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脱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脱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6626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脱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脱卸装置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第一吊环、第二吊环、转块和脱卸环,转块内侧具有第一卡槽,转块和第二吊环之间设置有滚珠;在使用过程中,将第一吊环、脱卸环与浮标连接,将第二吊环与待探测目标连接,当带缆水下机器人发生缠绕,提拉脱卸环,转块发生转动,直至滚珠卡在第一卡槽中,第二吊环脱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脱卸装置能够避免线缆缠绕问题出现,为带缆水下机器人的活动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可以根据锚力大小,设置不同的拉力,以适应不同的需求;本装置还具有一定防水性,避免海水腐蚀,使用寿命相对较长;在第二吊环脱卸后,其他零件可以回收重复利用,降低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船舶制造,具体的,涉及一种脱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水下机器人在科考、救援等多种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带缆水下机器人易与浮标结构发生绳索缠绕,由于水下机器人价格昂贵,一旦发生缠绕,控制电缆断裂,带缆水下机器人损坏或丢失,则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解决线缆缠绕问题是确保水下机器人安全作业的前提。

2、由于带缆水下机器人在水下来回游走,使得线缆缠绕风险存在且无法消除。另外,下列几个因素也大大增加了线缆缠绕概率:

3、1、海况不稳定,带缆水下机器人在海水中会受到水流相对运动的影响,很难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另外,由于带缆水下机器人对其自身体积、重量的要求,因此其功率通常不高,即使在最大动力工况下也难以完全抵抗水流的影响;

4、2、水下能见度较低,配备识别声纳和水下电视系统的带缆水下机器人不一定能立即探测、识别目标,需要来回不断搜寻,增加了在绳索附近的停留时间。

5、综上所述,以上多种因素影响带缆水下机器人试验,导致线缆缠绕问题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脱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脱卸装置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第一吊环、第二吊环、转块和脱卸环,转块内侧具有第一卡槽,转块和第二吊环之间设置有滚珠;在使用过程中,将第一吊环、脱卸环与浮标连接,将第二吊环与待探测目标连接,当带缆水下机器人发生缠绕,提拉脱卸环,转块发生转动,直至滚珠卡在第一卡槽中,第二吊环脱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脱卸装置能够避免线缆缠绕问题出现,为带缆水下机器人的活动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可以根据锚力大小,设置不同的拉力,以适应不同的需求;本装置还具有一定防水性,避免海水腐蚀,使用寿命相对较长;在第二吊环脱卸后,其他零件可以回收重复利用,降低了使用成本。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脱卸装置,包括:

3、第一盖体,包括第一台面、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自所述第一台面的边缘向上延伸,所述第二侧壁自所述第一台面的下表面向下延伸,所述第二侧壁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侧壁垂直;在所述第一台面上,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具有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贯穿所述第一台面,所述第二侧壁围成的区域为第二安装位;

4、第二盖体,包括第二台面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自所述第二台面的边缘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台面的中心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盖体安装于所述第一盖体下方,且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一台面连接,所述第二侧壁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中与所述第二台面连接;

5、第一吊环,位于所述第一盖体上方,所述第一吊环的底面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

6、第二吊环,位于所述第二盖体下方,其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安装位中;

7、转块,位于所述第一台面、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二台面、所述第三侧壁围成的区域中,所述转块的周向外侧具有环形凹槽;

8、脱卸环,其底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位中,其顶部伸出所述第一吊环的底面,所述脱卸环上设置有第一弹簧。

9、可选的,还包括压块,所述压块与所述第一吊环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脱卸环顶部穿过所述压块。

10、可选的,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以及所述压块与所述脱卸环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

11、可选的,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脱卸环底部和所述压块之间,且处于压缩状态。

12、可选的,所述环形凹槽中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转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盖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13、可选的,所述第一通孔中设置有滚珠,所述滚珠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转块和所述第二吊环之间。

14、可选的,所述转块内侧具有第一卡槽,在脱卸装置使用过程中,所述第一卡槽用于容纳所述滚珠。

15、可选的,所述转块上表面具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位于所述第一安装位正下方。

16、可选的,所述第二卡槽和所述脱卸环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珠。

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脱卸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8、利用工装绳连接浮标和所述第一吊环,利用拉绳连接浮标和所述脱卸环,所述第二吊环与探测目标相连,其中,所述工装绳处于绷紧状态,所述拉绳处于松懈状态;

19、当带缆水下机器人发生缠绕,通过所述拉绳提拉所述脱卸环,所述弹珠脱离所述第二卡槽;所述转块在所述第二弹簧的带动下发生转动,至所述滚珠位于所述第一卡槽中,所述第二吊环与所述第二安装位分离。

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脱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1)当带缆水下机器人与水面浮标工装绳发生缠绕时,通过拉动脱卸环,使第二吊环脱卸,从而解除缠绕,能够避免线缆缠绕问题出现,为带缆水下机器人的活动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22、2)脱卸装置可以根据锚力大小调节第一弹簧,以设置不同的拉力,从而适应不同的需求;

23、3)本装置还具有一定防水性,避免海水腐蚀,使用寿命相对较长;

24、4)在第二吊环脱卸后,其他零件可以回收重复利用,降低了使用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块,所述压块与所述第一吊环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脱卸环顶部穿过所述压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以及所述压块与所述脱卸环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脱卸环底部和所述压块之间,且处于压缩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中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转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盖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中设置有滚珠,所述滚珠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转块和所述第二吊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块内侧具有第一卡槽,在脱卸装置使用过程中,所述第一卡槽用于容纳所述滚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块上表面具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位于所述第一安装位正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脱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槽和所述脱卸环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珠。

10.一种脱卸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脱卸装置进行,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块,所述压块与所述第一吊环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脱卸环顶部穿过所述压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以及所述压块与所述脱卸环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脱卸环底部和所述压块之间,且处于压缩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中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转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盖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健敏苏鹏马傲郭彦君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