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叠片BMS硬件结构、电池包及动力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6716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3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立式叠片BMS硬件结构、电池包及动力设备;其中,BMS硬件结构包括主壳体、主板和从板;主板和从板依次竖直叠放于主壳体内,通过定位组件与主壳体固定,且主板和从板之间、相邻从板之间设置有绝缘隔离件;由于主板和多个从板能够放置于同一个壳体内,相较于传统一主两从式的BMS硬件结构使用三个外壳,能够大幅降低外壳的成本,同时节省了占用的空间,使BMS硬件结构的空间利用率更高,满足空间利用率最大化的需求,并且满足在电池包中空间排布的要求,有利于实现电池包能量密度的提升;主板和相邻从板之间通过绝缘隔离件进行隔离,能够有利于从板的散热和绝缘,进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具体地,涉及一种立式叠片bms硬件结构及具有该bms硬件结构的电池包、动力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零部件的动力电池系统,其主要为电动汽车提供能源。电池管理系统bms则主要监控电池系统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为电动汽车的充电、续航里程计算、能量管理等提供主要依据。

2、当前电池包及整车追求空间利用率最大化、最优质量密度,留给bms的布置空间有限。当前bms硬件结构主流方案有一主多从式和集成式两种;但两种现有结构均存在不足之处。其中,一主多从式bms硬件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安装三个外壳,但多个外壳的使用则导致外壳成本高,并且占用空间较大;而集成式bms硬件结构会导致板子的尺寸过大,虽然节省了外壳成本,但由于其尺寸较大,不能满足电池包中空间排布的要求。因此在现有技术中,无论是一主多从式bms硬件结构或是集成式bms硬件结构,都存在主板、从板的尺寸及空间上的分布均不够合理,无法克服占用空间较大,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立式叠片bms硬件结构,包括:主壳体、主板和从板;其中,

3、所述主壳体的内部设有定位组件;所述主板和所述从板依次竖直叠放于所述主壳体内,通过所述定位组件与所述主壳体固定,且所述主板和所述从板之间设置有绝缘隔离件;和/或,当所述从板设有多个时,相邻所述从板之间设置有所述绝缘隔离件。

4、在本技术的方案中,主板和多个从板能够叠放于同一个壳体内,相较于传统一主两从式的bms硬件结构使用三个外壳,能够大幅降低外壳的成本,同时相较于集成式bms硬件结构,主板的尺寸不会过大,节省了占用的空间,使bms硬件结构的空间利用率更高,满足空间利用率最大化的需求,并且满足在电池包中空间排布的要求,有利于实现电池包能量密度的提升;主板和相邻从板之间通过绝缘隔离件进行隔离,能够有利于从板的散热和绝缘,进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5、在上述立式叠片bms硬件结构的优选方案中,所述主壳体包括:下壳体和上壳体;其中,

6、所述下壳体的侧壁的边角位置为向内凸出的弧形壁,且内底壁边缘设置有多个定位组件;所述主板和所述从板均设有定位孔,并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定位组件;所述绝缘隔离件套设于所述定位组件外部;所述上壳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壳体。

7、在上述立式叠片bms硬件结构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柱和定位螺栓;所述定位柱分别设置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边缘,所述主板和所述从板分别通过定位孔套设于所述定位柱,所述绝缘隔离件套设于所述定位柱外壁,所述定位螺栓旋接于所述定位柱的顶部,将所述主板和所述从板固定在所述定位柱上。

8、在上述立式叠片bms硬件结构的优选方案中,当设有多个所述从板时,由下至上叠放的所述主板和多个所述从板的宽度依次递减。

9、在上述立式叠片bms硬件结构的优选方案中,所述主板和多个所述从板的宽度递减幅值为15~20mm。

10、在上述立式叠片bms硬件结构的优选方案中,所述主板和所述从板之间和/或相邻的所述从板之间的垂直间距小于等于4mm。

11、在上述立式叠片bms硬件结构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绝缘隔离件的高度与所述主板和所述从板之间和/或相邻的所述从板之间的垂直间距适配。

12、在上述立式叠片bms硬件结构的优选方案中,所述从板在靠近插件的位置为散热区;且相邻所述从板叠放后,其散热区交替错开。

13、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公开。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更清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叠片BMS硬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叠片BMS硬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式叠片BMS硬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柱和定位螺栓;所述定位柱分别设置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边缘,所述主板和所述从板分别通过定位孔套设于所述定位柱,所述绝缘隔离件套设于所述定位柱外壁,所述定位螺栓旋接于所述定位柱的顶部,将所述主板和所述从板固定在所述定位柱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叠片BMS硬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设有多个所述从板时,由下至上叠放的所述主板和多个所述从板的宽度依次递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立式叠片BMS硬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和多个所述从板的宽度递减幅值为15~20mm。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立式叠片BMS硬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和所述从板之间和/或相邻的所述从板之间的垂直间距小于等于4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立式叠片BMS硬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离件的高度与所述主板和所述从板之间和/或相邻的所述从板之间的垂直间距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叠片BMS硬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板在靠近插件的位置为散热区;且相邻所述从板叠放后,其散热区交替错开。

9.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8任一项的BMS硬件结构。

10.一种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9的电池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叠片bms硬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叠片bms硬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式叠片bms硬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柱和定位螺栓;所述定位柱分别设置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边缘,所述主板和所述从板分别通过定位孔套设于所述定位柱,所述绝缘隔离件套设于所述定位柱外壁,所述定位螺栓旋接于所述定位柱的顶部,将所述主板和所述从板固定在所述定位柱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叠片bms硬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设有多个所述从板时,由下至上叠放的所述主板和多个所述从板的宽度依次递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立式叠片bms硬件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爱娇张建彪杨红新
申请(专利权)人:章鱼博士智能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