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放气腔压力调节的可变超音速进气道组件及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242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9
该技术属于超音速飞行器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放气腔压力调节的可变超音速进气道组件及飞行器。超音速进气道的性能对发动机运行能力、工作性能影响巨大。本技术包括安装在机体内的放气腔、传动装置和位移调节装置,还包括超音速进气道及在其收缩段的若干延伸进入放气腔的放气缝,在放气腔内具有活塞,放气缝位于活塞前端,活塞后端与传动装置的控制端连接,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与位移调节装置连接,传动装置用于将活塞的前后位移转化为位移调节装置的输出端的上下位移,对喉道面积进行调节。在低来流马赫数下能够自起动,减少低来流马赫数下溢流损失;在高来流马赫数下,进气道收缩比增大,提高进气道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该技术属于超音速飞行器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放气腔压力调节的可变超音速进气道组件及飞行器


技术介绍

1、超音速进气道是超音速吸气式飞行器非常重要的气动部件,超音速进气道的性能对发动机运行能力、工作性能影响巨大。定几何型面超音速进气道一般以最大马赫数状态为设计点,在最大马赫数状态,为了保证高马赫数来流时进气道的性能,要求进气道收缩比不能太小。此时的进气道收缩较大,而低来流马赫数下进气道自起动所需的进气道收缩比较小,进气道捕获流量大于进气道的通流能力,易引起进气道不起动。高来流马赫数下进气道收缩比不能太小,低来流马赫数下进气道收缩比不能太大的矛盾对进气道工作范围加宽有着不利影响,如何处理好上述矛盾是宽马赫数工作进气道亟需解决的问题。

2、目前,定几何型面超音速进气道通过流场控制的方法来实现进气道低来流马赫数自起动,然而定几何流场控制方法仍很难满足进气道宽马赫数工作范围的要求,变几何型面进气道在宽马赫数工作范围内可达到较高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宽马赫数吸气式飞行器低马赫数来流下,定几何超音速进气道自起动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利用放气腔压力调节的可变超音速进气道组件及飞行器,通过放气腔压力变化调节超音速进气道中的喉道面积,用于改善宽马赫数超音速进气道工作性能及起动问题。

2、本技术提供一种利用放气腔压力调节的可变超音速进气道组件,该组件包括安装在机体内的放气腔、传动装置和位移调节装置,还包括超音速进气道及在其收缩段的若干延伸进入放气腔的放气缝,在放气腔内具有活塞,所述放气缝位于活塞前端,活塞后端与传动装置的控制端连接,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与位移调节装置连接,在位移调节装置的输出端具有能够伸入超音速进气道的顶子,传动装置用于将活塞的前后位移转化为位移调节装置的输出端的上下位移,对喉道面积进行调节。

3、有利地,所述放气腔后端开口,活塞从后端装入放气腔。

4、有利地,所述传动装置为液压机构或气压机构,控制端具有顶杆,该顶杆与活塞后端连接,传动装置的输出端将压力传送到位移调节装置。

5、有利地,所述传动装置为具有位移传感功能的电子控制器,通过检测控制端的顶杆位移,换算为位移调节装置输出端的控制信号。

6、有利地,所述放气缝采用排气管的形式。

7、有利地,所述顶子为挡板或者挡块。

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飞行器,采用上述的可变超音速进气道组件。

9、有益效果:可以较好的利用放气腔内的气流压力,通过调整喉道面积控实现变几何型面的进气道,使得超音速进气道在低来流马赫数下能够自起动,减少低来流马赫数下溢流损失;在高来流马赫数下,进气道收缩段压力增大,放气腔压力增大,进气道收缩比增大,能较好的使来流减速增压,提高进气道工作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放气腔压力调节的可变超音速进气道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组件包括安装在机体(7)内的放气腔(2)、传动装置(4)和位移调节装置(5),还包括超音速进气道(8)及在其收缩段的若干延伸进入放气腔(2)的放气缝(1),在放气腔(2)内具有活塞(3),所述放气缝(1)位于活塞(3)前端,活塞(3)后端与传动装置(4)的控制端连接,传动装置(4)的输出端与位移调节装置(5)连接,在位移调节装置(5)的输出端具有能够伸入超音速进气道(8)的顶子(6),传动装置(4)用于将活塞(3)的前后位移转化为位移调节装置(5)的输出端的上下位移,对喉道(9)面积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超音速进气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腔(2)后端开口,活塞(3)从后端装入放气腔(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超音速进气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4)为液压机构或气压机构,控制端具有顶杆,该顶杆与活塞(3)后端连接,传动装置(4)的输出端将压力传送到位移调节装置(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超音速进气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4)为具有位移传感功能的电子控制器,通过检测控制端的顶杆位移,换算为位移调节装置(5)输出端的控制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可变超音速进气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缝(1)采用排气管的形式。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可变超音速进气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子(6)为挡板或者挡块。

7.一种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其采用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超音速进气道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放气腔压力调节的可变超音速进气道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组件包括安装在机体(7)内的放气腔(2)、传动装置(4)和位移调节装置(5),还包括超音速进气道(8)及在其收缩段的若干延伸进入放气腔(2)的放气缝(1),在放气腔(2)内具有活塞(3),所述放气缝(1)位于活塞(3)前端,活塞(3)后端与传动装置(4)的控制端连接,传动装置(4)的输出端与位移调节装置(5)连接,在位移调节装置(5)的输出端具有能够伸入超音速进气道(8)的顶子(6),传动装置(4)用于将活塞(3)的前后位移转化为位移调节装置(5)的输出端的上下位移,对喉道(9)面积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超音速进气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腔(2)后端开口,活塞(3)从后端装入放气腔(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丽颖卢杰任志文陈尊敬肖毅王春利安平赵政衡屈冬平童佳慧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