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SKQ1在抑制线粒体自噬和制备抑制线粒体自噬相关产品中的应用制造技术_技高网

SKQ1在抑制线粒体自噬和制备抑制线粒体自噬相关产品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7436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SKQ1在抑制线粒体自噬和制备抑制线粒体自噬相关产品中的应用,涉及生物技术领域。该应用具体包括如下(Ⅰ)~(Ⅴ)任一项:(Ⅰ)制备用于治疗线粒体损伤相关疾病的药物,所述线粒体损伤包括线粒体自噬导致的损伤;(Ⅱ)非诊断和治疗目的地抑制线粒体自噬;(Ⅲ)制备用于抑制线粒体自噬的制剂;(Ⅳ)非诊断和治疗目的地抑制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Ⅴ)制备用于抑制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制剂。其中SKQ1能有效抑制线粒体自噬过度,缓解相关疾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尤其是涉及一种skq1在抑制线粒体自噬和制备抑制线粒体自噬相关产品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影响和损害线粒体功能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三个方面,营养缺乏、环境毒素和氧化损伤。外因或内因导致的线粒体基因突变可使线粒体某些蛋白无法发挥正常功能,表现为呼吸链功能障碍,atp产量下降,导致线粒体基质中的电子增多,易与氧气结合生成超氧阴离子(活性氧的一种形式),活性氧的增多打破氧化还原反应的稳态,导致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触发线粒体自噬,清除受损线粒体,以保证健康线粒体数量和稳态平衡。但线粒体自噬过度则会降解正常的线粒体,从而引起细胞凋亡或死亡。眼睛作为代谢活跃的组织对线粒体的损伤更加敏感,如角膜、晶状体、睫状体、视网膜和视神经。原发性线粒体疾病的典型表现通常影响:(1)外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营养不良,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变性;(2)内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青光眼,莱伯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病变(adoa);(3)眼前节病变:角膜病,青光眼;(4)眼外肌病变:上睑下垂,眼麻痹,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5)大脑皮层和/或白质,导致视野缺陷和高级视觉加工障碍。上述疾病中,线粒体自噬过度激活是导致病变的重要原因,然而目前针对线粒体自噬的药物并不多见。

2、目前靶向线粒体自噬的小分子药物并不多见。同时现有的靶向线粒体药物效果不理想,可能是由于特异性较弱,定位到线粒体的局部浓度偏低导致,而如果加大剂量则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因此,开发新的能够缓解线粒体自噬过度激活导致的疾病的药物是目前市场需要的。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skq1在抑制线粒体自噬和制备抑制线粒体自噬相关产品中的应用,skq1能有效抑制线粒体自噬过度,缓解相关疾病。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特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skq1在如下(ⅰ)~(ⅴ)任一项中的应用:

4、(ⅰ)制备用于治疗线粒体损伤相关疾病的药物,所述线粒体损伤包括线粒体自噬导致的损伤;

5、(ⅱ)非诊断和治疗目的地抑制线粒体自噬;

6、(ⅲ)制备用于抑制线粒体自噬的制剂;

7、(ⅳ)非诊断和治疗目的地抑制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

8、(ⅴ)制备用于抑制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制剂。

9、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线粒体损伤相关疾病包括外视网膜损伤性疾病、内视网膜损伤性疾病、眼前节损伤性疾病、眼外肌损伤性疾病、大脑皮层病变和脑白质病变中的至少一种;

10、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视网膜损伤性疾病包括网膜色素变性、黄斑营养不良、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变性中的至少一种;

11、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视网膜损伤性疾病包括视神经萎缩、青光眼、莱伯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和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病变中的至少一种;

12、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眼前节损伤性疾病包括遗传性和非遗传性角膜病变;

13、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眼外肌损伤性疾病包括上睑下垂、眼麻痹和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中的至少一种;

14、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大脑皮层病变和所述脑白质病变包括脑损伤引起的视野缺陷和高级视觉加工障碍。

15、可选的实施方式中,(ⅱ)和(ⅲ)中的所述抑制线粒体自噬分别独立的包括体外抑制细胞中的线粒体自噬。

16、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细胞包括hek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至少一种;

17、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皮肤成纤维细胞包括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和/或莱伯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

18、可选的实施方式中,(ⅳ)和(ⅴ)中的所述抑制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分别独立的包括体外抑制细胞中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

19、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细胞包括hek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至少一种;

20、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皮肤成纤维细胞包括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和/或莱伯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

21、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包括使细胞与skq1充分接触。

22、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细胞与skq1充分接触包括使用终浓度10~50nm的skq1处理细胞。

23、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细胞与skq1充分接触包括使用终浓度10~50nm的skq1处理细胞,再使用终浓度100~300μm的skq1处理细胞。

24、可选的实施方式中,(ⅳ)和(ⅴ)中的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分别独立的包括pink1、bnip3和lc3b中的至少一种。

25、可选的实施方式中,(ⅲ)和(ⅴ)中的制剂中,skq1的工作浓度分别独立的为10~50nm;或分别独立的为100~300μm。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7、skq1为脂质醌衍生阳离子,使用skq1抑制线粒体自噬拥有以下优势:1)靶向线粒体效率极高。skq1有两个特性,一是亲心磷脂性,而心磷脂更多的存在于线粒体膜,因此在细胞中,skq1更倾向于和线粒体结合,而和其他细胞器结合很少;二是亲负电荷性,线粒体为一类特殊细胞器,其内、外膜形成电势差,这种膜电位有利于吸引skq1于之结合。2)可重复利用性。在线粒体损伤严重,胞质处于高氧自由基的情况下,skq1可被氧化,而当线粒体功能改善,胞质处于低氧自由基状态时,skq1还可被电子传递链还原,之后如果线粒体再次损伤,skq1可重复利用,大大提高治疗效率;3)安全性高。skq1的高靶向性和重复利用性使得其有效浓度更低,对细胞和组织损伤极小,因此有着更高的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SKQ1在如下(Ⅰ)~(Ⅴ)任一项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粒体损伤相关疾病包括外视网膜损伤性疾病、内视网膜损伤性疾病、眼前节损伤性疾病、眼外肌损伤性疾病、大脑皮层病变和脑白质病变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Ⅱ)和(Ⅲ)中的所述抑制线粒体自噬分别独立的包括体外抑制细胞中的线粒体自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包括HEK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Ⅳ)和(Ⅴ)中的所述抑制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分别独立的包括体外抑制细胞中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包括HEK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细胞与SKQ1充分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与SKQ1充分接触包括使用终浓度10~50nM的SKQ1处理细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Ⅳ)和(Ⅴ)中的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分别独立的包括PINK1、BNIP3和LC3B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Ⅲ)和(Ⅴ)中的制剂中,SKQ1的工作浓度分别独立的为10~50nM;或分别独立的为100~300μM。

...

【技术特征摘要】

1.skq1在如下(ⅰ)~(ⅴ)任一项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粒体损伤相关疾病包括外视网膜损伤性疾病、内视网膜损伤性疾病、眼前节损伤性疾病、眼外肌损伤性疾病、大脑皮层病变和脑白质病变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ⅱ)和(ⅲ)中的所述抑制线粒体自噬分别独立的包括体外抑制细胞中的线粒体自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包括hek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ⅳ)和(ⅴ)中的所述抑制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分别独立的包括体外抑制细胞中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博姚舜许瑾韩金凤杨名珠郭庆歌李亚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立眼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