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基于高分子纱线编织的人工血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基于高分子纱线编织的人工血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9909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高分子纱线编织的人工血管及其制备方法,人工血管为将核壳复合纱线经编织工艺成型的螺纹形管状织物,核壳复合纱线为聚四氟乙烯长丝通过均匀包缠的方式复合于高强力芯丝的表面形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聚四氟乙烯长丝包覆于高强力芯丝表层,得到核壳复合纱线,配合编织成型、低温压力塑性成膜及螺纹成型工艺,得到内外表面为聚四氟乙烯超润滑薄膜的螺纹形人工血管;该人工血管的结构稳定性好,具有高强度、良好的通畅率、生物相容性以及抗渗水性能,且该人工血管能够直接诱导组织细胞进入生长,形成新生内膜,无需预凝处理;解决了现有人工血管存在渗血严重、顺应性、保形性差、通畅率不够等问题,得到符合临床要求的人工血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生物材料,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高分子纱线编织的人工血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血管类疾病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性血管疾病、功能性血管疾病、损伤性血管疾病、肿瘤性血管疾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有效的治疗手段为血管移植,受限于自体血管数量的有限和质量的差异性,同时额外的手术同样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人工血管的出现为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建立的良好的血管通路,随着患者数量逐年增加,人工血管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2、涤纶编织的人造血管是最早使用的血管材料,且由于通畅率较高,长期以来被成功地用于大血管置换;然后,涤纶编织的人工血管内部需涂抹蛋白或者明胶,可在短时间内防止血液渗透;同时,涤纶血管内表面粗糙,容易激活血液凝固的级联反应,致血栓的再次形成。聚四氟乙烯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及超润滑性;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的人工血管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与抗凝性,但顺应性较差,尤其在小口径人工血管上述缺点更加明显,远期通畅率极差。

3、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为cn 110859998a)公开了一种抗扭结人工血管及其制备方法,抗扭结人工血管包括设置于内层的膨体聚四氟乙烯管,设置于外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织物,设置于内层和外层之间的氟化乙烯丙烯支撑环,氟化乙烯丙烯支撑环与膨体聚四氟乙烯管同轴,氟化乙烯丙烯支撑环为螺旋结构;但是该人工血管的结构复杂,血管壁过厚,导致血管的顺应性问题依然无法解决。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将高弹性的聚氨酯材料用于人工血管的制备,然而其还不能满足人工血管临床应用的高标准,同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发现聚氨酯材料在体内会出现老化降解和钙化现象,材料出现裂纹,甚至全部破坏。可见,现有技术中的人工血管存在渗血严重、弹性差、顺应性、保形性差、通畅率不够等问题,生产出符合临床要求的各种口径的人工血管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4、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基于高分子纱线编织的人工血管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高分子纱线编织的人工血管及其制备方法,将高强力芯丝作为芯层,表层包缠聚四氟乙烯长丝,得到用于构建人工血管的核壳复合纱线,配合编织成型工艺、低温压力塑性成膜工艺及螺纹成型工艺,得到内外表面均为聚四氟乙烯超润滑薄膜的螺纹形人工血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血管存在渗血严重、顺应性、保形性差、通畅率不够等问题,制备出符合临床要求的人工血管。

2、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高分子纱线编织的人工血管,所述人工血管为经编织工艺成型的螺纹形管状织物,所述管状织物的材料为核壳复合纱线,所述核壳复合纱线的芯层为高强力芯丝,外层为聚四氟乙烯长丝,所述聚四氟乙烯长丝通过均匀包缠的方式复合于所述高强力芯丝的表面。

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人工血管的内外表面为聚四氟乙烯超润滑薄膜,所述聚四氟乙烯超润滑薄膜由所述核壳复合纱线的聚四氟乙烯长丝经低温压力塑性成膜制得。

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聚四氟乙烯超润滑薄膜含有微孔结构,所述微孔结构的平均直径范围为10~20μm。

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强力芯丝的细度为140~280d,所述聚四氟乙烯长丝的细度为50~100d。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强力芯丝包括聚酯长丝、聚丙烯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强力芯丝为涤纶长丝。

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高分子纱线编织的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s1、制备核壳复合纱线;将聚四氟乙烯长丝均匀包缠于高强力芯丝的表面,得到核壳复合纱线;所述核壳复合纱线的外层聚四氟乙烯长丝在内层芯丝上的包覆率为90%~95%;

10、s2、将步骤s1的所述核壳复合纱线,采用梭织或针织的方式进行管状织物的织造;

11、s3、将步骤s2得到的管状织物在50~70℃下进行低温压力塑性成膜处理,得到内外表面为聚四氟乙烯超润滑薄膜的人工血管;

12、s4、采用螺纹成型装置对步骤s3得到的人工血管进行热压处理,温度为150~190℃,得到表面为螺纹结构的基于高分子纱线编织的人工血管。

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3中,所述低温压力塑性成膜处理的时间为10~20min。

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1中,所述核壳复合纱线的具体制备工艺为采用s捻和z捻协同成纱工艺,将聚四氟乙烯长丝均匀包缠于高强力芯丝的表面。

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2中,所述采用梭织的方式进行织造,包括以下步骤:(1)以所述核壳复合纱线为经纱做整经处理后,上经轴,采用八页综框分区穿法穿综,调节经纱张力;(2)纹版图为管状组织,以1/3右斜纹为基础组织,表层组织为1/3右斜纹,里层组织为1/3右斜纹,表里经纱和表里纬纱均为1:1,通过接结纱将表层纱线和里层纱线交织起来;(3)以所述核壳复合纱线为纬纱,控制经密纬密,进行打纬织造,直至得到具有一定经向长度的管状织物。

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2中,采用针织的方式进行织造,包括以下步骤:(1)在针织横机上,将机头各三角位置调到符合编织罗纹所要求的位置,穿好所述核壳复合纱线,线端从前后针床的中缝中穿过,绕在机架上,将机头自右向左推移;(2)穿好起针板,挂上重垂;(3)关前后针床对角位置的一对起针三角,来回织数次空转,管状织物由两端收口部和中间血管部分组成,中间血管部分为两种线圈长度不同的第一组织和第二组织交替排列组成,收口部为平纹组织;(4)放下步骤(3)中关起的起针三角,再推动机头进行编织,直至得到具有一定尺寸的管状织物。

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专利技术的基于高分子纱线编织的人工血管及其制备方法中,人工血管为经编织工艺成型的螺纹形管状织物,管状织物的材料为核壳复合纱线,核壳复合纱线的芯层为高强力芯丝,外层为聚四氟乙烯长丝,聚四氟乙烯长丝通过均匀包缠的方式复合于高强力芯丝的表面。本专利技术将高强力芯丝作为芯层,表层包缠聚四氟乙烯长丝,得到用于构建人工血管的核壳复合纱线,配合编织成型工艺、低温压力塑性成膜工艺及螺纹成型工艺,得到内外表面为聚四氟乙烯超润滑薄膜的螺纹形人工血管;该人工血管的结构稳定性好,具有高强度、良好的通畅率、生物相容性以及抗渗水性能,且该人工血管能够直接诱导组织细胞进入生长,形成新生内膜,无需预凝处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血管存在渗血严重、顺应性、保形性差、通畅率不够等问题,制备出符合临床要求的人工血管,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19、2、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控长丝及纺纱工艺参数,得到芯层为高强力芯丝,表面包覆聚四氟乙烯长丝的核壳复合纱线,该核壳复合纱线构筑的人工血管,内外表面均为疏水的、抗污性极强的聚四氟乙烯材料,形成的表面疏水结构在体内血液环境下具有长期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高分子纱线编织的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血管为经编织工艺成型的螺纹形管状织物,所述管状织物的材料为核壳复合纱线,所述核壳复合纱线的芯层为高强力芯丝,外层为聚四氟乙烯长丝,所述聚四氟乙烯长丝通过均匀包缠的方式复合于所述高强力芯丝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分子纱线编织的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血管的内外表面为聚四氟乙烯超润滑薄膜,所述聚四氟乙烯超润滑薄膜由所述核壳复合纱线的聚四氟乙烯长丝经低温压力塑性成膜制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高分子纱线编织的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超润滑薄膜含有微孔结构,所述微孔结构的平均直径范围为10~2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分子纱线编织的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力芯丝的细度为140~280D,所述聚四氟乙烯长丝的细度为50~100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分子纱线编织的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力芯丝包括聚酯长丝、聚丙烯纤维中的一种。

6.一种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高分子纱线编织的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高分子纱线编织的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低温压力塑性成膜处理的时间为10~20min。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高分子纱线编织的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核壳复合纱线的具体制备工艺为采用S捻和Z捻协同成纱工艺,将聚四氟乙烯长丝均匀包缠于高强力芯丝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高分子纱线编织的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采用梭织的方式进行织造,包括以下步骤:(1)以所述核壳复合纱线为经纱做整经处理后,上经轴,采用八页综框分区穿法穿综,调节经纱张力;(2)纹版图为管状组织,以1/3右斜纹为基础组织,表层组织为1/3右斜纹,里层组织为1/3右斜纹,表里经纱和表里纬纱均为1:1,通过接结纱将表层纱线和里层纱线交织起来;(3)以所述核壳复合纱线为纬纱,控制经密纬密,进行打纬织造,直至得到具有一定经向长度的管状织物。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高分子纱线编织的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采用针织的方式进行织造,包括以下步骤:(1)在针织横机上,将机头各三角位置调到符合编织罗纹所要求的位置,穿好所述核壳复合纱线,线端从前后针床的中缝中穿过,绕在机架上,将机头自右向左推移;(2)穿好起针板,挂上重垂;(3)关前后针床对角位置的一对起针三角,来回织数次空转,管状织物由两端收口部和中间血管部分组成,中间血管部分为两种线圈长度不同的第一组织和第二组织交替排列组成,收口部为平纹组织;(4)放下步骤(3)中关起的起针三角,再推动机头进行编织,直至得到具有一定尺寸的管状织物。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高分子纱线编织的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血管为经编织工艺成型的螺纹形管状织物,所述管状织物的材料为核壳复合纱线,所述核壳复合纱线的芯层为高强力芯丝,外层为聚四氟乙烯长丝,所述聚四氟乙烯长丝通过均匀包缠的方式复合于所述高强力芯丝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分子纱线编织的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血管的内外表面为聚四氟乙烯超润滑薄膜,所述聚四氟乙烯超润滑薄膜由所述核壳复合纱线的聚四氟乙烯长丝经低温压力塑性成膜制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高分子纱线编织的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超润滑薄膜含有微孔结构,所述微孔结构的平均直径范围为10~2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分子纱线编织的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力芯丝的细度为140~280d,所述聚四氟乙烯长丝的细度为50~100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高分子纱线编织的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力芯丝包括聚酯长丝、聚丙烯纤维中的一种。

6.一种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高分子纱线编织的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高分子纱线编织的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低温压力塑性成膜处理的时间为10~20min。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高分子纱线编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卫林张骞刘东方金王保肖杏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