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电芯模组的纠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0236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9
本技术提供一种圆柱电芯模组的纠偏装置,用于纠正电芯极柱的平行度,包括操作单元,所述操作单元的端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电芯极柱相适配;以及手柄单元,所述手柄单元与所述操作单元一体式结构,且所述操作单元和所述手柄单元均具有光滑表面,手部握持所述手柄将所述操作单元套设在电芯极柱上,通过对手柄单元施力带动所述操作单元以纠正电芯极柱的平行度。具有易于操作、不伤电芯且成本低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具体涉及一种圆柱电芯模组的纠偏装置


技术介绍

1、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外形多为不规则形状,为了提高系统的能量密度,需要在不规则的电池包中装入更多的电池单体,由于圆柱电芯模组对不规则电池包的良好适应性,使圆柱电芯在乘用车的应用越来越广。

2、现有电池包pack方案(包装、封装和装配)为达到整车方技术需求基本采用多p(并联)多s(串联)的方案达到指定标称电压标称容量的要求,通过多p可以增加容量,而多个电芯之间现在主流都是采用极片的固定方式;极片固定都是需用焊接设备进行焊接,焊接极片与电芯之间的极柱,达到过流连接的作用,极片设计为保持一致性会采用同一方向布置,焊接固定主要是把极片过流处与电芯极柱焊接在一起,这样就必须在工艺中保持电芯的极柱在统一平行度上,圆柱电芯的固定方式主流采用的是打胶固定在模组里。

3、目前圆柱电芯放置都为人工安装固定,固而会出现电芯平行度不一致的情况,目前的方案基本都是用老虎钳或者镊子夹取电芯极柱从而调整极柱平行度使电芯平行度保持一致。由于此类工具比较锋利,存在会损伤极柱表面的风险,从而影响电芯的外观及稳定性亦会使焊接时出现虚焊影响过流。

4、由此可见,设计一种不易损伤电芯且方便操作、低成本的圆柱电芯模组纠偏装置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不易损伤电芯且方便操作、低成本的圆柱电芯模组纠偏装置。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圆柱电芯模组的纠偏装置,用于纠正电芯极柱的平行度,包括:

3、操作单元,所述操作单元的端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电芯极柱相适配;以及

4、手柄单元,所述手柄单元与所述操作单元一体式结构,且所述操作单元和所述手柄单元均具有光滑表面,手部握持所述手柄将所述操作单元套设在电芯极柱上,通过对手柄单元施力带动所述操作单元以纠正电芯极柱的平行度。

5、进一步的,所述手柄单元与所述操作单元的连接处设置为倒圆角结构。

6、优选的,所述操作单元呈圆形结构。

7、优选的,所述手柄单元呈扁平状且边角呈弧形结构。

8、进一步的,所述纠偏装置为透明可视材质。

9、优选的,所述纠偏装置为亚克力材质。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本技术提供的用于纠正电芯极柱平行度的纠偏装置,根据电芯极柱大小开其凹槽,采用亚克力的材质使操作者可以视觉查看该装置对极柱的微调,从而控制极柱平行度达到工艺制定要求,具有易于操作、不伤电芯且成本低的优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柱电芯模组的纠偏装置,用于纠正电芯极柱的平行度,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芯模组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单元(20)与所述操作单元(10)的连接处设置为倒圆角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芯模组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单元(10)呈圆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芯模组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单元(20)呈扁平状且边角呈弧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圆柱电芯模组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装置为透明可视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柱电芯模组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装置为亚克力材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柱电芯模组的纠偏装置,用于纠正电芯极柱的平行度,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芯模组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单元(20)与所述操作单元(10)的连接处设置为倒圆角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芯模组的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单元(10)呈圆形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茆海东丁裕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巡鹰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