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1,5-环辛二烯(乙酰丙酮)铱(I)的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1,5-环辛二烯(乙酰丙酮)铱(I)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7416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镀膜沉积源前驱体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1,5‑环辛二烯(乙酰丙酮)铱(I)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三氯化铱、乙酰丙酮和碳酸氢钠混合进行第一配位反应,得到中间体Na[Ir(acac)<subgt;2</subgt;Cl<subgt;2</subgt;],然后再与1,5‑环辛二烯通过一锅煮反应进行第二配位反应,得到1,5‑环辛二烯(乙酰丙酮)铱(I)。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步骤少,易操作,后处理简单,产物的纯度高,产率高;并且对设备要求不高,反应物用量可以达到百克级,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实施例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制备1,5‑环辛二烯(乙酰丙酮)铱(I),产率≥99.1%,产品纯度≥99.5%,相较现有技术产率存在明显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镀膜沉积源前驱体制备,尤其涉及一种1,5-环辛二烯(乙酰丙酮)铱(i)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铱在元素周期表77号元素,原子量为192.2,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f145d76s2,密度为22.4g/cm3,熔点为2454℃,铱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贵金属铱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这种性能主要基于其能形成一层氧化层,这层氧化层在高温下升华比较慢,能阻止氧化的进一步发生。同时,铱的高温化学惰性也比较好,在高温2100℃下,它依然能够保持很低的氧渗透率。鉴于铱的特性,其在航天、汽车、航海等高
具有很大应用前景。尤其是乙酰丙酮类的铱化合物可作为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化学沉积(mocvd)的前驱体,在金属、非金属表面,形状复杂工件表面,通过控制膜的组成及晶型沉积出致密、结合力好的镀层。

2、1,5-环辛二烯(乙酰丙酮)铱(i)可作为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所用的镀膜沉积源前驱体,具有很好的挥发性、热稳定性,可使镀膜厚度均匀,得到高品质的铱膜。

3、对于1,5-环辛二烯(乙酰丙酮)铱(i)的合成,vikulova等(journal ofcoordination chemistry,2016,1)报道了一种合成方法,其中将3.85g[ir(cod)cl]2和1.4ml乙酰丙酮溶于60ml乙醚中,再加入1m氢氧化钾,有黄色物质产生后,再次加入63ml的蒸馏水,搅拌过夜,过滤,用己烷重结晶,得到[ir(cod)(acac)]产物,产率98%。此方法适合实验室内小批量制备,且以[ir(cod)cl]2为原料,价格昂贵,合成周期也长。morozova等(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2009,1,261)以h2ircl6与1,5-环辛二烯(cod)在乙醇做溶剂下,回流反应生成[ir(cod)cl]2;再与hacac反应,乙醚作为溶剂,并加入koh水溶液加热反应,得到目标产物[ir(cod)(acac)],产率75%。该方法分成两步合成,步骤繁琐,产率偏低。 and kühn等(inorganic chemistry,2014,53,12767)以[ir(cod)cl]2和hacac为原料,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回流反应得到目标产物,产率72%。此方法选用二甲基甲酰胺作溶剂,温度要求高,且产率偏低。

4、以上文献报道的方法基本都是实验室小批量合成方法,都是以乙醚或者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溶剂,制备方法都是实验室级,量小,步骤多,处理繁琐,产率为79~90%不等,操作不合适批量化生产。随着1,5-环辛二烯(乙酰丙酮)铱(i)在工业中被广泛的应用,使用的量越来越大,小批量实验室合成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5、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对设备要求低,收率高,易操作,产品批次稳定,适合工业化批量生产的1,5-环辛二烯(乙酰丙酮)铱(i)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1,5-环辛二烯(乙酰丙酮)铱(i)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收率高,产品质量稳定,适合进行工业化批量生产。

2、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1,5-环辛二烯(乙酰丙酮)铱(i)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将三氯化铱、乙酰丙酮和碳酸氢钠混合进行第一配位反应,得到na[ir(acac)2cl2];

5、将na[ir(acac)2cl2]、1,5-环辛二烯和醇类溶剂混合进行第二配位反应,得到1,5-环辛二烯(乙酰丙酮)铱(i)。

6、优选的,所述三氯化铱以水合三氯化铱的形式使用;所述三氯化铱和乙酰丙酮的物质的量比为1:(2~5)。

7、优选的,所述碳酸氢钠以碳酸氢钠水溶液的形式使用;所述碳酸氢钠水溶液的浓度为0.5~2.0mol/l;所述三氯化铱和碳酸氢钠的摩尔比为1:(1.5~2.5)。

8、优选的,所述第一配位反应的温度为80~100℃,反应时间为4~6h;所述第一配位反应在保护气氛下进行。

9、优选的,所述第一配位反应完成后,还包括将所得反应液冷却后去除部分溶剂,然后进行过滤和干燥,得到所述na[ir(acac)2cl2];将过滤所得母液中的贵金属铱进行回收。

10、优选的,所述na[ir(acac)2cl2]和1,5-环辛二烯的物质的量比为1:(2~6)。

11、优选的,所述醇类溶剂为乙醇。

12、优选的,所述第二配位反应的温度为85~100℃,反应时间为3~5h;所述第二配位反应在保护气氛下进行。

13、优选的,所述第二配位反应完成后,还包括将所得反应液冷却后去除部分溶剂,然后进行过滤和干燥,得到1,5-环辛二烯(乙酰丙酮)铱(i);将过滤所得母液中的贵金属铱进行回收。

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1,5-环辛二烯(乙酰丙酮)铱(i)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三氯化铱、乙酰丙酮和碳酸氢钠混合进行第一配位反应,得到na[ir(acac)2cl2];将na[ir(acac)2cl2]、1,5-环辛二烯和醇类溶剂混合进行第二配位反应,得到1,5-环辛二烯(乙酰丙酮)铱(i)。本专利技术使用基础化合物三氯化铱和乙酰丙酮在碱性条件下,通过配位反应得到中间体na[ir(acac)2cl2],然后再与1,5-环辛二烯配位反应得到1,5-环辛二烯(乙酰丙酮)铱(i)纯品。本专利技术以na[ir(acac)2cl2]为中间体合成1,5-环辛二烯(乙酰丙酮)铱(i),和传统以1,5-环辛二烯氯化铱为中间体的方法相比,一方面na[ir(acac)2cl2]的纯度更高,收率高,并且合成步骤简单,能够大大的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使用新型中间体na[ir(acac)2cl2]为反应原料,直接与1,5-环辛二烯通过一锅煮反应就能生产高纯度的1,5-环辛二烯(乙酰丙酮)铱(i),后处理简单,又极大的缩减了反应时间。

1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步骤少,易操作,对设备要求不高,反应物用量可以达到百克级,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实施例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仅需3~5h即可实现1,5-环辛二烯(乙酰丙酮)铱(i)的顺利合成,反应时间短,且所得1,5-环辛二烯(乙酰丙酮)铱(i)的产率≥99.1%,产品纯度≥99.5%,相较现有技术产率存在明显提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1,5-环辛二烯(乙酰丙酮)铱(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氯化铱以水合三氯化铱的形式使用;所述三氯化铱和乙酰丙酮的摩尔比为1:(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氢钠以碳酸氢钠水溶液的形式使用;所述碳酸氢钠水溶液的浓度为0.5~2.0mol/L;所述三氯化铱和碳酸氢钠的摩尔比为1:(1.5~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位反应的温度为80~100℃,反应时间为4~6h;所述第一配位反应在保护气氛下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位反应完成后,还包括将所得反应液冷却后去除部分溶剂,然后进行过滤和干燥,得到所述Na[Ir(acac)2Cl2];将过滤所得母液中的贵金属铱进行回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a[Ir(acac)2Cl2]和1,5-环辛二烯的物质的量比为1:(2~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类溶剂为乙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位反应的温度为85~100℃,反应时间为3~5h;所述第二配位反应在保护气氛下进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位反应完成后,还包括将所得反应液冷却后去除部分溶剂,然后进行过滤和干燥,得到1,5-环辛二烯(乙酰丙酮)铱(I);将过滤所得母液中的贵金属铱进行回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5-环辛二烯(乙酰丙酮)铱(i)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氯化铱以水合三氯化铱的形式使用;所述三氯化铱和乙酰丙酮的摩尔比为1:(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氢钠以碳酸氢钠水溶液的形式使用;所述碳酸氢钠水溶液的浓度为0.5~2.0mol/l;所述三氯化铱和碳酸氢钠的摩尔比为1:(1.5~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位反应的温度为80~100℃,反应时间为4~6h;所述第一配位反应在保护气氛下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位反应完成后,还包括将所得反应液冷却后去除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彩先常桥稳陈力晏彩芬朱武勋姜婧刘伟平余娟高安丽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贵金属实验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