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0413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检测装置,涉及动力电池的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电池测试仪本体,所述底座的顶部还固接有检测台,所述底座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夹持板,且两个夹持板对称设置在检测台的两侧,所述检测台的侧壁贯穿且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两个所述夹持板分别套设在双向螺纹杆的两端,所述检测台的侧壁还固接有导杆,所述导杆贯穿且滑动连接于夹持板;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双向螺纹杆带动两个夹持板相互靠拢,进而将动力锂电池夹持在检测台的顶部,实现对动力锂电池的固定,避免了动力锂电池在检测时产生晃动,导致出现检测结果不准确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的检测,具体为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1、动力电池是一种用于储存和释放电能以供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使用的电池;动力电池通常采用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在动力锂电池全生命周期检测时,需要通过电池测试仪进行定期的检测。

2、现有技术中,电池测试仪的结构单一,而且没有对动力锂电池进行夹持固定的结构,当电池测试仪对动力锂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时,由于动力锂电池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晃动,进而使得触头位置连接不稳定,出现充放电测试中断的现象,最终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技术中,电池测试仪的结构单一,而且没有对动力锂电池进行夹持固定的结构,当电池测试仪对动力锂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时,由于动力锂电池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晃动,进而使得触头位置连接不稳定,出现充放电测试中断的现象,最终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

2、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电池测试仪本体,所述底座的顶部还固接有检测台,所述底座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夹持板,且两个夹持板对称设置在检测台的两侧,所述检测台的侧壁贯穿且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两个所述夹持板分别套设在双向螺纹杆的两端,所述检测台的侧壁还固接有导杆,所述导杆贯穿且滑动连接于夹持板;所述检测台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检测台的侧壁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空腔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接有支撑杆,所述检测台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支撑杆穿过的通孔,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底端固接在空腔的底部。

4、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检测台的左右两侧分别贯穿且滑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与夹持板固接,另一端固接有第一梯形块;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可拆卸式连接有第二梯形块,所述第一梯形块与第二梯形块接触面相互平行。

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第二梯形块内部设置有腔体,所述腔体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板,所述腔体内设置有摩擦改良剂,且摩擦改良剂位于活塞板靠近第一梯形块的一侧,所述活塞板另一侧的腔体内装填有弹性气囊;所述第二梯形块靠近第一梯形块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嘴。

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第二梯形块的一侧固接有矩形块,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开设有用于矩形块穿过的安装孔。

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矩形块远离第二梯形块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对称转动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用于实现对矩形块位置的限定,每个限位板的一侧均固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接在凹槽内壁。

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检测台的前侧安装有多个吹气管,吹气管用于对检测台顶部的吹气,所述吹气管通过气泵驱动。

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夹持板靠近检测台的一侧固接有橡胶层。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转动双向螺纹杆,配合导杆的作用,使得双向螺纹杆带动两个夹持板相互靠拢,进而将动力锂电池夹持在检测台的顶部,实现对动力锂电池的固定,避免了动力锂电池在检测时产生晃动,导致出现检测结果不准确的现象。

12、2、本专利技术中,当两个夹持板产生相向运动时,将使得夹持板带动推杆和第一梯形块向前运动,使得第一梯形块挤压第二梯形块,使得第二梯形块向上运动,第二梯形块带动连接杆、支撑板和支撑杆向上运动,进而支撑杆从通孔穿出,实现对动力锂电池的支撑,使得动力锂电池的底部呈现为架空的状态,有利于动力锂电池底部空气的流通,方便实现对动力锂电池的散热。

13、3、本专利技术中,当检测台及其内部的结构温度升高后,将使得第二梯形块内部的弹性气囊温度升高,弹性气囊产生膨胀,将推动活塞板朝着挤压摩擦改良剂的方向运动,使得摩擦改良剂从出料嘴流出,并且填充在第一梯形块与第二梯形块接触的间隙中,使得第二梯形块和第一梯形块之间的摩擦力增大,避免产生由于温度升高而导致的摩擦力减少的现象;从而保证双向螺纹杆与夹持板的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电池测试仪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还固接有检测台(4),所述底座(1)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夹持板(3),且两个夹持板(3)对称设置在检测台(4)的两侧,所述检测台(4)的侧壁贯穿且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5),两个所述夹持板(3)分别套设在双向螺纹杆(5)的两端,所述检测台(4)的侧壁还固接有导杆(6),所述导杆(6)贯穿且滑动连接于夹持板(3);所述检测台(4)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检测台(4)的侧壁开设有多个散热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的顶部固接有支撑杆(9),所述检测台(4)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支撑杆(9)穿过的通孔,所述支撑板(8)的底部固接有第一弹簧(24),且第一弹簧(24)的底端固接在空腔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台(4)的左右两侧分别贯穿且滑动连接有推杆(10),所述推杆(10)的一端与夹持板(3)固接,另一端固接有第一梯形块(12);所述支撑板(8)的底部固接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的底端可拆卸式连接有第二梯形块(13),所述第一梯形块(12)与第二梯形块(13)接触面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梯形块(13)内部设置有腔体,所述腔体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板(14),所述腔体内设置有摩擦改良剂,且摩擦改良剂位于活塞板(14)靠近第一梯形块(12)的一侧,所述活塞板(14)另一侧的腔体内装填有弹性气囊(15);所述第二梯形块(13)靠近第一梯形块(12)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嘴(1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梯形块(13)的一侧固接有矩形块(17),所述连接杆(11)的底端开设有用于矩形块(17)穿过的安装孔(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块(17)远离第二梯形块(13)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8),所述凹槽(18)内对称转动连接有限位板(19),限位板(19)用于实现对矩形块(17)位置的限定,每个限位板(19)的一侧均固接有第二弹簧(20),且第二弹簧(20)的另一端固接在凹槽(18)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台(4)的前侧安装有多个吹气管(23),吹气管(23)用于对检测台(4)顶部的吹气,所述吹气管(23)通过气泵驱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3)靠近检测台(4)的一侧固接有橡胶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电池测试仪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还固接有检测台(4),所述底座(1)的顶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夹持板(3),且两个夹持板(3)对称设置在检测台(4)的两侧,所述检测台(4)的侧壁贯穿且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5),两个所述夹持板(3)分别套设在双向螺纹杆(5)的两端,所述检测台(4)的侧壁还固接有导杆(6),所述导杆(6)贯穿且滑动连接于夹持板(3);所述检测台(4)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检测台(4)的侧壁开设有多个散热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内壁滑动连接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的顶部固接有支撑杆(9),所述检测台(4)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支撑杆(9)穿过的通孔,所述支撑板(8)的底部固接有第一弹簧(24),且第一弹簧(24)的底端固接在空腔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台(4)的左右两侧分别贯穿且滑动连接有推杆(10),所述推杆(10)的一端与夹持板(3)固接,另一端固接有第一梯形块(12);所述支撑板(8)的底部固接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的底端可拆卸式连接有第二梯形块(13),所述第一梯形块(12)与第二梯形块(13)接触面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兵董芹芹褚延鹏汤洁赵双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巡鹰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