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合供热管系接口保温外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8063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联合供热管系接口保温外护结构,属于管道保温结构技术领域;本结构是在钢制转换件外部保温层与双承口外部保温层外设置内外双层热收缩带,外层热收缩带将内层热收缩带两端完全覆盖,外层热收缩带搭接在内层热收缩带外部的长度≥200mm;内层热收缩带两端搭接在钢制转换件外部保温层和双承口外部保温层上的长度≥200mm;内外双层热收缩带外部设置挤塑板管壳;挤塑板管壳与钢制转换件通过不锈钢束紧卡箍固定;本技术解决了管道接口在出现大位移时保温外护失效的问题;保障了供热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管道保温结构,具体为一种联合供热管系接口保温外护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供热领域已出现一种新兴供热体系,预制保温球墨铸铁管+预制保温钢管的刚柔并济管系,该管系采用球墨铸铁管做为长直管系,减小管系应力,在转弯、三通、阀门等特殊节点设置钢管,用钢管的摩檫力抵消管道位移。其关键点是在预制保温钢管和预制保温球墨铸铁管的连接处,目前,该连接处采用钢制转化件和双承套做法,连接处冷态和热态管道位移较大,如采用传统的聚氨酯发泡+电熔焊套的硬质保温外护,保温层无法和管道的位置匹配,导致保温层和外护层破坏失效,影响供热的经济性和供热管线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联合供热管系接口保温外护结构。解决管道接口在出现大位移时保温外护失效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联合供热管系接口保温外护结构,包括保温球墨铸铁管和钢制转换件,所述保温球墨铸铁管插口端与钢制转换件通过双承口连接,所述钢制转换件和双承口外部均设置有保温层;所述钢制转换件外部保温层与双承口外部保温层外设置有内外双层热收缩带,外层热收缩带将内层热收缩带两端完全覆盖,外层热收缩带搭接在内层热收缩带外部的长度≥200mm;内层热收缩带两端搭接在钢制转换件外部保温层和双承口外部保温层上的长度≥200mm;内外双层热收缩带外部设置挤塑板管壳;挤塑板管壳与钢制转换件通过不锈钢束紧卡箍固定。

4、进一步的,在钢制转换件保温层与双承口保温层接头处设置有橡塑保温层,所述橡塑保温层紧贴在钢制转换件接口端外壁;内层热收缩带将所述的橡塑保温层完全覆盖。

5、更进一步,所述橡塑保温层为b1级橡塑保温材料。

6、进一步的,外层热收缩带和内层热收缩带的厚度均为2-3mm。

7、进一步的,所述挤塑板管壳的厚度为100-120mm,长度≥1200mm。

8、进一步的,挤塑板管壳与钢制转换件两端均通过一不锈钢束紧卡箍固定。

9、进一步的,钢制转换件和双承口外部设置有保温层均为气凝胶毡复合橡胶套结构。

10、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11、本技术通过在钢制转化件和双承口处保温接头处保温材料采用b1级橡塑保温,保温层外设置两层热收缩带,每层每边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热收缩带外部设置一层挤塑板管壳,挤塑板管壳采用b1级,密度70~80kg/m³,抗压强度不小于250kpa,应具有防水、不降解性能,挤塑板管壳与管道采用不锈钢束紧卡箍固定。上述保温外护结构可以有效防止预制保温钢管和预制保温球墨铸铁管的连接处在管道发生位移时出现损坏失效,保障了供热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联合供热管系接口保温外护结构,包括保温球墨铸铁管(1)和钢制转换件(2),所述保温球墨铸铁管(1)插口端与钢制转换件(2)通过双承口(3)连接,所述钢制转换件(2)和双承口(3)外部均设置有保温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制转换件(2)外部保温层与双承口(3)外部保温层外设置有内外双层热收缩带,外层热收缩带(5)将内层热收缩带(6)两端完全覆盖,外层热收缩带(5)搭接在内层热收缩带(6)外部的长度≥200mm;内层热收缩带(6)两端搭接在钢制转换件(2)外部保温层和双承口(3)外部保温层上的长度≥200mm;内外双层热收缩带外部设置挤塑板管壳(7);挤塑板管壳(7)与钢制转换件(2)通过不锈钢束紧卡箍(8)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合供热管系接口保温外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钢制转换件(2)保温层与双承口(3)保温层接头处设置有橡塑保温层(9),所述橡塑保温层(9)紧贴在钢制转换件(2)接口端外壁;内层热收缩带(6)将所述的橡塑保温层(9)完全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联合供热管系接口保温外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塑保温层(9)为B1级橡塑保温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合供热管系接口保温外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外层热收缩带(5)和内层热收缩带(6)的厚度均为2-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合供热管系接口保温外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塑板管壳(7)的厚度为100-120mm,长度≥12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合供热管系接口保温外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挤塑板管壳(7)与钢制转换件(2)两端均通过一不锈钢束紧卡箍(8)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合供热管系接口保温外护结构,其特征在于,钢制转换件(2)和双承口(3)外部设置有保温层(4)均为气凝胶毡复合橡胶套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合供热管系接口保温外护结构,包括保温球墨铸铁管(1)和钢制转换件(2),所述保温球墨铸铁管(1)插口端与钢制转换件(2)通过双承口(3)连接,所述钢制转换件(2)和双承口(3)外部均设置有保温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制转换件(2)外部保温层与双承口(3)外部保温层外设置有内外双层热收缩带,外层热收缩带(5)将内层热收缩带(6)两端完全覆盖,外层热收缩带(5)搭接在内层热收缩带(6)外部的长度≥200mm;内层热收缩带(6)两端搭接在钢制转换件(2)外部保温层和双承口(3)外部保温层上的长度≥200mm;内外双层热收缩带外部设置挤塑板管壳(7);挤塑板管壳(7)与钢制转换件(2)通过不锈钢束紧卡箍(8)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合供热管系接口保温外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钢制转换件(2)保温层与双承口(3)保温层接头处设置有橡塑保温层(9),所述橡塑保温层(9)紧贴在钢制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雄倪玖欣薛岑王伟王鹏辉张明博余国强李菊花狄艺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