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9043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具有设置在清选装置(5)前面的、用于谷物的输送底板(22),该输送底板(22)具有一表面结构(39,40;45),该表面结构使谷物流相对于谷物在输送底板(22,58)上的平均输送方向横向地、相互分开地偏转。在该表面结构(39,40;45)的上游设置有一些引起聚束的装置(34,35;38),这些装置使被引导到所述引起相互分开地偏转的表面结构(39,40;45)上的谷物流聚束到该引起相互分开地偏转的表面结构(39,40;45)的一小部分宽度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并且在联合收割机中尤其是涉及脱粒后的 有待再清选的谷物在联合收割机的输送底板上的分布。
技术介绍
DE 697 09 534 T2公开了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具有一滚筒形式的脱粒区 段和一设置在脱粒区段下方的前送底板,该脱粒区段具有沿联合收割机的 纵向定向的轴,该前送底板收集从谷物脱下的谷粒。滚筒的纵向定向具有 以下后果落在前送底板左侧和右侧边缘区域上的谷粒多于落在前送底板 中央的谷粒。其原因在于, 一方面由于滚筒的旋转而在谷物上产生离心力, 该离心力导致谷物在通过脱粒筐的孔后通常并不是垂直地下落,而是具有 远离滚筒轴线的横向速度分量,脱粒筐在滚筒圆周的下方区域包围滚筒, 另一方面由于滚筒具有曲率,与那些通过在前送底板中央上方且基本水平 的脱粒筐壁区域的谷物相比,通过脱粒筐的强烈弯曲区域的谷物聚集在更 小的面积上。如果这样的横向分布不均匀的谷物被输送到清选阶段,则可能出现如 下情况再清选阶段在前送底板中央的高度上未得到充分利用,但是在前 送底板边缘的高度上负荷过大。其结果是清选效果差或者谷粒损失高。为 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上述文献中建议将前送底板的边缘区域设计成朝向中央倾斜,从而谷物在前送底板上输送期间倾向于从边缘区域向中央转移。 然而,如果联合收割机在横向倾斜的地基上运动时,该措施是无效的。一 方面,这种已知的结构在联合收割机处于倾斜位置时不能防止下落到前送 底板上的谷物的侧向涡旋,另一方面,正好在由于倾斜位置而被更强烈地 加载谷物的一侧,前送底板的倾斜失去作用,因为该边缘区域的定向接近 于水平,其结果是,落在该边缘区域上的谷物不再向中央转向,反而是落 在前送底板的中央区域上的谷物倾向于向反正被强烈加载谷物的这一侧转 移。谷物自身的特性也对谷物在前送底板上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谷物在 滚筒的整个圆周上进行脱粒,但是脱粒后的材料只能沿着滚筒的面向脱粒 筐的下半部分离开脱粒区段。如果谷物是干燥的并且容易脱粒,则当材料 围绕脱粒滚筒的上半部分输送并且到达脱粒筐时,大部分材料直接通过脱 粒筐,并且谷物在输送底板上的分布向一侧强烈偏移。脱粒滚筒的快速旋 转促进了另一侧的不均匀分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在多变的运行条件下也能够 确保以简单的措施使有待提供给清选装置的谷物均匀地分布。该目的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在具有一设置在清选装置前面的、用于谷 物的输送底板和一使谷物流相对于谷物在输送底板上的平均输送方向横向 地相互分开地偏转的表面结构的联合收割机中,在该表面结构的上游设置 有引起聚束的装置,这些装置使被引导到引起相互分开地偏转的表面结构 上的谷物流聚束到引起相互分开地偏转的表面结构的一小部分宽度上。通 过聚束和相互分开地偏转的顺序使得落到上游区段上的谷物的所有不均匀 分布消失并且对在相互分开地偏转时产生的分布不再有任何影响。平均输 送方向一般可以理解为各小部分谷物流的(在谷物流的横截面上取平均的) 平均脉冲的方向。如果该流的分布是镜像对称的,则平均输送方向总是位 于对称平面中。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设计方案,引起聚束的装置设置在输送底板本身的 相对于谷物输送方向而言的上游区段中,并且所述引起相互分开地偏转的 结构设置在输送底板的下游区段上。为了通过上游区段将谷物流聚束到适当定义的宽度上,可以设置一些 在输送方向上收敛的肋条作为引起聚束的表面结构。此外,引起聚束的表面结构可以包括上游区段的两个朝向输送底板的 中央且在平均输送方向上倾斜的表面区域。替代地或者补充地,引起聚束的表面结构包括上游区段的两个朝向输 送底板的中央倾斜的第一表面区域。这些第一表面区域可以在输送方向上 倾斜,以便有利于谷物在输送底板上的运动;但是,适当的表面构型、尤其是相对于平均输送方向处于横向的格条也能够实现谷物的爬坡输送。引起展宽的表面结构可以通过下游区段的两个远离输送底板中央且在 平均输送方向上倾斜的第一表面区域构成。按照第二设计方案,引起聚束的装置包括相对于平均输送方向横向地 定向的蜗杆。为了能够快速地且以少的驱动功率耗费聚束谷物,蜗杆优选具有两个 分别具有反向螺纹的区段。这两个区段分别将谷物从两个相反的方向朝向 中央聚集起来。因此,每个区段要输送的谷物流少于所有谷物流的一半, 并且谷物必须经过其输送的距离短。蜗杆优选平行于一转子定向,该转子使得由蜗杆聚集起来的(通常在 转子轴向上分布的)材料从谷物流中分离出来。所述引起相互分开地偏转的表面结构优选包括两个远离输送底板中央 地倾斜的第二表面区域。从引起聚束的表面结构到达第二表面区域上的谷 物流部分在输送底板上被输送得越远,它们就相互分开得越宽。为了有利 于输送,这些第二表面区域可以如上关于第一表面区域所阐述的那样倾斜 和/或设置格条。为了更好地使这些第二表面区域的作用与联合收割机的倾斜位置无 关,这些第二表面区域优选比上游区段的两个第一表面区域(如果有的话) 在联合收割机的横向上更强烈地倾斜。即使联合收割机在平坦的地面上运 行,第二表面区域在横向上的强烈倾斜也是有利的,以便实现谷物流在短 的输送路径上的强烈展宽。这两个第二表面区域可以在两侧被第三表面区域围住,这些第三表面 区域朝向输送底板的中央倾斜并且也可能在输送方向上倾斜。当输送底板 的下游区段也遭遇落下的谷物时,所述谷物通过第三表面区域向中央转向 是尤其有利的。在输送底板的下游边缘处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凸起,该凸起在两个朝向 彼此倾斜的表面区域之间的分界线的延长部分上。这样的凸起有利于使可 能在分界线的高度上过于密集的谷物流重新松散。所述引起相互分开地偏转的表面结构可以分成多个用于支流的亚结 构,这些亚结构中的第一亚结构将聚束的流分成多条支流并且每个进一步 的亚结构对被输送给它的支流再次进行分割。因此可以在短的距离上获得 多条在输送底板的宽度上分布的支流。即使这样获得的每条单独的支流的6宽度要小,如果这些支流的数量足够多,也能够获得谷物在清选装置的宽 度上的均匀分布。按照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三个这样的亚结构可以不同,其中,第一 亚结构通过下游区段的两个内部表面区域形成,并且其它两个亚结构通过 输送底板的下游边缘处的凸起形成,这些凸起分别设置在朝向彼此倾斜的 表面区域之间的分界线的延长部分上。这些凸起可以抵抗谷物流在该分界 线的高度上过度密集。上述输送底板可特别有利地与一个唯一的、在车辆纵向上定向的分离 转子结合使用,因为该输送底板有效地补偿与该结构相关的谷物不均匀分 布。但是,该输送底板也适合作为脱粒筐上的预处理底板,尤其是当脱粒 单元被构造成轴向脱粒单元时。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从下面参照附图的实施例描述中得出。附图中图l示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联合收割机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示出联合收割机的内部组件的立体图;图3示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回送底板的立体图;图4示出按照第二设计方案的回送底板的立体图;图5示出按照第三设计方案的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和图6示出第三设计方案的联合收割机的沿车辆横向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以剖面图示出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联合收割机1在其前方区域载 有高度可调的收割装置3,该收割装置3在大的宽度上收割成熟的谷物9 并在侧向上将谷物汇集到一起并且提供给倾斜式输送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联合收割机,具有设置在清选装置(5)前面的、用于谷物的输送底板(22,58),该输送底板(22,58)具有一表面结构(39,40;45;59,60),该表面结构使谷物流相对于谷物在输送底板(22,58)上的平均输送方向横向地、相互分开地偏转,其特征在于,在该表面结构(39,40;45;59,60)的上游设置有一些引起聚束的装置(34,35;38;54,57),这些装置使被引导到引起相互分开地偏转的表面结构(39,40;45;59,60)上的谷物流聚束到所述引起相互分开地偏转的表面结构(39,40;45;59,60)的一小部分宽度上。

【技术特征摘要】
DE 2008-8-19 102008038183.71.一种联合收割机,具有设置在清选装置(5)前面的、用于谷物的输送底板(22,58),该输送底板(22,58)具有一表面结构(39,40;45;59,60),该表面结构使谷物流相对于谷物在输送底板(22,58)上的平均输送方向横向地、相互分开地偏转,其特征在于,在该表面结构(39,40;45;59,60)的上游设置有一些引起聚束的装置(34,35;38;54,57),这些装置使被引导到引起相互分开地偏转的表面结构(39,40;45;59,60)上的谷物流聚束到所述引起相互分开地偏转的表面结构(39,40;45;59,60)的一小部分宽度上。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起聚束的 装置(34, 35; 38)设置在输送底板(22)的相对于谷物的平均输送方向 而言的上游区段(33)中,并且所述引起相互分开地偏转的表面结构(39, 40; 45)设置在输送底板(22)的下游区段(37)上。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起聚束的 装置包括在输送方向上收敛的肋条(38)。4. 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起聚 束的装置包括上游区段(33)的两个朝向输送底板(22)的中央倾斜的第 一表面区域(34, 35)。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起聚束的 装置包括相对于平均输送方向横向地定向的蜗杆(54)。6.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54) 具有两个分别具有反向螺纹的区段(55, 56)。7. 按照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vd斯勒斯J海H维特坎普
申请(专利权)人:克拉斯自行式收获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