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平极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2110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平极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平极化5G通信用漏缆


[0001]本技术属于无线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水平极化
5G
通信用漏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
5G
技术的应用,大规模
MINO
技术作为
5G
关键技术之一,可有效地提升数据速率和链路可靠性,在地铁

高铁等隧道覆盖中使用的漏缆数量将由原先的2根
、3
根增加到4根
(
同一种槽型漏缆
)
,地铁公网通信系统中,各运营商不同系统是通过
PoI
设备进行合路的,通信系统间存在相互干扰,而常用的
PoI
设备在不同系统间的隔离度基本上能满足杂散和阻塞的隔离要求

对于互调干扰,除了通过设备本身的互调抑制外,有些还要通过一定的空间隔离才能达到,由于隧道中空间有限,所敷设漏缆之间距离不小于
300mm
,同时尽量安装在列车车窗范围内,漏缆与漏缆之间干扰仍旧存在

[0003]申请号
CN 202211603754.7
,名称为“一种兼容
2G

5G
信号的低损耗水平极化漏缆”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兼容
2G

5G
信号的低损耗水平极化漏泄电缆,包括同轴嵌套的内导体和外导体,外导体上具有周期性的
I
型槽孔组,针对
2G

5G
段进行优化,在每个周期内设计了8对
I
型槽孔,实现了频段兼容覆盖;但是其槽孔设计为单层1字槽,其长度在7‑
20mm
,槽长过长会导致在高频出现谐振频率或高次空间谐波,槽长过短会对低频辐射性能较差,由于覆盖频率为
2G

5G
频率,即
700MHz

3700MHz
,相差
3000MHz
,无法完全兼容低频辐射性能和高频传输性能,且其开槽周期内有
16
个槽孔,然而开槽越多,反射越严重,如果反射系数因反射波同相而加大,则漏缆内部反射将及其强烈,电压驻波比会急剧上升,同时该专利未涉及阻燃
B1
级燃烧试验,燃烧性能只能通过单根垂直燃烧

[0004]申请号
CN201721344480.9
,名称为“一种有效抑制驻波谐振峰值的水平极化漏泄电缆”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有效抑制驻波谐振峰值的水平极化漏泄电缆,该漏缆外导体槽孔由多组水平极化槽型通过一定的排列组合方式形成,每组槽型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为了避免出现因周期内开槽数量增加导致相互干扰问题,每组槽孔内的相邻槽缝可以进行微扰驻波补偿,通过改变槽缝本身的比例尺寸

各槽组间距,满足漏泄同轴电缆在不同使用频率下的谐振峰值抑制效果;但是其槽孔设计同样为单层1字槽,随着槽长增加,降低耦合损耗,增加衰减场数,但无法避免槽长增加而引起的谐振点,同时该专利未涉及阻燃
B1
级燃烧试验,燃烧性能只能通过单根垂直燃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平极化
5G
通信用漏缆,以克服现有水平极化漏缆未考虑阻燃性能,以及采用单层1字槽结构存在应用频段有谐振点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水平极化
5G
通信用漏缆,包括内导体,所述内导体的外部依此包裹有绝缘层

外导体和阻燃结构,外导体上周期性开有多组槽孔,每组槽孔均为双层结构,包括位置错开的上槽孔和下槽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阻燃结构包括隔氧层

包带层和外护套,隔氧层与外导体贴合,包带层设置在隔氧层与外护套之间

[0009]进一步的,所述隔氧层为聚烯烃隔氧层,外护套为聚烯烃外护套

[0010]进一步的,所述包带层采用玻璃丝带

[0011]进一步的,所述相邻两组槽孔的槽间距采用不等距

[0012]进一步的,所述槽孔轴向垂直开设在外导体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槽孔采用长条形结构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上槽孔与下槽孔错开距离为一个槽宽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平极化
5G
通信用漏缆,在内导体外部同轴嵌套包裹绝缘层和外导体,通过在外导体外部设置阻燃结构,有效的减缓了外部热量向电缆内部传输,在漏缆外部出现异常高温情况下的一定时间内保证通信信号畅通;在外导体上周期性开设多组槽孔,通过将各组槽孔设计为相互独立

位置错开的上槽孔与下槽孔的双层结构,使得向外辐射电磁场在相遇区域形成同相位叠加,总场强增强,从而增强辐射性能,且可以消除实际生产中由于槽孔偏差引起的谐振点

[0017]优选的,阻燃结构由隔氧层

包带层和外护套依次包裹构成,各层均采用高阻燃的材料,通过隔氧层

包带层和外护套的相互组合能够有效减缓漏缆外部热量的传入

[0018]优选的,漏缆上每个周期内相邻两槽孔之间的槽间距采用不等距,避免了漏缆内部反射系数因反射波同相而加大,出现高次空间谐波和谐振频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水平极化
5G
通信用漏缆结构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水平极化
5G
通信用漏缆截面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水平极化
5G
通信用漏缆外导体及其槽孔结构图

[0022]图中,
1、
内导体;
2、
绝缘层;
3、
槽孔;3‑
1、
上槽孔;3‑
2、
下槽孔;
4、
外导体;
5、
隔氧层;
6、
包带层;
7、
外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水平极化
5G
通信用漏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导体
(1)
,所述内导体
(1)
的外部依此包裹有绝缘层
(2)、
外导体
(4)
和阻燃结构,外导体
(4)
上周期性开有多组槽孔
(3)
,每组槽孔
(3)
均为双层结构,包括位置错开的上槽孔
(3

1)
和下槽孔
(3

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极化
5G
通信用漏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结构包括隔氧层
(5)、
包带层
(6)
和外护套
(7)
,隔氧层
(5)
与外导体
(4)
贴合,包带层
(6)
设置在隔氧层
(5)
与外护套
(7)
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平极化
5G
通信用漏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氧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潘程智平黄晓勇胡国剑杨拉明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西电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