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用支撑架自适应管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8092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1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管线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机器人用支撑架自适应管夹结构,包括上管夹、下管夹、活动紧固件,上管夹设置在下管夹上侧,上管夹两侧设有活动紧固件由上而下连接下管夹,所述的上管夹底部中心设有上管夹槽,上管夹的两侧设有上连接块,上连接块中设有两个上插孔,所述的下管夹顶部中心设有下管夹槽,下管夹槽底部设有固定孔,下管夹的两侧设有下连接块,下连接块中设有两个下插孔。本技术采用螺栓将管夹上下两部分组合,可针对不同管径大小进行自适应调节,在机器人管线包维护与组装中带来便利,能有效的固定住管子,防止器发生位于或晃动,同时简化了管夹更换的步骤,维护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管线包,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用支撑架自适应管夹结构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机器人管线包是一种自动化生产设备,能够通过多个机器人协同工作,完成从物料输送、加工、组装到包装的全过程。相较于传统的生产方式,机器人管线包能够让自动化生产更易于操作与掌控,通过人机交互界面、自动化控制系统、数据化管理和远程监控和维护等方式,实现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人工成本,保证工人的安全和健康。同时,机器人管线包还能够让自动化生产更易于操作与掌控。

2、现有的一种管夹,公告号为cn218378045u,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其中,第一夹片包括第一弧形夹持部、连接于第一弧形夹持部长度方向上一端的第一连接耳和设置于第一弧形夹持部长度方向上另一端的连接孔,第二夹片包括第二弧形夹持部、连接于第二弧形夹持部长度方向上一端的第二连接耳和设置于第二弧形夹持部长度方向上另一端的弯折耳,第一弧形夹持部与第二弧形夹持部共同围设出用于容纳管件的空间;弯折耳穿过连接孔,并向其自身的根部弯折,以使第一夹片与第二夹片转动连接;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用于将管件固定于目标位置。

3、但是,还有以下问题:

4、该种管夹,只适用于某一种规格尺寸下的支撑架,在机器人管线包维护与组装中存在诸多不便,更换时相应型号的匹配,维护成本和操作不便性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器人用支撑架自适应管夹结构,将管夹拆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摆脱了单侧尺寸局限的限制,能更好的与对应型号的管子进行匹配,同时降低了更换频率,减少了了维护成本,操作方便。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用支撑架自适应管夹结构,包括上管夹、下管夹、活动紧固件,所述的上管夹设置在下管夹上侧,所述的上管夹两侧设有活动紧固件由上而下连接下管夹。

3、优选的,所述的上管夹包括上管夹槽、上连接块、上插孔,所述的上管夹底部中心设有上管夹槽,上管夹的两侧设有上连接块,所述的上连接块中设有两个上插孔。

4、优选的,所述的上插孔内部设有螺纹。

5、优选的,所述的下管夹包括下管夹槽、固定孔、下连接块、下插孔,所述的下管夹顶部中心设有下管夹槽,所述的下管夹槽底部设有固定孔,所述的下管夹的两侧设有下连接块,所述的下连接块中设有两个下插孔。

6、优选的,所述的活动紧固件为内六角不锈钢螺栓,所述的活动紧固件通过上插孔和下插孔将管夹结构自适应固定。

7、优选的,所述的下管夹底部设有两个固定孔,通过固定螺栓将该结构连接在管线包固定座上。

8、优选的,所述的上管夹与下管夹主体材料为不锈钢材质。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机器人用支撑架自适应管夹结构,采用六角不锈钢螺栓将管夹上下两部分组合,可针对不同管径大小进行自适应调节,该管夹结构打破了一种管夹只适用于一种尺寸规格的支撑架的局限性,在机器人管线包维护与组装中带来便利,能有效的固定住管子,防止器发生位于或晃动,同时简化了管夹更换的步骤,维护了使用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用支撑架自适应管夹结构,包括上管夹(1)、下管夹(2)、活动紧固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管夹(1)设置在下管夹(2)上侧,所述的上管夹(1)两侧设有活动紧固件(3)由上而下连接下管夹(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用支撑架自适应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管夹(1)包括上管夹槽(11)、上连接块(12)、上插孔(13),所述的上管夹(1)底部中心设有上管夹槽(11),上管夹(1)的两侧设有上连接块(12),所述的上连接块(12)中设有两个上插孔(1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用支撑架自适应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插孔(13)内部设有螺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用支撑架自适应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管夹(2)包括下管夹槽(21)、固定孔(22)、下连接块(23)、下插孔(24),所述的下管夹(2)顶部中心设有下管夹槽(21),所述的下管夹槽(21)底部设有固定孔(22),所述的下管夹(2)的两侧设有下连接块(23),所述的下连接块(23)中设有两个下插孔(2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用支撑架自适应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紧固件(3)为内六角不锈钢螺栓,所述的活动紧固件通过上插孔(13)和下插孔(24)将管夹结构自适应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用支撑架自适应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管夹(2)底部设有两个固定孔(22),通过固定螺栓将该结构连接在管线包固定座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用支撑架自适应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管夹(1)与下管夹(2)主体材料为不锈钢材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用支撑架自适应管夹结构,包括上管夹(1)、下管夹(2)、活动紧固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管夹(1)设置在下管夹(2)上侧,所述的上管夹(1)两侧设有活动紧固件(3)由上而下连接下管夹(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用支撑架自适应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管夹(1)包括上管夹槽(11)、上连接块(12)、上插孔(13),所述的上管夹(1)底部中心设有上管夹槽(11),上管夹(1)的两侧设有上连接块(12),所述的上连接块(12)中设有两个上插孔(1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用支撑架自适应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插孔(13)内部设有螺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用支撑架自适应管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管夹(2)包括下管夹槽(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强王昭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釜菱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