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9531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4
本技术提供一种光学模组。光学模组可以包括基板、管壳、波长转换装置、激光芯片、光指引元件以及收光透镜。通过在基板上设置管壳,并在管壳,并将波长转换装置设置于管壳的一端,管壳与波长转换装置共同围成封闭空间,在封闭空间内设置激光芯片以及光指引元件对光路进行引导,使激光芯片出射的激发光照射在波长转换装置上,最终光线从与波长转换装置之间具有间隔的收光透镜中出射,上述的光学模组在波长转换装置和收光透镜之间设置间隔可以使得光线从波长转换装置出射后照射在收光透镜的过程中增加光斑的大小,进而可以增加光扩展量,最终可以提高光学模组出射的光的清晰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投影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模组


技术介绍

1、表面贴装器件(surface mount devices,smd)光学模组由于存在体积小的特点,在消费电子产品、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然而现有的光学模组中,也是由于光学模组的体积小,导致了光学模组出射的光扩展量较小,这会导致光学模组出射的光的清晰度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光学模组,以至少部分改善上述问题。

2、本申请实施方式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光学模组,包括基板、管壳、波长转换装置、激光芯片、光指引元件以及收光透镜。所述管壳设置于所述基板。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设置于所述管壳的一端,并与所述管壳封装围成封闭空间。所述激光芯片设置于所述封闭空间内,用于出射激发光。所述光指引元件设置于所述封闭空间内,用于将所述激光芯片发出的激发光反射至所述波长转换装置。所述收光透镜设置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的远离所述激光芯片的一侧,且所述收光透镜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之间具有间隔。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模组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所述收光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设有沉孔,所述沉孔位于所述管壳的外侧,所述光学模组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嵌设于所述沉孔内,所述收光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设有安装槽,所述收光透镜设置于所述安装槽。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指引元件包括:半球透镜以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封闭空间内并具有安装面,所述半球透镜设置于所述安装面,并用于将所述激光芯片发出的激发光反射至所述波长转换装置。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模组还包括散光片,所述散光片位于所述封闭空间内,并位于被所述半球透镜反射后的激发光的光路上。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散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管壳包括:基体、围坝、线路层以及焊盘。所述基体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基体具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金属过孔。所述围坝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并围成环形。所述线路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且位于所述围坝围成的区域内。所述焊盘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电连接件穿过所述金属过孔电连接所述线路层和所述焊盘。所述激光芯片设置于所述线路层,并与所述线路层电连接。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焊盘包括彼此电绝缘的第一盘体以及第二盘体,所述第一盘体用于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盘体用于与电源负极连接,所述线路层包括电性绝缘的第一线路层、第二线路层以及第三线路层,所述第一线路层与所述第一盘体对应设置并电连接,所述第二线路层与所述第二盘体对应设置并电连接,所述激光芯片设置于所述第三线路层,且通过导线分别与所述第一线路层以及所述第二线路层电连接。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焊盘还包括第三盘体,所述第三线路层与所述第三盘体对应,所述基体还具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导热孔,所述导热孔连通所述第三线路层以及所述第三盘体,所述导热孔内填充有导热材料。

13、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光学模组,通过在基板上设置管壳,并在管壳,并将波长转换装置设置于管壳的一端,管壳与波长转换装置共同围成封闭空间,在封闭空间内设置激光芯片以及光指引元件对光路进行引导,使激光芯片出射的激发光照射在波长转换装置上,最终光线从与波长转换装置之间具有间隔的收光透镜中出射,上述的光学模组在波长转换装置和收光透镜之间设置间隔可以使得光线从波长转换装置出射后照射在收光透镜的过程中增加光斑的大小,进而可以增加光扩展量,最终可以提高光学模组出射的光的清晰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模组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所述收光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设有沉孔,所述沉孔位于所述管壳的外侧,所述光学模组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嵌设于所述沉孔内,所述收光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设有安装槽,所述收光透镜设置于所述安装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指引元件包括:反射镜以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封闭空间内并具有安装面,所述反射镜设置于所述安装面,并用于将所述激光芯片发出的激发光反射至所述波长转换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模组还包括散光片,所述散光片位于所述封闭空间内,并位于被所述反射镜反射后的激发光的光路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为半球透镜。p>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盘包括彼此电绝缘的第一盘体以及第二盘体,所述第一盘体用于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盘体用于与电源负极连接,所述线路层包括电性绝缘的第一线路层、第二线路层以及第三线路层,所述第一线路层与所述第一盘体对应设置并电连接,所述第二线路层与所述第二盘体对应设置并电连接,所述激光芯片设置于所述第三线路层,且通过导线分别与所述第一线路层以及所述第二线路层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盘还包括第三盘体,所述第三线路层与所述第三盘体对应,所述基体还具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导热孔,所述导热孔连通所述第三线路层以及所述第三盘体,所述导热孔内填充有导热材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模组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波长转换装置,所述收光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设有沉孔,所述沉孔位于所述管壳的外侧,所述光学模组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嵌设于所述沉孔内,所述收光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设有安装槽,所述收光透镜设置于所述安装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指引元件包括:反射镜以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封闭空间内并具有安装面,所述反射镜设置于所述安装面,并用于将所述激光芯片发出的激发光反射至所述波长转换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模组还包括散光片,所述散光片位于所述封闭空间内,并位于被所述反射镜反射后的激发光的光路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壮陈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