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氧化锰白蛋白纳米重组颗粒、其构建及在肝癌诊疗中的应用制造技术_技高网

氧化锰白蛋白纳米重组颗粒、其构建及在肝癌诊疗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9007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氧化锰白蛋白纳米重组颗粒、其构建及在肝癌诊疗中的应用。该氧化锰白蛋白纳米重组颗粒属于抗肿瘤重组纳米颗粒,包括二维材料基底以及负载在其上的功能化血清白蛋白,该功能化血清白蛋白共价偶联有防清除的多肽分子,非共价连接靶向多肽,疏水空腔内负载有小分子药物。具体到肝癌,上述抗肿瘤重组纳米颗粒优选为氧化锰白蛋白纳米重组颗粒,包括可降解的氧化锰基底和功能化的人血清白蛋白。功能化的人血清白蛋白通过共价偶联防清除的多肽分子SP1,后利用其疏水空腔进一步负载靶向GPC‑3的多肽LH1和光敏治疗剂二氢卟吩e6和吲哚菁绿;然后将功能化的人血清白蛋白自组装于氧化锰基底表面,形成纳米颗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涉及抗肿瘤重组纳米颗粒及构建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氧化锰白蛋白纳米重组颗粒、其构建方法及在肝癌诊疗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肝癌(hcc)是当今世界上六大癌症之一,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众多癌症中,肝癌的生存率相对于其他癌症来说是较低的,它的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0.1%,尽管通过手术切除等方式能够延长肝癌患者的存活时间,但是仅限于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的肝癌患者,而对于晚期肝癌患者来说手术治疗结果并不理想。

2、目前治疗肝癌普遍通过手术物理切割或化学疗法,然而手术物理切割及化学疗法存在不能完全根除和靶向治疗差等缺陷,从而导致了肝癌患者的存活率低。目前研究中主要通过肝癌标志物进行肝癌早期的检测,研究表明gpc3蛋白在肝癌细胞中高度表达,gpc3蛋白作为肝癌标志物具有灵敏度高以及特异性好的优势。

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是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家族的成员之一,由蛋白质、糖和脂质共价连接形成复合物,主要通过糖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 inositol,gpi)锚定在细胞膜外表面。glypican-3(gpc-3)蛋白是一种肝癌细胞的特异性靶点,它的分子量为70kda左右,核心蛋白含有580个氨基酸,在细胞内参与多种与hcc相关的途径,例如wnt信号转导通路、yap信号转导通路、以及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蛋白)。通过和上述这些信号传导途径的相互作用,gpc3可以调节hcc的扩展,肝癌转移以及相关血管的生长。

4、目前gpc-3在肝癌中的诊断存在一定研究,如专利号为cn111593024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采用gpc3抗体结合免疫磁珠捕获gpc3阳性的ctc,提高肝癌分选效率;专利号为cn114813266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血液样本中gpc-3复合物的富集及检测方法,通过红细胞裂解、细胞沉淀重悬、细胞裂解提取gpc-3复合物等步骤实现gpc-3富集,富集后能够通过临床常用的化学发光检测模式或酶联免检测模式实现gpc-3含量的有效检测,进而实现通过血液检测完成肝癌诊断。但这些研究仅基于肝癌的诊断或治疗等单一功能进行,肝癌诊疗一体化的研究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以肝癌诊疗一体化为目的,以二维氧化锰(mno2)构建作为基底,通过对人血清白蛋白进行修饰,负载具有光热和光动力的光敏剂和功能多肽,形成复合纳米体系。复合纳米体系中的功能型多肽能够结合肿瘤标志物gpc-3和sirpα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复合纳米体系在光驱动条件下分别能够释放热和自由基性能,实现对肝癌细胞的荧光标记和光驱动治疗效果。

2、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光诊疗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生物降解性能及特异靶向性,结合光动力治疗(pdt)协同光热治疗(ptt)构成双模式疗法,实现肝癌细胞的诊疗一体化,在肝癌细胞的治疗研究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同时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纳米体系的结构形式及构建方法也适用于其他肿瘤的诊疗一体化,只需根据具体肿瘤选择相应的功能多肽即可。

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抗肿瘤重组纳米颗粒及构建方法,重点提供用于肝癌诊疗一体化的氧化锰白蛋白纳米重组颗粒及构建方法;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纳米重组颗粒在肿瘤诊疗一体化中的应用。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抗肿瘤重组纳米颗粒,包括二维材料基底以及负载在其上的功能化血清白蛋白,该功能化血清白蛋白共价偶联有防清除的多肽分子,非共价连接靶向多肽,疏水空腔内负载有小分子药物。

6、优选的,二维材料选自氧化锰、二硫化钼(mos2)、硫化镉(cds)、二硫化铬(crs2)、cos2(二硫化钴)、nis(硫化镍)、pts2(二硫化铂)、石墨烯,氧化石墨烯,氧化还原石墨烯中的任意一种;血清白蛋白选自人血清白蛋白、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猪血清白蛋白、驴血清白蛋白中的任意一种;小分子药物选自紫杉醇、喜树碱、吲哚菁绿、二氢卟吩e6、新吲哚菁绿ir800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根据不同肿瘤类型及治疗目的,选择相应的二维基底材料、靶向多肽及小分子药物。

7、该抗肿瘤重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化学共价偶联的手段,将防清除多肽分子与血清白蛋白进行共价连接;再将靶向多肽与小分子药物分别与结合位点和疏水空腔选择性结合,进行超分子组装,得到功能化血清白蛋白;进一步将该功能化血清白蛋白装载到二维材料基底上。

8、具体到肝癌,上述抗肿瘤重组纳米颗粒优选为氧化锰白蛋白纳米重组颗粒。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针对肝癌的氧化锰白蛋白纳米重组颗粒,包括可降解的氧化锰基底和功能化的人血清白蛋白。所述功能化的人血清白蛋白通过共价偶联防清除的多肽分子sp1,后利用其疏水空腔进一步负载靶向gpc-3的多肽lh1,和光敏治疗剂二氢卟吩e6和吲哚菁绿;然后将功能化的人血清白蛋白自组装于氧化锰基底表面,形成纳米颗粒。

9、其中,sp1多肽序列如下:evteltrege(seq id no.1);lh1多肽序列如下:rlnvggtyflttrq(seq id no.2)。

10、该氧化锰白蛋白纳米重组颗粒制备流程参考图1,具体步骤如下:

11、(1)利用化学共价偶联的手段,将防清除多肽分子sp1与人血清白蛋白进行共价连接;将多肽lh1通过非共价作用负载在hsasiteⅰ位点上;将光敏治疗剂二氢卟吩e6和荧光染料吲哚菁绿加入至人血清白蛋白-sp1-lh1组合物的磷酸盐溶液中,充分震荡搅拌后,透析去除过量的二氢卟吩e6和吲哚菁绿;

12、(2)透析结束后,加入二氧化锰溶液,超声震荡后,得到复合材料氧化锰白蛋白纳米重组颗粒。

13、优选的,步骤(1)中,多肽分子sp1共价偶联前采用马来酰亚胺修饰;血清白蛋白-sp1-lh1组合物、二氢卟吩e6、吲哚菁绿间的质量比为1:5:5;

14、将光敏治疗剂二氢卟吩e6和荧光染料吲哚菁绿加入至人血清白蛋白-sp1-lh1组合物的磷酸盐溶液中,37℃充分震荡搅拌5h后,使用分子量小于3500的透析袋透析24h,中途换水3次,去除过量的二氢卟吩e6和吲哚菁绿。

15、步骤(2)中,二氧化锰溶液的浓度为1mg/ml,超声震荡2h后,得到复合材料氧化锰白蛋白纳米重组颗粒。

16、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氧化锰白蛋白纳米重组颗粒在制备肝癌诊断或治疗试剂中的应用。利用sp1对于巨噬细胞表面sirpa的识别,增加材料稳定性和血清滞留时间。基于lh1对gpc-3的特异性识别,实现了肝癌细胞和移植瘤模型小鼠的近红外成像和光驱动治疗。

17、优选的,肝癌诊断试剂为肝癌近红外成像试剂;肝癌治疗试剂为光驱动治疗剂。

18、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肝癌诊断或治疗试剂,包括活性组分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其中,该活性组分包括上述所述氧化锰白蛋白纳米重组颗粒,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肿瘤重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包括二维材料基底以及负载在其上的功能化血清白蛋白,该功能化血清白蛋白共价偶联有防清除的多肽分子,非共价连接靶向多肽,疏水空腔内负载有小分子药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肿瘤重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肿瘤重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肿瘤重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利用化学共价偶联的手段,将防清除多肽分子与血清白蛋白进行共价连接;再将靶向多肽与小分子药物分别与结合位点和疏水空腔选择性结合,进行超分子组装,得到功能化血清白蛋白;进一步将该功能化血清白蛋白装载到二维材料基底上。

5.权利要求3所述的氧化锰白蛋白纳米重组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氧化锰白蛋白纳米重组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7.权利要求3所述的氧化锰白蛋白纳米重组颗粒在制备肝癌诊断或治疗试剂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

9.一种肝癌诊断或治疗试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活性组分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活性组分包括权利要求3所述的氧化锰白蛋白纳米重组颗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肝癌诊断或治疗试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组分以氧化锰白蛋白纳米重组颗粒为唯一活性组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肿瘤重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包括二维材料基底以及负载在其上的功能化血清白蛋白,该功能化血清白蛋白共价偶联有防清除的多肽分子,非共价连接靶向多肽,疏水空腔内负载有小分子药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肿瘤重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肿瘤重组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肿瘤重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利用化学共价偶联的手段,将防清除多肽分子与血清白蛋白进行共价连接;再将靶向多肽与小分子药物分别与结合位点和疏水空腔选择性结合,进行超分子组装,得到功能化血清白蛋白;进一步将该功能化血清白蛋白装载到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阳贺晓鹏豆伟涛谈冶雄董立巍潘宇飞田禾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