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巷道支护方法技术_技高网

巷道支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9765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巷道支护方法,巷道支护方法包括:步骤一:对巷道的围岩进行锚网支护,并在锚网上进行喷浆以形成一次支护;步骤二:在巷道的拱部和肩窝处开设卸压孔;步骤三:根据一次支护的支护数据确定泄压时间T,并根据泄压时间T对巷道的围岩进行泄压;步骤四:泄压后,在巷道内架设拱架;步骤五:对拱架和巷道的围岩进行锚索支护,以形成二次支护。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软岩巷道围岩支护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巷道支护,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巷道支护方法


技术介绍

1、软岩巷道的围岩较为松软,在各种因素叠加影响下,存在顶板冒落、两帮变形量大以及底鼓严重等问题。目前,通常会对巷道进行锚索支护,以提升巷道的稳定性。

2、但是在现有技术中,采用传统的单一支护技术,很难保证巷道的长期稳定,为了提升锚索支护长期对巷道围岩的支护性能,在一些煤矿生产中会采用复合支护或联合支护的方式,提升支护的性能,但是此种方式不能有效地解决软岩巷道围岩的变形失稳,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巷道支护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软岩巷道围岩支护效果较差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巷道支护方法,巷道支护方法包括:步骤一:对巷道的围岩进行锚网支护,并在锚网上进行喷浆以形成一次支护;步骤二:在巷道的拱部和肩窝处开设卸压孔;步骤三:根据一次支护的支护数据确定泄压时间t,并根据泄压时间t对巷道的围岩进行泄压;步骤四:泄压后,在巷道内架设拱架;步骤五:对拱架和巷道的围岩进行锚索支护,以形成二次支护。

3、进一步地,步骤三具体包括:根据下述公式确定泄压时间t,其中,a、b均为常数,a为0-3,b为50-100,p0为软岩巷道原岩应力;为围岩内摩擦角;c为围岩内聚力;σco为软岩瞬时抗压强度;pi为一次支护的强度。

4、进一步,步骤一具体包括:步骤101:对巷道的围岩进行锚索支护;步骤102:在巷道的围岩内壁上挂设金属网;步骤103:对巷道的围岩进行喷浆加固。

5、进一步地,巷道具有拱部和两个帮部,两个帮部分别设置在拱部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帮部和拱部的连接处具有肩窝,设置在拱部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肩窝处均开设有卸压孔。

6、进一步地,在步骤二中,卸压孔的深度大于一次支护中锚索的长度。

7、进一步地,拱架包括拱梁和支腿,拱梁靠近巷道的拱部设置,支腿设置在拱梁沿延伸方向的两端,用于支撑拱梁,步骤四具体包括:步骤401:在巷道的底部靠近巷道两侧的侧壁处浇筑支撑基础;步骤402:在支撑基础上架设支腿,并在支腿上放置拱梁,使用连接件连接支腿和拱梁。

8、进一步地,拱架设置有多个,多个拱架沿巷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拱架之件通过拉杆进行连接。

9、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拱架之间相互平行,相邻的两个拱架之间的在高度方向上和宽度方向上的偏移量均在50mm以下。

10、进一步地,拱架上还设置有垫板,垫板设置在拱架和锚索支护的紧固件之间。

11、进一步地,在步骤五中,卸压孔的深度等于二次支护中锚索的长度。

12、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进行一次支护能够防止软岩巷道岩壁在自重和应力作用下发生冒落,保证围岩的稳定性,通过进行二次支护能够在一次支护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发挥支护体与围岩相互协调作用,改变围岩自身承载性能,提高围岩残余强度,供较强的支护性能,维持软岩巷道围岩的稳定,并且通过设置卸压孔,在一次支护和二次支护之间对巷道围岩进行泄压,使巷道围岩产生形变释放能量,降低巷道围岩的应力值,进而保证对巷道形成支护的稳定性,提升支护的性能,通过多种支护体之间以及支护体与围岩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协同来构建内外承载结构,最大程度控制围岩变形,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有效地解决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失稳问题,达到支护一体化、载荷均匀化的稳定状态,保证矿井生产的安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巷道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巷道支护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具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巷道具有拱部和两个帮部,两个所述帮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拱部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帮部和所述拱部的连接处具有所述肩窝,设置在所述拱部宽度方向的两侧的所述肩窝处均开设有所述卸压孔(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卸压孔(10)的深度大于所述一次支护中锚索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拱架(20)包括拱梁(21)和支腿(22),所述拱梁(21)靠近所述巷道的拱部设置,所述支腿(22)设置在所述拱梁(21)沿延伸方向的两端,用于支撑所述拱梁(21),所述步骤四具体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巷道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拱架(20)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拱架(20)沿所述巷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拱架(20)之件通过拉杆进行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巷道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拱架(20)之间相互平行,相邻的两个所述拱架(20)之间的在高度方向上和宽度方向上的偏移量均在50m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拱架(20)上还设置有垫板(23),所述垫板(23)设置在所述拱架(20)和所述锚索支护的紧固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五中,所述卸压孔(10)的深度等于所述二次支护中锚索的长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巷道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巷道支护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具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巷道具有拱部和两个帮部,两个所述帮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拱部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帮部和所述拱部的连接处具有所述肩窝,设置在所述拱部宽度方向的两侧的所述肩窝处均开设有所述卸压孔(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卸压孔(10)的深度大于所述一次支护中锚索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巷道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拱架(20)包括拱梁(21)和支腿(22),所述拱梁(21)靠近所述巷道的拱部设置,所述支腿(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雁马国军赵振飞王军吴建虎胡文涛唐猛杨春雨时永龙杨勇刘旭牟超刘师虎马金福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