流均匀流出。

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能兼顾涡扇发动机核心舱的气体流通能力和进气均匀性。

4、较佳的是,所述反冲式喷管结构包括彼此连接的主体管段和反冲管段,所述反冲管段位于所述主体管段的下游,在水平截面中,所述反冲管段的纵向中心轴线相对于所述主体管段的纵向中心轴线成水平偏转角度,所述水平偏转角度为30~90度。

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反冲管段相对于主体管段的适宜水平偏转角度,既能起到气流反冲作用,也能确保气流向外均匀流出,在不降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的气体流通能力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进气均匀性。

6、更佳的是,所述水平偏转角度为45~75度。

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更佳的水平偏转角度,能更好地实现兼顾涡扇发动机核心舱的气体流通能力和进气均匀性。

8、较佳的是,所述反冲式喷管结构还包括过渡管段,所述过渡管段连接在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反冲式喷管结构的主体管段之间,从而调节所述反冲式喷管结构的主体管段相对于所述进气管在竖直截面中的竖直偏转角度。

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能调节反冲式喷管结构的主体管段相对于进气管的竖直偏转角度,从而变换反冲式喷管结构的出气方向。

10、较佳的是,所述竖直偏转角度为70~110度。

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较佳的竖直偏转角度,能较好地实现变换反冲式喷管结构的出气方向,满足核心舱内通风冷却需求。

12、更佳的是,所述竖直偏转角度为90度。

1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更佳的竖直偏转角度,能更好地实现兼顾涡扇发动机核心舱的气体流通能力和进气均匀性。

14、较佳的是,所述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反冲式喷管结构之间的轴承结构,以使得所述反冲式喷管结构能绕所述进气管的竖直中心轴线旋转。

1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能更好地实现反冲式喷管结构绕进气管的竖直中心轴线旋转,从而能更好地实现兼顾涡扇发动机核心舱的气体流通能力和进气均匀性。

16、较佳的是,在水平截面中,所述反冲管段的管端面相对于所述主体管段的纵向中心轴线成向内斜切角度,所述向内斜切角度为0~30度。

1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适宜的反冲管段管端面向内斜切角度,在不降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的气体流通能力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气流反冲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进气均匀性。

18、更佳的是,所述向内斜切角度为10~20度。

1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更佳的反冲管段管端面向内斜切角度,能更好地实现兼顾涡扇发动机核心舱的气体流通能力和进气均匀性。

20、本技术的以上目的还通过一种涡扇发动机来实现,该涡扇发动机包括如以上任一方面所述的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

2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涡扇发动机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能兼顾涡扇发动机核心舱的气体流通能力和进气均匀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包括进气管、反冲式喷管结构,其中,所述进气管的上游端与核心舱壁面相连,下游端与所述反冲式喷管结构相连,所述反冲式喷管结构构造成引导通风气流以一定速度喷射入核心舱内,同时利用气流的反冲作用,带动所述反冲式喷管结构绕所述进气管的竖直中心轴线旋转,保障气流均匀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式喷管结构包括彼此连接的主体管段和反冲管段,所述反冲管段位于所述主体管段的下游,在水平截面中,所述反冲管段的纵向中心轴线相对于所述主体管段的纵向中心轴线成水平偏转角度,所述水平偏转角度为30~90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偏转角度为45~75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式喷管结构还包括过渡管段,所述过渡管段连接在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反冲式喷管结构的主体管段之间,从而调节所述反冲式喷管结构的主体管段相对于所述进气管在竖直截面中的竖直偏转角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偏转角度为70~110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偏转角度为90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反冲式喷管结构之间的轴承结构,以使得所述反冲式喷管结构能绕所述进气管的竖直中心轴线旋转。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水平截面中,所述反冲管段的管端面相对于所述主体管段的纵向中心轴线成向内斜切角度,所述向内斜切角度为0~30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向内斜切角度为10~20度。

10.一种涡扇发动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包括进气管、反冲式喷管结构,其中,所述进气管的上游端与核心舱壁面相连,下游端与所述反冲式喷管结构相连,所述反冲式喷管结构构造成引导通风气流以一定速度喷射入核心舱内,同时利用气流的反冲作用,带动所述反冲式喷管结构绕所述进气管的竖直中心轴线旋转,保障气流均匀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式喷管结构包括彼此连接的主体管段和反冲管段,所述反冲管段位于所述主体管段的下游,在水平截面中,所述反冲管段的纵向中心轴线相对于所述主体管段的纵向中心轴线成水平偏转角度,所述水平偏转角度为30~90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偏转角度为45~75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涡扇发动机核心舱通风冷却的进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式喷管结构还包括过渡管段,所述过渡管段连接在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反冲式喷管结构的主体管段之间,从而调节所述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玉超王岩刘昊邓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