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聊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乘用车集装箱运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9679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乘用车集装箱运车架,运车架用于连接车辆和集装箱,包括下车架、上车架、防撞装置和支撑机构。下车架的后端设有铰接座,铰接座与上车架后端的铰接轴配合。支撑机构通过伸缩能够实现上、下车架之间角度的调整。上车架纵梁前端设置有前轮固定机构和防撞杆,其后端安装有后轮固定机构,在丝杆螺母和导轨的作用下,前、后轮固定机构均能沿着车架纵向方向移动,满足不同轴距车辆的转运要求。防撞装置能够避免车辆转运过程中与集装箱上端碰撞,其长度可调。本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集装箱运车架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调整、折叠和码放十分便捷、可靠,码放占用空间小,可以灵活利用集装箱内部空间,具有较强的产品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集装箱运输,尤其涉及一种乘用车运车架,具体为一种新型乘用车集装箱运车架


技术介绍

1、当前,运用集装箱运输乘用车越来越常见,与传统公路轿车运输、火车运输和水运滚装船运输三种模式相比,集装箱整车运输模式具备安全优质、装卸高效、优化仓储、灵活便捷、低碳环保等优点。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转运过程集装箱空间利用率不高,运车架适用性不强;运车架工作前、后整理过程所需空间较大,操作费时费力,且收放后的运车架不易码放、堆叠。专利cn212952187u和cn212023582u分别提出一种运车架和集装箱以及一种集装箱内用运车架,能够实现运车架在集装箱内移动搬运,但是运车架固定的车辆在集装箱内只能水平放置,导致集装箱空间利用率不高,装运数量有待提高。针对市场上乘用车种类较多,车辆尺寸和轴距差别较大,单一运车架很难满足多种产品转运需求的问题。专利cn 207258213 u提供了一项技术,可以通过调整相应横梁位置,实现对不同轴距车辆的转运。但是,运车架调整、操作过程繁琐;非工作状态下,运车架折叠、码放困难。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运车架,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的乘用车运车架只能水平装载乘用车、调整横梁位置操作繁琐和码放困难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乘用车集装箱运车架。

2、本技术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乘用车集装箱运车架,包括:下车架、上车架和支撑机构;下车架与上车架的后端铰接,前端通过支撑机构连接。下车架包括:支撑梁、下车架纵梁、下车架横梁和铰接座;支撑梁套在下车架纵梁内部,能够沿着下车架纵梁内壁伸缩,以实现集装箱内前后运车架定位的作用,下车架纵梁的后端安装有铰接座,铰接座与上车架后端的铰接轴配合,实现了上车架与下车架的铰接,下车架纵梁中部设置有下车架横梁;上车架包括:前轮固定横梁、上车架横梁一、上车架纵梁、后轮固定横梁、丝杆、上车架横梁二、后轮挡板、导轨、固定座和提升架;上车架纵梁前、后端分别设置有前轮固定横梁、上车架横梁一和后轮固定横梁、上车架横梁二,前轮固定横梁、后轮固定横梁通过横梁两端的导轨与上车架纵梁内侧的导轨槽滑动连接,前轮固定横梁、后轮固定横梁设置有螺母,分别与安装在上车架横梁一和上车架横梁二的丝杆螺纹连接,旋转丝杆可使前轮固定横梁、后轮固定横梁沿着导轨的方向前后移动,以满足不同轴距车辆对运车架的要求,后轮挡板安装在上车架纵梁的后端,用来限制车辆后轮滑动,固定座设置在上车架纵梁上端面,用于安装支撑机构上端连接轴,提升架固定在上车架纵梁的前端;支撑机构包括:连接轴、连接杆机构、铰接轴、连接板机构、固定导向槽、定位销二和定位滑块;支撑机构上端连接轴与上车架的固定座连接,下端通过固定导向槽固定在下车架的上端面;连接杆机构包括两个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通过连接轴铰接,连接板机构包括两个连接板,两个连接板的中部通过铰接轴铰接,两个连接板的上端分别和连接杆机构中两个连接杆的下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其中一个连接板的下端通过铰接轴与固定导向槽铰接,另一个连接板的下端通过铰接轴与定位滑块连接,定位滑块滑动设置在固定导向槽中,通过定位销二可实现定位滑块在固定导向槽中相应位置的固定,定位滑块可在固定导向槽中移动,实现支撑机构的伸缩,进而改变上车架与下车架之间的夹角。

3、使用时,乘用车移动到上车架上,用叉车通过上车架上的提升架将上车架提升到一定高度,能充分利用集装箱的高度,然后通过定位销二将定位滑块在固定导向槽中位置固定,支撑机构支撑上车架,然后再将该运车架整体推送到集装箱内,然后再进行下一个运车架的装载,最终实现集装箱内运车架对乘用车的装载,如图6所示。

4、上述的一种新型乘用车集装箱运车架,还包括:防撞装置,防撞装置安装在上车架前端上端面,防撞装置包括弹簧座、锁紧弹簧、安装座、卡销、定位销一和防撞杆一;防撞装置通过安装座固定在上车架纵梁前端的上端面,防撞杆一转动安装在安装座内,防撞杆一加工有导向槽,卡销通过弹簧座和锁紧弹簧安装在防撞杆一导向槽内,锁紧弹簧处于预紧状态,使卡销受到一个推力,保证了防撞装置工作的可靠性,卡销在锁紧弹簧的作用下卡入安装座的卡槽中,实现防撞杆一的位置固定。防撞杆一抬起固定位置后,防撞杆一顶部的高度超过乘用车的高度,防止运车架在集装箱内装载时,车头碰到集装箱的顶部。

5、上述的一种新型乘用车集装箱运车架,下车架还包括连接板和滚轮,下车架横梁之间连接有连接板,下车架纵梁的后端安装有滚轮,滚轮方便了运车架的推送移动。

6、上述的一种新型乘用车集装箱运车架,上车架还包括码放架,上车架纵梁下端面设置码放架,且在固定座正下方,码放架下端带有凹槽且能够与固定座配合,可保证在码放运车架时,上面运车架的码放架与下面运车架的固定座配合,使得上下运车架之间可以较好的堆叠。

7、上述的一种新型乘用车集装箱运车架,防撞装置还包括定位销一和防撞杆二,防撞杆二套装在防撞杆一内部,可根据实际空间大小拖拽防撞杆二,防撞杆达到理想尺寸后,通过定位销一固定防撞杆二在防撞杆一中的相对位置,以适应不同高度集装箱的运输。

8、上述的一种新型乘用车集装箱运车架,上车架的后轮挡板下半部设置有v型槽,槽的截面形状与后轮挡板上半部外轮廓形状一致;上下运车架在码放时,上面运车架的后轮挡板下半部分与下面运车架的后轮挡板上半部分配合,方便运车架的码放。

9、上述的一种新型乘用车集装箱运车架,下车架纵梁中部的下车架横梁上设有叉车叉槽,以便运车架转运。

10、一种新型乘用车集装箱运车架,通过调整防撞装置和支撑机构,可实现运车架快速、高效、整齐的折叠。折叠后的运车架,上车架下端面和下车架上端面重合。运车架码放时,上部运车架的码放架和后轮挡板下半部,分别与下部运车架的固定座和后轮挡板上半部配合,码放效果如图7所示。

11、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1)上车架纵梁采用一体式纵梁结构,能够显著提高运车架的承载能力;

13、(2)防撞装置和支撑机构调整便捷、可靠性高,可以显著提高运车架转运效率;

14、(3)上车架前、后轮固定横梁采用丝杆螺母和导轨结合的形式,提高了运车架的适用性,可以满足不同轴距车辆的转运要求;

15、(4)运车架收放结构紧凑,便于码放,占用空间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乘用车集装箱运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车架(2)、上车架(3)和支撑机构(5);下车架(2)与上车架(3)的后端铰接,前端通过支撑机构(5)连接;下车架(2)包括:支撑梁(21)、下车架纵梁(22)、下车架横梁(23)和铰接座(25);支撑梁(21)套在下车架纵梁(22)内部,下车架纵梁(22)的后端安装有铰接座(25),铰接座(25)与上车架后端的铰接轴配合,实现了上车架(3)与下车架(2)的铰接,下车架纵梁(22)中部设置有下车架横梁(23);上车架(3)包括:前轮固定横梁(31)、上车架横梁一(32)、上车架纵梁(33)、后轮固定横梁(34)、丝杆(35)、上车架横梁二(36)、后轮挡板(37)、导轨(38)、固定座(39)和提升架(311);上车架纵梁(33)前、后端分别设置有前轮固定横梁(31)、上车架横梁一(32)和后轮固定横梁(34)、上车架横梁二(36),前轮固定横梁(31)、后轮固定横梁(34)通过横梁两端的导轨与上车架纵梁(33)内侧的导轨槽滑动连接,前轮固定横梁(31)、后轮固定横梁(34)设置有螺母,与安装在上车架横梁一(32)和上车架横梁二(36)的丝杆(35)螺纹连接,后轮挡板(37)安装在上车架纵梁(33)的后端,固定座(39)设置在上车架纵梁(33)上端面,用于安装支撑机构上端连接轴(51),提升架(311)固定在上车架纵梁(33)的前端;支撑机构包括:连接轴(51)、连接杆机构(52)、铰接轴(53)、连接板机构(54)、固定导向槽(55)、定位销二(56)和定位滑块(57);支撑机构上端连接轴(51)与上车架(3)的固定座(39)连接,下端通过固定导向槽(55)固定在下车架(2)的上端面;连接杆机构(52)包括两个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通过连接轴(51)铰接,连接板机构(54)包括两个连接板,两个连接板的中部通过铰接轴(53)铰接,两个连接板的上端分别和连接杆机构(52)中两个连接杆的下端通过铰接轴(53)铰接,其中一个连接板的下端通过铰接轴(53)与固定导向槽(55)铰接,另一个连接板的下端通过铰接轴(53)与定位滑块(57)连接,定位滑块(57)滑动设置在固定导向槽(55)中,通过定位销二(56)可实现定位滑块(57)在固定导向槽中相应位置的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乘用车集装箱运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撞装置(4),防撞装置(4)安装在上车架(3)前端上端面,防撞装置(4)包括弹簧座(41)、锁紧弹簧(42)、安装座(44)、卡销(45)、定位销一(46)和防撞杆一(47);防撞装置通过安装座(44)固定在上车架纵梁(33)前端的上端面,防撞杆一(47)转动安装在安装座(44)内,防撞杆一(47)加工有导向槽,卡销(45)通过弹簧座(41)和锁紧弹簧(42)安装在防撞杆一(47)导向槽内,卡销(45)在锁紧弹簧(42)的作用下卡入安装座(44)的卡槽中,实现防撞杆一(47)的位置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乘用车集装箱运车架,其特征在于,下车架(2)还包括连接板(24)和滚轮(26),下车架横梁(23)之间连接有连接板(24),下车架纵梁(22)的后端安装有滚轮(26)。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乘用车集装箱运车架,其特征在于,上车架(3)还包括码放架(310),上车架纵梁(33)下端面设置码放架(310),且在固定座(39)正下方,码放架(310)下端带有凹槽且能够与固定座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乘用车集装箱运车架,其特征在于,防撞装置(4)还包括定位销一(46)和防撞杆二(48),防撞杆二(48)套装在防撞杆一(47)内部,通过定位销一(46)固定防撞杆二(48)在防撞杆一(47)中的相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一种新型乘用车集装箱运车架,其特征在于,上车架(3)的后轮挡板(37)下半部设置有“V”型槽,槽的截面形状与后轮挡板上半部外轮廓形状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一种新型乘用车集装箱运车架,其特征在于,下车架纵梁(22)中部的下车架横梁(23)上设有叉车叉槽,以便运车架转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乘用车集装箱运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车架(2)、上车架(3)和支撑机构(5);下车架(2)与上车架(3)的后端铰接,前端通过支撑机构(5)连接;下车架(2)包括:支撑梁(21)、下车架纵梁(22)、下车架横梁(23)和铰接座(25);支撑梁(21)套在下车架纵梁(22)内部,下车架纵梁(22)的后端安装有铰接座(25),铰接座(25)与上车架后端的铰接轴配合,实现了上车架(3)与下车架(2)的铰接,下车架纵梁(22)中部设置有下车架横梁(23);上车架(3)包括:前轮固定横梁(31)、上车架横梁一(32)、上车架纵梁(33)、后轮固定横梁(34)、丝杆(35)、上车架横梁二(36)、后轮挡板(37)、导轨(38)、固定座(39)和提升架(311);上车架纵梁(33)前、后端分别设置有前轮固定横梁(31)、上车架横梁一(32)和后轮固定横梁(34)、上车架横梁二(36),前轮固定横梁(31)、后轮固定横梁(34)通过横梁两端的导轨与上车架纵梁(33)内侧的导轨槽滑动连接,前轮固定横梁(31)、后轮固定横梁(34)设置有螺母,与安装在上车架横梁一(32)和上车架横梁二(36)的丝杆(35)螺纹连接,后轮挡板(37)安装在上车架纵梁(33)的后端,固定座(39)设置在上车架纵梁(33)上端面,用于安装支撑机构上端连接轴(51),提升架(311)固定在上车架纵梁(33)的前端;支撑机构包括:连接轴(51)、连接杆机构(52)、铰接轴(53)、连接板机构(54)、固定导向槽(55)、定位销二(56)和定位滑块(57);支撑机构上端连接轴(51)与上车架(3)的固定座(39)连接,下端通过固定导向槽(55)固定在下车架(2)的上端面;连接杆机构(52)包括两个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通过连接轴(51)铰接,连接板机构(54)包括两个连接板,两个连接板的中部通过铰接轴(53)铰接,两个连接板的上端分别和连接杆机构(52)中两个连接杆的下端通过铰接轴(53)铰接,其中一个连接板的下端通过铰接轴(53)与固定导向槽(55)铰接,另一个连接板的下端通过铰接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成姜一鸣范读兴王昌泓李永鑫马麟赵震
申请(专利权)人:聊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