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副车架压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0278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后副车架压套装置,属于汽车零部件加工领域,包括滑板、托板、顶座组件气缸与安装座,所述的安装座成L形结构,待装配的衬套安装在安装座的上部,所述的滑板上沿衬套的轴向设置有第一直线导轨与气缸,托板安装在第一直线导轨上并与气缸连接,所述的顶座组件的作用端与衬套同轴设置,后副车架待装配的装配孔贴合在顶座组件的作用端,气缸工作带动托板、安装座沿轴向朝顶座组件移动将衬套装入后副车架的装配孔。缩短压套装置的运动行程,进而减小压套装置的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副车架压套装置


技术介绍

1、减震衬套是一种常用的汽车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的悬挂系统中。减震衬套作为汽车悬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起到保护其他悬挂部件的作用。它能够减少悬挂系统中各部件的磨损和振动,提高整个悬挂系统的使用寿命。

2、衬套能够通过其弹性材料的特性,吸收和减少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和颠簸,提供平稳的悬挂效果,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更加舒适和稳定。随着汽车行驶,汽车的悬挂系统会发出一些噪音,减震衬套可以通过减轻与地面的摩擦和震动来降低这些噪音,提供更加安静的乘坐环境。减震衬套提供了合适的弹性,可以有效地控制汽车在加速、制动和转弯过程中的姿态调整,提高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目前衬套多采用压装的方式,相关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申请“衬套压入机”,申请号:cn201810051292.x;公开了包括机架、上压紧机构、送料机构以及下压紧机构;所述送料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一侧,所述送料机构包括送料气缸、推料杆、进料管、推料杆导向板、衬套压入导向板;所述上压紧机构包括上压紧气缸、上支架、上压板、上压柱;所述下压紧机构设置在机架的下部并对应于所述上压紧机构的下方,所述下压紧机构包括下压紧气缸、下压板、下压柱,所述下压紧气缸固定在机架上,下压紧气缸的活塞杆与下压板的底部连接,下压柱固定在所述下压板上,下压柱穿过所述推料杆导向板,下压柱与所述上压柱在同一轴线上。

4、本申请所涉及的后副车架在其连接关节处同样需要装配衬套,但后副车架结构其本身体积较大,采用常规的压套装置得到的设备的占地面积过大。针对上诉问题,本申请专利技术人设计了一款新的后副车架压套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后副车架压套装置,缩短压套装置的运动行程,进而减小压套装置的占地面积。

2、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后副车架压套装置,包括滑板、托板、顶座组件气缸与安装座,所述的安装座成l形结构,待装配的衬套安装在安装座的上部,所述的滑板上沿衬套的轴向设置有第一直线导轨与气缸,托板安装在第一直线导轨上并与气缸连接,所述的顶座组件的作用端与衬套同轴设置,后副车架待装配的装配孔贴合在顶座组件的作用端,气缸工作带动托板、安装座沿轴向朝顶座组件移动将衬套装入后副车架的装配孔。

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在于,区别于现有技术都是采用顶座组件向衬套方向冲压,将衬套压入更远距离的后副车架内,本申请采用将后副车架安装在衬套与顶座组件之间,设置气缸反向去拉动安装座与衬套,实现衬套压入到后副车架内。而衬套的压装同样能够受到顶座组件的作用,确保衬套压装到位。本申请将后副车架的设置到顶座组件与衬套之间,这就将后副车架的安装空间节省下来。此外,相比较于设置顶座组件向衬套冲压,然后带动衬套继续移动压入到后副车架中。本申请进一步缩短了整个装配中运动部件的移动行程,也能够进一步降低压套装置的占地面积。

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气缸固定在滑板上,气缸的动力轴通过浮动接头与托板连接。一则实现了气缸带动托板、安装座移动,气缸来提供衬套压装的动力;二则避免在衬套压装过程中,冲击力过大而对气缸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托板与安装座之间通过弹性组件连接。在本申请中,托板是安装在第一直线导轨上的,其运动轨迹是受限制的。而安装座因为安装有衬套,那么在衬套压装进入后副车架的过程中,不能过硬,以免衬套、后副车架对接造成损伤。那么在后副车架相对固定的情况下,设计衬套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浮动,为优选方案。

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组件包括若干个长螺杆,所述的长螺杆将托板与安装座连接,所述的长螺杆外套设有弹簧;部分弹簧位于托板与安装座之间为托板提供向上的推力,部分弹簧位于托板与长螺杆顶端之间为托板提供向下的压力。

7、至此,长螺杆外套设的弹簧对托板施力既有向上的推力,又有向下的压力。能够让托板在浮动的同时也能够回归到初始状态。

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顶座组件包括并联伺服电缸、力矩传感器与顶座件,所述的顶座件通过力矩传感器与并联伺服电缸连接。

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顶座件包括套筒、安装在套筒内的作用柱,所述的作用柱与力矩传感器连接,作用柱相对于套筒可沿着轴向移动。通过力矩传感器的设置,能够检测到衬套与顶座件接触时的推力,可以用来判断衬套是否压装到位。

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件,所述的支撑件安装在安装座上,支撑件位于顶座组件下方托起顶座组件。通过支撑件来实现顶座组件的稳定性。

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二直线导轨,第二直线导轨沿着衬套的轴向设置,所述的支撑件安装在第二直线导轨上,支撑件与套筒固定连接,所述的安装座移动则第二直线导轨相对于支撑件移动。在一定程度上,第二直线导轨与支撑件的设置,能够限制限制顶座件与衬套位于同一轴线上。

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安装座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移动距离的位移尺。具体的,本申请设置的位移尺为拉杆式直线位移传感器,位移尺安装在安装座上,所述的支撑件上设置有连杆,连杆带动位移尺拉杆移动。

13、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任意组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副车架压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板(1)、托板(2)、顶座组件(3)气缸(6)与安装座(4),所述的安装座(4)成L形结构,待装配的衬套安装在安装座(4)的上部,所述的滑板(1)上沿衬套的轴向设置有第一直线导轨(5)与气缸(6),托板(2)安装在第一直线导轨(5)上并与气缸(6)连接,所述的顶座组件(3)的作用端与衬套同轴设置,后副车架待装配的装配孔贴合在顶座组件(3)的作用端,气缸(6)工作带动托板(2)、安装座(4)沿轴向朝顶座组件(3)移动将衬套装入后副车架的装配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压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6)固定在滑板(1)上,气缸(6)的动力轴通过浮动接头(7)与托板(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压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板(2)与安装座(4)之间通过弹性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压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组件包括若干个长螺杆(8),所述的长螺杆(8)将托板(2)与安装座(4)连接,所述的长螺杆(8)外套设有弹簧(9);部分弹簧(9)位于托板(2)与安装座(4)之间为托板(2)提供向上的推力,部分弹簧(9)位于托板(2)与长螺杆(8)顶端之间为托板(2)提供向下的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压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座组件(3)包括并联伺服电缸(31)、力矩传感器(32)与顶座件(33),所述的顶座件(33)通过力矩传感器(32)与并联伺服电缸(3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压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座件(33)包括套筒(331)、安装在套筒(331)内的作用柱(332),所述的作用柱(332)与力矩传感器(32)连接,作用柱(332)相对于套筒(331)可沿着轴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压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件(10),所述的支撑件(10)安装在安装座(4)上,支撑件(10)位于顶座组件(3)下方托起顶座组件(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压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座(4)上设置有第二直线导轨(11),第二直线导轨(11)沿着衬套的轴向设置,所述的支撑件(10)安装在第二直线导轨(11)上,支撑件(10)与套筒(331)固定连接,所述的安装座(4)移动则第二直线导轨(11)相对于支撑件(10)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压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座(4)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移动距离的位移尺(1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副车架压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板(1)、托板(2)、顶座组件(3)气缸(6)与安装座(4),所述的安装座(4)成l形结构,待装配的衬套安装在安装座(4)的上部,所述的滑板(1)上沿衬套的轴向设置有第一直线导轨(5)与气缸(6),托板(2)安装在第一直线导轨(5)上并与气缸(6)连接,所述的顶座组件(3)的作用端与衬套同轴设置,后副车架待装配的装配孔贴合在顶座组件(3)的作用端,气缸(6)工作带动托板(2)、安装座(4)沿轴向朝顶座组件(3)移动将衬套装入后副车架的装配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压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6)固定在滑板(1)上,气缸(6)的动力轴通过浮动接头(7)与托板(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压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板(2)与安装座(4)之间通过弹性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压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组件包括若干个长螺杆(8),所述的长螺杆(8)将托板(2)与安装座(4)连接,所述的长螺杆(8)外套设有弹簧(9);部分弹簧(9)位于托板(2)与安装座(4)之间为托板(2)提供向上的推力,部分弹簧(9)位于托板(2)与长螺杆(8)顶端之间为托板(2)提供向下的压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方明王天峰
申请(专利权)人:宁海建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