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电动升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9593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电动升降机构,包括壳体,其顶端敞口设置;盖体,其设于壳体的顶端敞口处,且可沿着壳体的内壁做升降运动;升降机构,其设于壳体内位于盖体的下方,用于驱使盖体做升降运动;驱动机构,与升降机构连接,以提供驱动力;其中,升降机构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第一摆臂的一端能够沿着盖体做直线运动,另一端与壳体铰接;第二摆臂的一端与盖体铰接,另一端能够沿着壳体做直线运动;且,第一摆臂沿着盖体做直线运动的方向与第二摆臂沿着壳体做直线运动的方向相同;驱动机构与第一摆臂靠近壳体的一端连接,以驱使第一摆臂能够相对壳体转动。本技术结构新颖可靠,占用空间小,功能稳定,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的,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汽车电动升降机构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也不再仅仅是性能决定一切,对美观性、功能性、舒适性等各方面的要求也是客户选择车型的重点,因此各种功能件也越来越多,占据的空间也越来越多,而储物盒、无线充电为常见功能件,我们更应着眼于是能否占用更小的空间使储物盒及无线充电机构美观舒适、操作简便等因素,所以现在需要在满足储物盒及无线充电功能前提下使运动机构占用更小运动空间,更加地简洁美观,操作简便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汽车电动升降机构,结构新颖可靠,占用空间小,功能稳定,结构简单,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产品可靠性,该技术设计合理,适合大规模推广。

3、(二)技术方案

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新型汽车电动升降机构,包括

5、壳体,其顶端敞口设置;

6、盖体,其设于所述壳体的顶端敞口处,且可沿着所述壳体的内壁做升降运动;

7、升降机构,其设于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盖体的下方,用于驱使所述盖体做升降运动;

8、驱动机构,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以提供驱动力;

9、其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能够沿着所述盖体做直线运动,另一端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第二摆臂的一端与所述盖体铰接,另一端能够沿着所述壳体做直线运动;且,所述第一摆臂沿着所述盖体做直线运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二摆臂沿着所述壳体做直线运动的方向相同;

10、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摆臂靠近所述壳体的一端连接,以驱使所述第一摆臂能够相对所述壳体转动。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的中间处相互铰接;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壳体铰接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摆臂与所述盖体铰接的一端同侧设置;所述第一摆臂沿着所述盖体做直线运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摆臂沿着所述壳体做直线运动的一端同侧设置。

12、具体的,当所述第一摆臂被所述驱动电机带动相对朝着靠近壳体的底端方向转动时,其另一端被带动沿着所述盖体朝着靠近壳体的内壁移动;同时,由于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铰接,则第二摆臂与所述第一摆臂同步运动,即第二摆臂的底端被带动沿着所述壳体朝着靠近壳体的内壁移动,第二摆臂的顶端朝着靠近盖体的方向转动,使得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相对铰接压缩,从而带动盖体沿着壳体的内壁下沉;当所述第一摆臂被所述驱动电机带动相对朝着远离壳体的底端方向转动时,其另一端被带动沿着所述盖体朝着远离壳体的内壁移动;同时,由于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铰接,则第二摆臂与所述第一摆臂同步运动,即第二摆臂的底端被带动沿着所述壳体朝着远离壳体的内壁移动,第二摆臂的顶端朝着远离盖体的方向转动,使得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相对铰接展开,从而带动盖体沿着壳体的内壁上升。

13、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所述驱动机构,可以带动所述升降机构向下压缩或向上展开,从而带动所述盖体沿着所述壳体下沉或上升,且,盖体被抬起,可以使得盖体与壳体的顶端齐平,外观美观简洁;盖体下沉后,可以在壳体内形成储物内斗使其进行无线充电及收纳杂物等功能。

14、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以及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的传动轴;其中,所述传动轴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上连接有传动齿轮,对应的,所述第一摆臂上设置有与所述传动齿轮相互啮合的齿轮部;并且,所述齿轮部的圆心与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壳体铰接中心相重合。

15、具体的,所述驱动电机启动正转或反转,带动所述传动轴正转或反转,从而带动所述传动齿轮正转或反转,且三者的传动轴线相重合;由于传动齿轮和所述齿轮部相互啮合,则所述第一摆臂会被带动绕着所述壳体朝着靠近所述壳体的底部或远离所述壳体的底部运动,以带动第二摆臂同步运动,从而实现盖体的下沉或上升。

16、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包括电机连接轴;其中,所述驱动电机组装于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传动轴包括与所述电机连接轴可拆卸连接的连接部、以及能够穿过所述壳体且相对所述壳体转动的转动部。

17、优选的,所述壳体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且,所述壳体的外壁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螺钉配合固定的螺钉柱;所述传动轴则通过轴孔配合穿过所述壳体,且能够绕着所述壳体转动;所述壳体内沿着所述传动轴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转动座,所述传动轴依次穿过所述转动座,并绕着所述转动座转动;使得所述传动轴的转动更为平稳。

18、进一步的,所述转动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套设有所述传动齿轮,且,所述转动部位于所述传动齿轮的外侧设置有卡簧,以限制所述传动齿轮的轴向运动,防止其脱离所述传动轴。

1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两个相对布置的铰接座,所述摆臂置于两个所述铰接座之间,且通过销轴与两个所述铰接座铰接;并且,所述第一摆臂的端部设置有所述齿轮部,两个所述铰接座之间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齿轮部的避让空间。

20、进一步的,所述盖体的底端设置有上滑轨槽,所述第一摆臂通过销轴配合在所述上滑轨槽内,以使所述第一摆臂能够沿着所述上滑轨槽做直线运动,所述销轴的另一端通过卡簧固定,以防止脱离销轴脱离所述上滑轨槽;所述第二摆臂通过销轴与所述盖体铰接,所述销轴的另一端通过卡簧固定,以防止脱离销轴脱离所述盖体;并且,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盖体连接处和所述第二摆臂和所述盖体连接处齐高,以使得所述盖体的升降运动更为平稳。

21、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底端设置有下滑轨槽,所述第二摆臂通过销轴配合在所述下滑轨槽内,以使所述第一摆臂能够沿着所述下滑轨槽做直线运动,所述销轴的另一端通过卡簧固定,以防止脱离销轴脱离所述下滑轨槽;所述第一摆臂通过销轴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销轴的另一端通过卡簧固定,以防止脱离销轴脱离所述壳体;并且,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壳体连接处和所述第二摆臂与所述壳体连接处齐高,以使得所述盖体的升降运动更为平稳。

22、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上设置有所述下滑轨槽,已实现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壳体连接处和所述第二摆臂与所述壳体连接处齐高。

23、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沿着所述盖体的升降方向上竖直设置有导向杆,对应的,所述盖体设置有能够沿着所述导向杆做直线运动的移动块,以限制所述盖体在竖直方向上的直线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盖体的升降运动更为平稳。

24、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块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且,所述壳体位于所述导向杆的两端设置有上防脱部和下防脱部;所述移动块沿着位于所述上防脱部和下防脱部之间的所述导向杆上移动;并且,当所述移动块沿着所述导向杆下移至其与所述下防脱部相抵,所述盖体停止下沉,且在壳体内形成储物内斗使其进行无线充电及收纳杂物等功能;当移动块沿着所述导向杆上升至其与所述上防脱部相抵,所述盖体停止上升,此时,所述盖体与壳体的顶端齐平,外观美观简洁。

25、优选的,所述壳体位于所述下滑轨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汽车电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电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驱动电机(41)、以及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41)的输出端上的传动轴(42);其中,所述传动轴(42)远离所述驱动电机(41)的一端上连接有传动齿轮(43),对应的,所述第一摆臂(31)上设置有与所述传动齿轮(43)相互啮合的齿轮部(311);并且,所述齿轮部(311)的圆心与所述第一摆臂(31)和所述壳体(1)铰接中心相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汽车电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41)的输出端包括电机连接轴(411);其中,所述驱动电机(41)组装于所述壳体(1)的外侧,所述传动轴(42)包括与所述电机连接轴(411)可拆卸连接的连接部(421)、以及能够穿过所述壳体(1)且相对所述壳体(1)转动的转动部(4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汽车电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422)远离所述连接部(421)的一端套设有所述传动齿轮(43),且,所述转动部(422)位于所述传动齿轮(43)的外侧设置有卡簧(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汽车电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两个相对布置的铰接座(11),所述摆臂置于两个所述铰接座(11)之间,且通过销轴(6)与两个所述铰接座(11)铰接;并且,所述第一摆臂(31)的端部设置有所述齿轮部(311),两个所述铰接座(11)之间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齿轮部(311)的避让空间(1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电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的底端设置有上滑轨槽(21),所述第一摆臂(31)通过销轴(6)配合在所述上滑轨槽(21)内,以使所述第一摆臂(31)能够沿着所述上滑轨槽(21)做直线运动;所述第二摆臂(32)通过销轴(6)与所述盖体(2)铰接;并且,所述第一摆臂(31)与所述盖体(2)连接处和所述第二摆臂(32)和所述盖体(2)连接处齐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电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端设置有下滑轨槽(12),所述第二摆臂(32)通过销轴(6)配合在所述下滑轨槽(12)内,以使所述第一摆臂(31)能够沿着所述下滑轨槽(12)做直线运动;所述第一摆臂(31)通过销轴(6)与所述壳体(1)铰接;并且,所述第一摆臂(31)与所述壳体(1)连接处和所述第二摆臂(32)与所述壳体(1)连接处齐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电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沿着所述盖体(2)的升降方向上竖直设置有导向杆(7),对应的,所述盖体(2)设置有能够沿着所述导向杆(7)做直线运动的移动块(2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汽车电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22)套设在所述导向杆(7)上,且,所述壳体(1)位于所述导向杆(7)的两端设置有上防脱部(13)和下防脱部(14);所述移动块(22)沿着位于所述上防脱部(13)和下防脱部(14)之间的所述导向杆(7)上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电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15)和第二壳体(16),所述盖体(2)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外盖体(23)和内盖体(2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汽车电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电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驱动电机(41)、以及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41)的输出端上的传动轴(42);其中,所述传动轴(42)远离所述驱动电机(41)的一端上连接有传动齿轮(43),对应的,所述第一摆臂(31)上设置有与所述传动齿轮(43)相互啮合的齿轮部(311);并且,所述齿轮部(311)的圆心与所述第一摆臂(31)和所述壳体(1)铰接中心相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汽车电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41)的输出端包括电机连接轴(411);其中,所述驱动电机(41)组装于所述壳体(1)的外侧,所述传动轴(42)包括与所述电机连接轴(411)可拆卸连接的连接部(421)、以及能够穿过所述壳体(1)且相对所述壳体(1)转动的转动部(4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汽车电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422)远离所述连接部(421)的一端套设有所述传动齿轮(43),且,所述转动部(422)位于所述传动齿轮(43)的外侧设置有卡簧(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汽车电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两个相对布置的铰接座(11),所述摆臂置于两个所述铰接座(11)之间,且通过销轴(6)与两个所述铰接座(11)铰接;并且,所述第一摆臂(31)的端部设置有所述齿轮部(311),两个所述铰接座(11)之间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齿轮部(311)的避让空间(1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电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广峰凌扬红郭钦忠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东昊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