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超大直径柱桩基础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超大直径柱桩基础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6243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柱桩基础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超大直径柱桩基础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外侧安装有第一外罩,所述筒体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二外罩,所述第二外罩上安装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外罩上安装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筒体内安装有第一槽钢,所述第一槽钢的下方连接有第二槽钢,所述第一槽钢和所述第二槽钢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波纹钢板,所述筒体内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方滑动安装有第一支柱。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支护结构不能够进行多层堆叠施工,不能够在施工完成后注浆时使得支护结构的内外壁自动凸起实现二次加固,并且现有的支护结构不能够对多层支护结构的内部进行垂直方向的支撑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柱桩基础,具体的,涉及一种超大直径柱桩基础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管柱式基础基坑尺寸越来越大,基坑中岩体完整性不佳,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富水性,岩体自稳能力差,但同时对基坑支护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管柱式基础基坑支护提出了更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现有的桩基础支护结构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2、例如公开号cn112663523a公开的一种桥梁桩基防变位加固支护结构,通过多个撑抵板首尾相连,配合液压柱对撑抵板进行支撑,以此使得撑抵板形成契合地面凹凸不平轮廓的稳定支撑,同时能够配合插地钉形成自适应抵撑结构,从而进行双重紧固的加固支护装置,固定座套置于支护套筒的中部,多个加强板等角度的置于支护套筒的外壁上,且位于支护套筒的上部,多个加强板的底部和固定座固定连接,四个螺杆的一端等角度的置于固定座的上部,四个螺杆的另一端贯穿固定座延伸至固定座的下部,旋拧把置于螺杆的一端上,插地钉置于螺杆的另一端上,四组液压柱置于固定座的底部,且和四个螺杆一一对应。上述支护结构虽然能够实现双重紧固的功能,但在使用时不能够进行多层堆叠施工,而且不能够在施工完成后注浆时使得支护结构的内外壁自动凸起实现二次加固,稳定性不足,并且现有的支护结构不能够对多层支护结构的内部进行垂直方向的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超大直径柱桩基础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的支护结构不能够进行多层堆叠施工,不能够在施工完成后注浆时使得支护结构的内外壁自动凸起实现二次加固,并且现有的支护结构不能够对多层支护结构的内部进行垂直方向的支撑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超大直径柱桩基础支护结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外侧安装有第一外罩,所述筒体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二外罩,所述第二外罩上安装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外罩上安装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筒体内安装有第一槽钢,所述第一槽钢的下方连接有第二槽钢,所述第一槽钢和所述第二槽钢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波纹钢板,所述筒体内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方滑动安装有第一支柱,所述支撑板的下方滑动安装有第二支柱,相邻两所述支撑板之间安装有橡胶板,所述橡胶板的中间开设有连通槽,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之间安装有支撑组件。

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先方案,所述筒体、所述第一外罩和所述第二外罩为一个整体,所述第二外罩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注浆孔,所述第一外罩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注浆孔。

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先方案,所述筒体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与所述波纹钢板向内凹陷的位置一一对应。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先方案,所述筒体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位置和所述第一支柱的位置互相对应,所述第四通孔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支柱的位置互相对应。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先方案,所述筒体上开设有供所述支撑板穿过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支撑板的宽度,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之间的所述筒体上,所述开口和所述波纹钢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支撑板的厚度。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先方案,所述第一外罩上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外罩上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位置互相对应,所述第二连接柱和所述第一连接柱均在所述第一外罩和所述第二外罩上等间距分布。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先方案,所述第一槽钢和所述第二槽钢之间为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槽钢和所述第二槽钢之间安装有橡胶圈,所述第一槽钢、所述第二槽钢和所述波纹钢板均为环状结构。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先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柱左右两端的直径均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柱中间部分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接柱只有两端的直径均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柱中间部分的直径,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筒体之间均存在空隙。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先方案,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撑板内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支撑板相连,所述第二弹簧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柱相连,所述第一支柱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牵引钢绳,所述第二支柱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牵引钢绳,所述第一牵引钢绳和所述第二牵引钢绳经导向轮导向与连接块相连,所述导向轮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板的内部,所述连接块和所述支撑板之间互相贴合。

12、一种超大直径柱桩基础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3、s1:基坑开挖强风化段时,每开挖一段深度,支护一层筒体、第一槽钢、第二槽钢和波纹钢板,每两层进行管壁注浆

14、s2:现场安装时采用背面背丝,千斤顶矫正进行精细化安装;

15、s3:每层波纹钢板环向由多块波纹板拼装而成,环形相邻波纹板采用焊接连接,横向采用钢板作为连接板法兰连接;

16、s4:前一层环形波纹板安装完成之后,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通过腹板背靠背的法兰连接、翼缘焊接的连接方式进行安装,波纹钢板及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的接头位置在铅垂方向错位配置;

17、s5: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加锚筋进行临时固定,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使用电动卷扬机配合导链进行安装;

18、s6:全部安装完成后,将多个支撑板和橡胶板安装进筒体的内部,通过支撑组件撑起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再通过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对上下两层的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进行纵向支撑;

19、s7:将第一外罩和第二外罩焊接在筒体上进行注浆,注浆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伸出完成整体固定工作。

20、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21、通过设置的环形波纹钢板和环形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在满足支护要求的同时,槽钢的背土面安装设置也降低了安装难度,波纹板与槽钢的施工不再受施工场地的限制,也进一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管柱式基础基坑支护的安全系数,经济效益明显。

22、通过设置的多层堆叠分布的筒体,使得装置能够在安装完成第一槽钢、第二槽钢以及波纹钢板后,再进行下一层安装,适用于超大直径柱桩基础进行使用,增强了装置施工时的便捷性,解决了现有的柱桩基础不能够进行多层堆叠施工的问题。

23、通过设置的第一注浆孔、第二注浆孔、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在支护结构安装完成后,通过向筒体内注浆,使得第一外罩和第二外罩内滑动安装的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在压力作用下向外罩的外侧移动,从而实现在注浆完成后使得筒体的内外壁自动凸起的功能,增大了支护结构垂直方向上的摩擦力,从而增强装置整体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的支护结构不能够在施工完成后注浆时使得支护结构的内外壁自动凸起实现二次加固的问题。

24、通过设置的开口、支撑组件、支撑板和橡胶板,通过开口将支撑板推入筒体的内部,各个位置的支撑板会沿着弧形的轨迹移动,并且橡胶板上的连通槽可使得相邻两支撑板之间小幅度折弯,在支撑组件的作用下可使得装置内的两组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能够被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撑撑紧,从而增强支护结构整体的牢固程度,解决了现有的支护结构不能够对多层支护结构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大直径柱桩基础支护结构,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外侧安装有第一外罩(2),所述筒体(1)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二外罩(6),所述第二外罩(6)上安装有第一连接柱(7),所述第一外罩(2)上安装有第二连接柱(8),所述筒体(1)内安装有第一槽钢(3),所述第一槽钢(3)的下方连接有第二槽钢(4),所述第一槽钢(3)和所述第二槽钢(4)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波纹钢板(5),所述筒体(1)内安装有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的上方滑动安装有第一支柱(14),所述支撑板(13)的下方滑动安装有第二支柱(15),相邻两所述支撑板(13)之间安装有橡胶板(16),所述橡胶板(16)的中间开设有连通槽(17),所述第一支柱(14)和所述第二支柱(15)之间安装有支撑组件(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大直径柱桩基础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所述第一外罩(2)和所述第二外罩(6)为一个整体,所述第二外罩(6)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注浆孔(9),所述第一外罩(2)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注浆孔(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大直径柱桩基础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2),所述第一通孔(12)的位置与所述波纹钢板(5)向内凹陷的位置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大直径柱桩基础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19)和第四通孔(21),所述第三通孔(19)的位置和所述第一支柱(14)的位置互相对应,所述第四通孔(21)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支柱(15)的位置互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大直径柱桩基础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上开设有供所述支撑板(13)穿过的开口(20),所述开口(20)的宽度大于所述支撑板(13)的宽度,所述开口(20)位于所述第三通孔(19)和所述第四通孔(21)之间的所述筒体(1)上,所述开口(20)和所述波纹钢板(5)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支撑板(13)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大直径柱桩基础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罩(2)上所述第二连接柱(8)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外罩(6)上所述第一连接柱(7)的位置互相对应,所述第二连接柱(8)和所述第一连接柱(7)均在所述第一外罩(2)和所述第二外罩(6)上等间距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大直径柱桩基础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钢(3)和所述第二槽钢(4)之间为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槽钢(3)和所述第二槽钢(4)之间安装有橡胶圈(10),所述第一槽钢(3)、所述第二槽钢(4)和所述波纹钢板(5)均为环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超大直径柱桩基础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柱(7)左右两端的直径均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柱(7)中间部分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接柱(8)只有两端的直径均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柱(8)中间部分的直径,所述第一连接柱(7)和所述第二连接柱(8)与所述筒体(1)之间均存在空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大直径柱桩基础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8)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撑板(13)内的第一弹簧(1801)和第二弹簧(1803),所述第一弹簧(1801)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柱(14)和所述支撑板(13)相连,所述第二弹簧(1803)的上下两侧分别与所述支撑板(13)和所述第二支柱(15)相连,所述第一支柱(1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牵引钢绳(1802),所述第二支柱(15)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牵引钢绳(1804),所述第一牵引钢绳(1802)和所述第二牵引钢绳(1804)经导向轮(1805)导向与连接块(1806)相连,所述导向轮(1805)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板(13)的内部,所述连接块(1806)和所述支撑板(13)之间互相贴合。

10. 一种超大直径柱桩基础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大直径柱桩基础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大直径柱桩基础支护结构,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外侧安装有第一外罩(2),所述筒体(1)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二外罩(6),所述第二外罩(6)上安装有第一连接柱(7),所述第一外罩(2)上安装有第二连接柱(8),所述筒体(1)内安装有第一槽钢(3),所述第一槽钢(3)的下方连接有第二槽钢(4),所述第一槽钢(3)和所述第二槽钢(4)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波纹钢板(5),所述筒体(1)内安装有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的上方滑动安装有第一支柱(14),所述支撑板(13)的下方滑动安装有第二支柱(15),相邻两所述支撑板(13)之间安装有橡胶板(16),所述橡胶板(16)的中间开设有连通槽(17),所述第一支柱(14)和所述第二支柱(15)之间安装有支撑组件(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大直径柱桩基础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所述第一外罩(2)和所述第二外罩(6)为一个整体,所述第二外罩(6)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注浆孔(9),所述第一外罩(2)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注浆孔(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大直径柱桩基础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2),所述第一通孔(12)的位置与所述波纹钢板(5)向内凹陷的位置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大直径柱桩基础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19)和第四通孔(21),所述第三通孔(19)的位置和所述第一支柱(14)的位置互相对应,所述第四通孔(21)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支柱(15)的位置互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大直径柱桩基础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上开设有供所述支撑板(13)穿过的开口(20),所述开口(20)的宽度大于所述支撑板(13)的宽度,所述开口(20)位于所述第三通孔(19)和所述第四通孔(21)之间的所述筒体(1)上,所述开口(20)和所述波纹钢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保良章耀林周冠南余绍宾张成军荐家鑫沙仁明连延金原明光高学文张润文张婷钱阳龙王世博石金刚唐德沈飞潘俐宇王岳刘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