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双层壁柔性内流道结构及具有其的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双层壁柔性内流道结构及具有其的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9711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层壁柔性内流道结构,包括:内流道;前支撑环,其包括上安装边、下安装边及在上安装边与下安装边之间呈反“S”型延伸的柔性支撑环;设置在内流道与前支撑环之间的隔热板;其中,通过连接铆钉穿过内流道和隔热板的前端与前支撑环固定连接,通过连接铆钉穿过内流道和隔热板的后端,使涡轮承力机匣内环与主流道之间形成双层隔热壁面;内流道和隔热板上周向分别设有内流道槽口和隔热板槽口,内流道槽口和隔热板槽口周向位置、尺寸及开槽形状与涡轮承力机匣支板相匹配,用于实现与整流支板或涡轮承力机匣支板的装配。本申请的双层壁柔性内流道结构可大大改善内流道对涡轮承力机匣内环的隔热效果,降低内环的工作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层壁柔性内流道结构及具有其的航空发动机


技术介绍

1、涡轮承力机匣是发动机主要承力件,需要承载涡轮转子的载荷;同时涡轮承力机匣还受主流道燃气的热冲击、热辐射作用,承受比较大的温度载荷。因此,涡轮承力机匣的可靠性是发动机设计时需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2、如图1所示,为了提高涡轮承力机匣的结构可靠性,降低涡轮承力机匣的工作环境温度,常用方法是在涡轮承力机匣10的内环11、外环12和支板13上进行隔热设计,即在涡轮承力机匣和主流道燃气之间设计内流道21、外流道22和整流支板23构成的流道件20。其中,内流道21用于降低主流道燃气对涡轮承力机匣内环11的热冲击、热辐射作用,降低内环的工作环境温度。

3、但由于当前的航空发动机为了提高推力等主要性能参数,主流道的燃气温度越来越高,涡轮承力机匣内环承载的温度载荷越来越恶劣,对内流道的隔热设计需求也越来越高。现有技术方案中的单层壁结构内流道以无法满足涡轮承力机匣的隔热设计需求,影响涡轮承力机匣的结构可靠性和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双层壁柔性内流道结构及具有其的航空发动机,以解决或减轻
技术介绍
中的至少一个问题。

2、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壁柔性内流道结构,包括:

3、内流道;

4、前支撑环,所述前支撑环包括上安装边、下安装边及在上安装边与下安装边之间呈反“s”型延伸的柔性支撑环;

5、设置在内流道与前支撑环之间的隔热板;

6、其中,通过连接铆钉穿过内流道和隔热板的前端与前支撑环固定连接,通过连接铆钉穿过内流道和隔热板的后端,使涡轮承力机匣内环与主流道之间形成双层隔热壁面;

7、所述内流道和隔热板上周向分别设有内流道槽口和隔热板槽口,所述内流道槽口和隔热板槽口周向位置、尺寸及开槽形状与涡轮承力机匣支板相匹配,用于实现与整流支板或涡轮承力机匣支板的装配。

8、在本申请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支撑环为圆弧与斜面转接构成的结构,通过调节斜面角度和圆弧半径调节所述柔性支撑环的轴向柔性。

9、在本申请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板为多圆弧转接构成的波纹型结构。

10、在本申请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板的圆弧为等半径结构,所述圆弧的半径不小于10倍的隔热板壁厚。

11、在本申请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波纹型结构的上边界与波纹型结构的下边界的径向高度差不小于5mm。

12、在本申请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波纹结构的上边界、下边界在径向上位于内流道和涡轮承力机匣内环的中间位置,且所述波纹结构的上边界、下边界分别与内流道和涡轮承力机匣内环之间的径向距离不小于4mm。

13、在本申请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流道槽口和隔热板槽口的数量与整流支板或涡轮承力机匣支板的数量一致。

14、在本申请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双层壁柔性内流道结构还包括加强环,所述加强环设置在内流道和隔热板的后端之间,通过连接铆钉固定连接。

15、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航空发动机,所述航空发动机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双层壁柔性内流道结构。

16、本申请提供的双层壁柔性内流道结构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单层壁结构,可大大改善内流道对涡轮承力机匣内环的隔热效果,降低内环的工作温度,提高涡轮承力机匣的结构可靠性和寿命,通过合理的连接设计,提高内流道刚度,保证型面控制要求,通过两处柔性连接,实现协调工作中的热变形不协调,提高结构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壁柔性内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壁柔性内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支撑环(312)为圆弧与斜面转接构成的结构,通过调节斜面角度和圆弧半径调节所述柔性支撑环(312)的轴向柔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壁柔性内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33)为多圆弧转接构成的波纹型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壁柔性内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33)的圆弧为等半径结构,所述圆弧的半径不小于10倍的隔热板壁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壁柔性内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型结构的上边界与波纹型结构的下边界的径向高度差不小于5m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壁柔性内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结构的上边界、下边界在径向上位于内流道和涡轮承力机匣内环的中间位置,且所述波纹结构的上边界、下边界分别与内流道和涡轮承力机匣内环之间的径向距离不小于4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壁柔性内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流道槽口(321)和隔热板槽口(331)的数量与整流支板或涡轮承力机匣支板的数量一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壁柔性内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壁柔性内流道结构还包括加强环(34),所述加强环(34)设置在内流道(32)和隔热板(33)的后端之间,通过连接铆钉固定连接。

9.一种航空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航空发动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双层壁柔性内流道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壁柔性内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壁柔性内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支撑环(312)为圆弧与斜面转接构成的结构,通过调节斜面角度和圆弧半径调节所述柔性支撑环(312)的轴向柔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壁柔性内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33)为多圆弧转接构成的波纹型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壁柔性内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33)的圆弧为等半径结构,所述圆弧的半径不小于10倍的隔热板壁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壁柔性内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型结构的上边界与波纹型结构的下边界的径向高度差不小于5m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龙刘美李宏磊袁昌禚文静董越郭德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