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热柔性管和刚性管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8069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供热柔性管和刚性管的连接结构,属于供热管道连接技术领域;本结构是在钢制转换件与双承口连接的一端设有焊环,焊环外露部分的长度大于承插在双承口内的长度;保温球墨铸铁管插口端与双承口通过自锚结构连接;位于双承口内的钢制转换件端部与温球墨铸铁管端部之间预留有空隙;空隙的长度、钢制转换件承插在双承口内的长度、保温球墨铸铁管自锚连接在双承口内的长度均相等;本技术有效防止预制保温钢管和预制保温球墨铸铁管连接处在操作态时吸收钢管热位移,回冷态时保障铸管与钢管连接处不拉脱,保障了供热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供热管道连接,具体为一种供热柔性管和刚性管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供热领域已出现一种新兴供热体系,预制保温球墨铸铁管+预制保温钢管的刚柔并济管系,该管系采用球墨铸铁管做为长直管系,减小管系应力,在转弯、三通、阀门等特殊节点设置钢管,用钢管的摩檫力抵消管道位移。该管系的关键点是在预制保温钢管和预制保温球墨铸铁管的连接处,目前,该连接处采用钢制转化件和双承套做法,连接处冷态和热态管道位移较大,且在管系回冷态时,承插口处管线容易拉脱,造成泄露事故,影响供热的安全性和供热管线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供热柔性管和刚性管的连接结构。解决管系回冷态时,柔性接口的承插口处出现管线拉脱的问题,保障供热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供热柔性管和刚性管的连接结构,包括保温球墨铸铁管和钢制转换件,所述保温球墨铸铁管插口端与钢制转换件的一端通过双承口连接,钢制转换件的另一端连接有钢管;所述钢制转换件与双承口连接的一端外壁设置有焊环,焊环的一部分承插在双承口内,焊环外露部分的长度大于承插在双承口内的长度;保温球墨铸铁管插口端与双承口的连接处设置有自锚件,保温球墨铸铁管插口端与双承口通过自锚结构连接;位于双承口内的钢制转换件端部与温球墨铸铁管端部之间预留有空隙;空隙的长度、钢制转换件承插在双承口内的长度、保温球墨铸铁管自锚连接在双承口内的长度均相等。

4、进一步的,双承口与保温球墨铸铁管插口端自锚连接处、双承口与钢制转换件承插处均设置有密封胶圈。

5、进一步的,双承口的长度≥900mm;焊环的长度≥700mm。

6、更进一步的,焊环的承插在双承口内的长度为300mm,焊环外露部分的长度为400mm。

7、更进一步的,空隙的长度、保温球墨铸铁管自锚连接在双承口内的长度均为300mm。

8、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9、本技术通过焊环外露部分的长度大于承插在双承口内的长度,位于双承口内的钢制转换件端部与温球墨铸铁管端部之间预留有空隙;空隙的长度、钢制转换件承插在双承口内的长度、保温球墨铸铁管自锚连接在双承口内的长度均相等;该连接结构下可以吸收钢管的热膨胀量,钢制转换件外部预留的焊环防止钢制转换件与胶圈脱离。钢制转换件与双承口采用普通接口承插,用以吸收位移;球墨铸铁管与双承口采用自锚接口,胶圈密封,防止回冷态时拉脱。

10、本技术可以有效防止预制保温钢管和预制保温球墨铸铁管连接处在操作态时吸收钢管热位移,回冷态时保障铸管与钢管连接处不拉脱,保障供热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热柔性管和刚性管的连接结构,包括保温球墨铸铁管(1)和钢制转换件(2),所述保温球墨铸铁管(1)插口端与钢制转换件(2)的一端通过双承口(3)连接,钢制转换件(2)的另一端连接有钢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制转换件(2)与双承口(3)连接的一端外壁设置有焊环(5),焊环(5)的一部分承插在双承口(3)内,焊环(5)外露部分的长度大于承插在双承口(3)内的长度;保温球墨铸铁管(1)插口端与双承口(3)的连接处设置有自锚件(6),保温球墨铸铁管(1)插口端与双承口(3)通过自锚结构连接;位于双承口(3)内的钢制转换件(2)端部与温球墨铸铁管(1)端部之间预留有空隙(7);空隙(7)的长度、钢制转换件(2)承插在双承口(3)内的长度、保温球墨铸铁管(1)自锚连接在双承口(3)内的长度均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热柔性管和刚性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双承口(3)与保温球墨铸铁管(1)插口端自锚连接处、双承口(3)与钢制转换件(2)承插处均设置有密封胶圈(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热柔性管和刚性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双承口(3)的长度≥900mm;焊环(5)的长度≥70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供热柔性管和刚性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焊环(5)的承插在双承口(3)内的长度为300mm,焊环(5)外露部分的长度为40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供热柔性管和刚性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空隙(7)的长度、保温球墨铸铁管(1)自锚连接在双承口(3)内的长度均为300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热柔性管和刚性管的连接结构,包括保温球墨铸铁管(1)和钢制转换件(2),所述保温球墨铸铁管(1)插口端与钢制转换件(2)的一端通过双承口(3)连接,钢制转换件(2)的另一端连接有钢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制转换件(2)与双承口(3)连接的一端外壁设置有焊环(5),焊环(5)的一部分承插在双承口(3)内,焊环(5)外露部分的长度大于承插在双承口(3)内的长度;保温球墨铸铁管(1)插口端与双承口(3)的连接处设置有自锚件(6),保温球墨铸铁管(1)插口端与双承口(3)通过自锚结构连接;位于双承口(3)内的钢制转换件(2)端部与温球墨铸铁管(1)端部之间预留有空隙(7);空隙(7)的长度、钢制转换件(2)承插在双承口(3)内的长度、保温球墨铸铁管(1)自锚连接在双承口(3)内的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雄倪玖欣刘欢王宇峰赵杨波郭彬李毅杰杨永明李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