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放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5973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放线装置,放线架包括竖杆和横杆,横杆位于竖杆的顶端,竖杆上设置有出线导轮,横杆上设置有过线导轮和进线导轮,横杆下方设置有铜导体线桶,铜导体线桶上缠绕有铜线;过线导轮和进线导轮分别靠近横杆两端设置,第一浮动轮位于过线导轮和进线导轮之间,铜线端部经过进线导轮上方,绕至第一浮动轮下方,再经过过线导轮上方,至出线导轮,从出线导轮伸出;第一浮动轮两端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上设置有竖直方向的腰圆孔,第一浮动轮两端转动连接在腰圆孔内,第一浮动轮下方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处于未受力状态,第一位置传感器设置在固定杆上,朝向第一浮动轮设置。对乱线和导体缠圈进行实时监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放线架领域,涉及一种立式放线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金属制品行业的发展,高速、高效、低成本、工艺适应性强已经成为生产企业的追求目标。放线架是一种在机械制造、五金加工、石油化工、收线电缆等行业中广泛应用的机械设备,其用于将线材或棒材进行剥壳处理中的放线。因此放线架对线材或棒材的放线质量直接关系到金属制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

2、但目前的电线制造行业中,常规的放线架极易产生乱线和铜线缠圈使得铜线损伤,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立式放线装置,对乱线和导体缠圈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及时做出预警,防止铜线被拉断。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立式放线装置,包括放线架和乱线监测机构;

4、放线架包括竖杆和横杆,横杆位于竖杆的顶端,竖杆上设置有出线导轮,横杆上设置有过线导轮和进线导轮,横杆下方设置有铜导体线桶,铜导体线桶上缠绕有铜线;

5、过线导轮和进线导轮分别靠近横杆两端设置,乱线监测机构包括第一浮动轮、第一弹簧和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一浮动轮位于过线导轮和进线导轮之间,铜线端部经过进线导轮上方,绕至第一浮动轮下方,再经过过线导轮上方,至出线导轮,从出线导轮伸出;

6、第一浮动轮两端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上设置有竖直方向的腰圆孔,第一浮动轮两端转动连接在腰圆孔内,第一浮动轮下方设置有第一弹簧,铜线经过第一浮动轮下方时,第一弹簧处于未受力状态,第一位置传感器设置在固定杆上,朝向第一浮动轮设置。

7、优选的,竖杆上设置有断线监测机构,断线监测机构包括连接块、第二浮动轮、第二位置传感器和第二弹簧,连接块设置在竖杆上,位于出线导轮正上方,连接块底部连接有第二弹簧的一端,第二弹簧另一端与第二浮动轮连接,第二位置传感器设置在连接块上,朝向第二浮动轮设置;铜线经过出线导轮,再将铜线绕过第二浮动轮一圈,将第二浮动轮拉伸向出线导轮,再次经过出线导轮被抽出,此时第二弹簧为拉伸状态。

8、进一步,竖杆上设置有电动夹持器,电动夹持器位于过线导轮和第二浮动轮之间,铜线位于电动夹持器内,第二位置传感器输出端连接有控制箱输入端,控制箱输出端连接电动夹持器输入端。

9、进一步,电动夹持器上设置有夹持块,夹持块强度不低于100mpa。

10、优选的,横杆下方设置有退扭机构,退扭机构包括放线托盘、同步带轮和退扭电机,放线托盘和同步带轮采用皮带连接,退扭电机与同步带轮同轴连接,铜导体线桶放置在放线托盘上。

11、进一步,退扭机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竖杆两侧。

12、进一步,竖杆包括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底部和下半部分顶部转动连接。

13、进一步,竖杆上半部分底部的周面上嵌套有齿盘,下半部分顶部设置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输出轴上连接有齿轮,齿盘和齿轮啮合。

14、优选的,第一浮动轮、进线导轮、出线导轮和过线导轮均采用陶瓷导轮。

15、进一步,第一浮动轮、进线导轮、出线导轮和过线导轮的轮径均不小于100mm。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技术通过当发生乱线及缠绕现象时,铜线受力张力增大,将第一浮动轮拉动上升,第一位置传感器检测到第一浮动轮的位置发生变化,发出信号,方便工作人员或者控制箱及时停止生产线的运行,避免拉断铜线增加辅助时间恢复生产。

18、进一步,当发生断线时,第二浮动轮不受铜线的拉力,第二弹簧带动第二浮动轮向上移动,第二位置传感器检测到第二浮动轮的位置发生变化,发出信号,减少断线后的进一步损伤。

19、进一步,电动夹持器收到第二位置传感器的信号,将铜线夹持,保持断线时整车铜芯导体不会乱线,一方面节约辅助时间,同时节约铜线原材料浪费。

20、进一步,退扭机构能够减少在高速时因铜线外甩造成铜线导体损伤和铜线导体乱线造成停车,保证铜线的直线性。

21、进一步,两个退扭机构实现了双桶放线,提高工作流畅性和效率。

22、进一步,竖杆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转动连接,能够左右转动,方便完成两个铜导体线桶的转换。

23、进一步,通过伺服电机、齿轮和齿盘的配合,无需人为转动,通过控制便能够完成两个铜导体线桶的转换,简单快捷,并且更安全。

24、进一步,采用陶瓷导轮,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导轮的耐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线架和乱线监测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竖杆(1)上设置有断线监测机构,断线监测机构包括连接块(12)、第二浮动轮(13)、第二位置传感器(14)和第二弹簧(15),连接块(12)设置在竖杆(1)上,位于出线导轮(9)正上方,连接块(12)底部连接有第二弹簧(15)的一端,第二弹簧(15)另一端与第二浮动轮(13)连接,第二位置传感器(14)设置在连接块(12)上,朝向第二浮动轮(13)设置;铜线经过出线导轮(9),再将铜线绕过第二浮动轮(13)一圈,将第二浮动轮(13)拉伸向出线导轮(9),再次经过出线导轮(9)被抽出,此时第二弹簧(15)为拉伸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竖杆(1)上设置有电动夹持器(16),电动夹持器(16)位于过线导轮(8)和第二浮动轮(13)之间,铜线位于电动夹持器(16)内,第二位置传感器(14)输出端连接有控制箱输入端,控制箱输出端连接电动夹持器(16)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动夹持器(16)上设置有夹持块,夹持块强度不低于100M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横杆(2)下方设置有退扭机构,退扭机构包括放线托盘(3)、同步带轮(4)和退扭电机(5),放线托盘(3)和同步带轮(4)采用皮带连接,退扭电机(5)与同步带轮(4)同轴连接,铜导体线桶(6)放置在放线托盘(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退扭机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竖杆(1)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竖杆(1)包括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底部和下半部分顶部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竖杆(1)上半部分底部的周面上嵌套有齿盘(18),下半部分顶部设置有伺服电机(17),伺服电机(17)输出轴上连接有齿轮,齿盘(18)和齿轮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浮动轮(10)、进线导轮(7)、出线导轮(9)和过线导轮(8)均采用陶瓷导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式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浮动轮(10)、进线导轮(7)、出线导轮(9)和过线导轮(8)的轮径均不小于100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线架和乱线监测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竖杆(1)上设置有断线监测机构,断线监测机构包括连接块(12)、第二浮动轮(13)、第二位置传感器(14)和第二弹簧(15),连接块(12)设置在竖杆(1)上,位于出线导轮(9)正上方,连接块(12)底部连接有第二弹簧(15)的一端,第二弹簧(15)另一端与第二浮动轮(13)连接,第二位置传感器(14)设置在连接块(12)上,朝向第二浮动轮(13)设置;铜线经过出线导轮(9),再将铜线绕过第二浮动轮(13)一圈,将第二浮动轮(13)拉伸向出线导轮(9),再次经过出线导轮(9)被抽出,此时第二弹簧(15)为拉伸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竖杆(1)上设置有电动夹持器(16),电动夹持器(16)位于过线导轮(8)和第二浮动轮(13)之间,铜线位于电动夹持器(16)内,第二位置传感器(14)输出端连接有控制箱输入端,控制箱输出端连接电动夹持器(16)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动夹持器(16)上设置有夹持块,夹持块强度不低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生董旭涛段瑞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西电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