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分离器、发动机总成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8294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器、发动机总成和车辆,油气分离器包括:外壳,外壳内设置有油气分离腔;油气分离组件,油气分离组件设置于油气分离腔内,油气分离组件包括多个油气分离导条,多个油气分离导条呈阵列排布。由此,通过将油气分离组件设置于油气分离腔内,并且将多个油气分离导条设置成阵列排布,从而不仅可以保证油气分离的可靠性,而且还可以减小油气分离组件的布置空间,满足油气分离器的紧凑型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油气分离器、发动机总成和车辆


技术介绍

1、发动机在正常运行时,由于活塞环与气缸孔的配缸间隙,燃烧后的气体由于压差会窜入曲轴箱中,与曲轴箱内飞溅的机油油滴形成油气混合物。发动机总成中设置的油气分离器可以将油滴和气体分离。油气分离器包括油气初分离器和油气精分离器,油气初分离器可以将油气混合物中较大颗粒的油滴分离出来,以减轻油气精分离器的工作压力,油气精分离器可以将油气混合物中绝大部分的油滴分离出来,分离出的油滴汇聚回流至油底壳,分离后的气体回到燃烧室参与燃烧。

2、现有技术中,油气初分离器采用简单的迷宫式阻隔挡板,此结构对油气混合物的分离效率低,布置间距大,不利于发动机的紧凑型设计,易增加机油消耗。其次,由于窜气中不可避免地含有水蒸汽,油气分离器中不设置冷凝水回流孔,在高寒地区容易引起通风管阻塞,造成曲轴箱故障。另外,为防止油气泄漏,油气分离器的密封条件苛刻,制成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油气分离器,该油气分离器可以缩小布置空间。

2、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总成。

3、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油气分离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油气分离腔;油气分离组件,所述油气分离组件设置于所述油气分离腔内,所述油气分离组件包括多个油气分离导条,多个所述油气分离导条呈阵列排布且与所述进气口对应环绕设置。

5、由此,通过将油气分离组件设置成多个阵列排布并且对应进气口环绕设置的油气分离导条,从而不仅可以保证油气分离的可靠性,而且还可以减小油气分离组件的布置空间,满足油气分离器的紧凑型设计。

6、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油气分离导条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呈封闭的不规则弧形。

7、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油气分离导条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呈飞机形。

8、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底板,所述壳体第一方向的一侧敞开设置,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敞开侧且与所述壳体共同限定出所述油气分离腔。

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油气分离导条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油气分离导条第一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外壳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抵接配合,所述油气分离导条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抵接配合。

10、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适于与发动机相连通,所述油气分离腔连通在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所述出油口与所述油气分离腔对应连通,所述出油口适于与发动机相连通。

1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油气分离器还包括出气管,所述出气口包括第一出气口,所述出气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外壳且与所述第一出气口相连通,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适于与发动机相连通,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回水口,所述回水口与所述出气管的内部相连通。

1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出气管相对所述外壳倾斜设置,所述出气管在出气方向上逐渐远离所述外壳。

1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出气口还包括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适于直接与所述发动机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出气口处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中的一个选择性的开闭。

14、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油气分离器还包括压力调节阀,所述压力调节阀设置于所述油气分离腔内,所述压力调节阀位于所述油气分离组件和所述出气口之间。

15、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油气分离组件包括油气粗分离组件和油气精分离组件,所述油气粗分离组件包括多个所述油气分离导条,所述油气精分离组件位于所述油气粗分离组件朝向所述出气口的一侧,所述油气精分离组件与所述油气粗分离组件间隔设置,所述油气精分离组件包括孔板和毛毡,所述孔板上设置有多个间隔的分离孔,所述毛毡设置于所述孔板远离所述油气粗分离组件的一侧。

16、根据本技术的发动机总成,包括发动机;以上所述的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与所述发动机相连通;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发动机和所述油气分离器之间。

17、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油气分离器上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适于与发动机相连通,所述油气分离腔连通在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所述出油口与所述油气分离腔对应连通,所述出油口适于与发动机相连通,所述密封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密封件分别与所述进气口、所述出气口和所述出油口一一对应设置。

18、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发动机总成。

19、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导条(211)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呈封闭的不规则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导条(211)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呈飞机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包括壳体(15)和底板(16),所述壳体(15)第一方向的一侧敞开设置,所述底板(16)设置于所述壳体(15)的敞开侧且与所述壳体(15)共同限定出所述油气分离腔(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导条(211)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油气分离导条(211)第一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外壳(10)的远离所述底板(16)的一侧抵接配合,所述油气分离导条(211)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16)抵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上设置有进气口(12)、出气口(13)和出油口(14),所述进气口(12)和所述出气口(13)均适于与发动机相连通,所述油气分离腔(11)连通在所述进气口(12)和所述出气口(13)之间,所述出油口(14)与所述油气分离腔(11)对应连通,所述出油口(14)适于与发动机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气管(30),所述出气口(13)包括第一出气口(131),所述出气管(30)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外壳(10)且与所述第一出气口(131)相连通,所述出气管(30)的另一端适于与发动机相连通,所述外壳(10)上设置有回水口(17),所述回水口(17)与所述出气管(30)的内部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30)相对所述外壳(10)倾斜设置,所述出气管(30)在出气方向上逐渐远离所述外壳(1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13)还包括第二出气口(132),所述第二出气口(132)适于直接与所述发动机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131)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8),所述第二出气口(132)处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9),所述第一单向阀(18)和所述第二单向阀(19)中的一个选择性的开闭。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调节阀(40),所述压力调节阀(40)设置于所述油气分离腔(11)内,所述压力调节阀(40)位于所述油气分离组件(20)和所述出气口(13)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组件(20)包括油气粗分离组件(21)和油气精分离组件(22),所述油气粗分离组件(21)包括多个所述油气分离导条(211),所述油气精分离组件(22)位于所述油气粗分离组件(21)朝向所述出气口(13)的一侧,所述油气精分离组件(22)与所述油气粗分离组件(21)间隔设置,所述油气精分离组件(22)包括孔板(221)和毛毡(222),所述孔板(221)上设置有多个间隔的分离孔,所述毛毡(222)设置于所述孔板(221)远离所述油气粗分离组件(21)的一侧。

12.一种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器(100)上设置有进气口(12)、出气口(13)和出油口(14),所述进气口(12)和所述出气口(13)均适于与发动机相连通,所述油气分离腔(11)连通在所述进气口(12)和所述出气口(13)之间,所述出油口(14)与所述油气分离腔(11)对应连通,所述出油口(14)适于与发动机相连通,所述密封件(200)为多个,多个所述密封件(200)分别与所述进气口(12)、所述出气口(13)和所述出油口(14)一一对应设置。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发动机总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导条(211)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呈封闭的不规则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导条(211)第一方向上的投影呈飞机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包括壳体(15)和底板(16),所述壳体(15)第一方向的一侧敞开设置,所述底板(16)设置于所述壳体(15)的敞开侧且与所述壳体(15)共同限定出所述油气分离腔(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导条(211)在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油气分离导条(211)第一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外壳(10)的远离所述底板(16)的一侧抵接配合,所述油气分离导条(211)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16)抵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上设置有进气口(12)、出气口(13)和出油口(14),所述进气口(12)和所述出气口(13)均适于与发动机相连通,所述油气分离腔(11)连通在所述进气口(12)和所述出气口(13)之间,所述出油口(14)与所述油气分离腔(11)对应连通,所述出油口(14)适于与发动机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气管(30),所述出气口(13)包括第一出气口(131),所述出气管(30)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外壳(10)且与所述第一出气口(131)相连通,所述出气管(30)的另一端适于与发动机相连通,所述外壳(10)上设置有回水口(17),所述回水口(17)与所述出气管(30)的内部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30)相对所述外壳(10)倾斜设置,所述出气管(30)在出气方向上逐渐远离所述外壳(10)。

9.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少辉朱腾飞李良颜景操陆国祥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