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静脉窦血栓多侧孔介入导管和静脉窦血栓溶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静脉窦血栓多侧孔介入导管和静脉窦血栓溶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8233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取栓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静脉窦血栓多侧孔介入导管和静脉窦血栓溶栓装置。静脉窦血栓多侧孔介入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和多个微管,导管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开孔,多个所述微管均设置于所述导管本体内,每个所述微管上均设置有多个药物流动孔,多个所述微管上的多个所述药物流动孔与所述多个开孔一一对应。其能够将药物在血栓内多部位释放,使溶栓药物与血栓多部位,充分接触,大幅度提高溶栓药物与血栓的接触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取栓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静脉窦血栓多侧孔介入导管和静脉窦血栓溶栓装置


技术介绍

1、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硬脑膜窦、皮层静脉、深静脉等脑内静脉系统的血栓形成,以脑静脉回流受阻、颅高压为特征,以头痛、视物模糊、癫痫、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等为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青年高发,女性占优势,男女比例可达1:3.5,产褥期女性cvt发病率可高达10/10万,约占所有cvt的5%-20%。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的应用等因素的影响,cvt发病率近年来有显著上升趋势。此外各类疫苗接种的推广,疫苗诱导的cvt病例也被频繁的报道,给cvt的防治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一线抗凝治疗背景下,cvt幸存者即使获得了神经功能独立,但残余症状高发,其中头痛、癫痫、记忆下降以及工作能力受损,严重危害cvt患者的生活质量,给cvt患者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严重经济负担。

2、虽然,目前抗凝是cvt的一线治疗,然而仍约有部分的cvt患者规范抗凝治疗后仍不能控制病情进展而引起患者残疾甚至死亡。iscvt研究报道即使采用规范的抗凝治疗,仍有部分患者临床结局不佳,例如患者不能达到功能独立,甚至有患者死亡。血管内治疗作为cvt一种治疗方式,虽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但受介入材料和介入技术的限制,加之静脉窦内广泛存在的蛛网膜颗粒、小梁、条索和分隔(见图1,图1中a表示静脉窦管腔内广泛存在的小梁,b表示静脉窦管腔内广泛存在的条索,c表示静脉窦管腔内广泛存在的分隔),反复操作可断裂损坏或损伤静脉窦,造成脑静脉窦壁及脑静脉损伤、穿孔、撕裂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to-act(thrombolysis or anticoagulation for cerebral venousthrombosis)研究是目前唯一的一项探索机械碎取栓治疗对于重症c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但因为无效性而提前终止。

3、尽管未能证实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to-act研究的数据为cvt的治疗提供很多的经验,也同时为后续重症cvt血管内治疗临床试验的再次设计和发起提供了诸多参考。研发脑静脉专属血管内治疗装置,是全世界脑静脉血栓救治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4、以机械取栓为代表的血管内治疗对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已经成为了标准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cvt介入治疗装置包括可塑形导丝、血栓保护装置,球囊扩张、血栓抽吸及动脉可回收取栓支架等,均为动脉内操作而设计,使用动脉取栓器械,不符合静脉窦解剖特征及大负荷血栓碎取需求,操作时间较长,难以快速有效的将大负荷血栓清除,以实现静脉窦的再通。对于经过充分抗凝治疗病情仍难以控制的重症cvt患者,目前国际上有越来越多的临床病例报告显示,可以应用局部药物溶栓等传统动脉血管内治疗方法进行快速的清除血栓,改善血流,从而挽救危重症患者生命,改善重症患者预后。

5、然而,脑静脉及静脉窦具有独特的解剖结构及引流模式,脑静脉窦管腔相对较大,血栓负荷大,且在存在血栓病理条件下,血流瘀滞,传统头端单孔导管,无法将溶栓药均匀、充分的释放到血栓周围,溶栓药物与血栓接触面积小,临床疗效不满意(图2)。

6、截至目前,国内外缺乏专门用于脑静脉系统接触性溶栓的侧孔导管。相比动脉内血栓,颅内静脉血栓往往形成的范围较广泛且负荷量较大,常常同时累及多个静脉窦。因此,研发专门适用于脑静脉系统的多侧孔导管,快速清除血栓、改善血流、恢复静脉再通,成为救治重症脑静脉血栓患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7、基于此,提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静脉窦血栓多侧孔介入导管和静脉窦血栓溶栓装置,其能够将药物在血栓内多部位释放,使溶栓药物与血栓多部位,充分接触,大幅度提高溶栓药物与血栓的接触面积。

2、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静脉窦血栓多侧孔介入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和多个微管,导管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开孔,多个所述微管均设置于所述导管本体内,每个所述微管上均设置有多个药物流动孔,多个所述微管上的多个所述药物流动孔与所述多个开孔一一对应。

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所述微管上的相邻两个所述药物流动孔交错设置。

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管本体开设有多个开孔的位置的横截面中,多个所述药物流动孔沿所述导管本体的周向设置。

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微管绕所述导管本体的周向环形设置,并形成容纳导丝的导丝腔。

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管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压力传感段、药物溶出段和药物注入段,所述药物溶出段设置有多个所述开孔,多个所述开孔与多个所述微管上的多个所述药物流动孔一一对应。

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力传感段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9、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静脉窦血栓溶栓装置,其包括前述实施方式所述的静脉窦血栓多侧孔介入导管。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其还包括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与压力传感器电连接。

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其还包括压力泵和流量计,所述压力泵和所述流量计均与导管本体的药物注入段连接,并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

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其还包括阀门,所述阀门与所述导管本体的药物注入段连接。

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微管,且每个微管上的多个药物流动孔与导管本体上的多个开孔一一对应,介入能够再多个位点释放药物,且每个位点释放的药物的速度以及含量基本相同,继而提升溶栓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脉窦血栓多侧孔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本体和多个微管,导管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开孔,多个所述微管均设置于所述导管本体内,每个所述微管上均设置有多个药物流动孔,多个所述微管上的多个所述药物流动孔与所述多个开孔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窦血栓多侧孔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微管上的相邻两个所述药物流动孔交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窦血栓多侧孔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开设有多个开孔的位置的横截面中,多个所述药物流动孔沿所述导管本体的周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窦血栓多侧孔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微管绕所述导管本体的周向环形设置,并形成容纳导丝的导丝腔。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静脉窦血栓多侧孔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压力传感段、药物溶出段和药物注入段,所述药物溶出段设置有多个所述开孔,多个所述开孔与多个所述微管上的多个所述药物流动孔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脉窦血栓多侧孔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段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7.一种静脉窦血栓溶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窦血栓多侧孔介入导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静脉窦血栓溶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与压力传感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静脉窦血栓溶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压力泵和流量计,所述压力泵和所述流量计均与导管本体的药物注入段连接,并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静脉窦血栓溶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阀门,所述阀门与所述导管本体的药物注入段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脉窦血栓多侧孔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本体和多个微管,导管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开孔,多个所述微管均设置于所述导管本体内,每个所述微管上均设置有多个药物流动孔,多个所述微管上的多个所述药物流动孔与所述多个开孔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窦血栓多侧孔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微管上的相邻两个所述药物流动孔交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窦血栓多侧孔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开设有多个开孔的位置的横截面中,多个所述药物流动孔沿所述导管本体的周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窦血栓多侧孔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微管绕所述导管本体的周向环形设置,并形成容纳导丝的导丝腔。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静脉窦血栓多侧孔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包括依次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训明周陈姜慧敏姜缪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