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止退限位装置及无需工作井的穿山顶管后靠墙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止退限位装置及无需工作井的穿山顶管后靠墙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5602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顶管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止退限位装置,包括千斤顶、弹性卡箍和卷扬机,弹性卡箍设于千斤顶的顶部并与其相连接,弹性卡箍内穿设有管节,卷扬机设置在弹性卡箍的旁侧,其的卷筒上缠绕有钢丝绳,钢丝绳的端部弹性卡箍的一端相连接。本申请通过卷扬机收放卷钢丝绳带动弹性卡箍收紧完成对管节的抓取进而实现对管节的止退限位,其的结构设计巧妙,使用效果出色。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设计了一种无需工作井的穿山顶管后靠墙结构,配合上述的止退限位装置,同样具有止退效果出色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顶管工程,特别是涉及一种止退限位装置及无需工作井的穿山顶管后靠墙结构


技术介绍

1、钢顶管作为非开挖顶管技术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大口径、长距离及复杂地层顶进为发展主流,正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输水调水等工程。

2、在顶管的顶进施工过程中,每当吊运新的管节顶进,顶进油顶就会收回,此时插入土体内的顶管沿轴线方向承受前端土体主动土压力以及管身与土体间后退摩阻力的作用,进而产生管节后退事故,这种情况将引起管前岩土体大面积沉降,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对于长距离的穿山岩石钢顶管而言,在中继间的启用下管道有整体向始发井方向后退的趋势更为明显,若此时始发位置增加管节,由于没有有效的止退限位措施管节后退量过大还会导致开挖面坍塌、洞口止水装置破坏、顶管姿态失控、管道整体破坏和地面大面积沉降等现象发生。

3、因此需要开发适用于长距离穿山岩石钢顶管后靠止退限位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满足长距离穿山岩石钢顶管顶进止退限位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止退限位装置以强化对管节的止退限位效果。

2、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止退限位装置,包括:

3、千斤顶;

4、弹性卡箍,设于所述千斤顶的顶部,所述弹性卡箍包括呈弧形设置的固定段和活动段,所述固定段与所述千斤顶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段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段的第一端通过固定钢筋相连接,所述活动段的第二端与所述固定段的第二端形成开口,所述弹性卡箍内穿设有管节;

5、卷扬机,设于所述弹性卡箍的旁侧,所述卷扬机的卷筒上缠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与所述活动段的第二段固定连接。

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

7、导向轮,从所述卷扬机释放的所述钢丝绳缠绕于所述导向轮的外侧后与所述活动段固定连接。

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轮通过锚固钢筋固定设置于所述卷扬机的旁侧。

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千斤顶的底部设有加强筋板。

1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

11、底座,设于所述千斤顶的旁侧,所述底座上设有导轨,所述弹性卡箍内的所述管节搭设于所述导轨上。

1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有相互平行的两排槽钢,所述导轨设于所述槽钢上并与其固定连接。

13、本申请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工作井的穿山顶管后靠墙结构,其包括后靠墙、顶进装置、中继间、顶管机和上述的止退限位装置,所述顶管止退限位装置抵靠所述后靠墙,所述止退限位装置的另一侧设有所述中继间和所述顶管机。

1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靠墙包括承台、立柱、墙主体、支撑台和顶进台,所述承台设于地面上,所述立柱位于所述承台的下方并设有多排,所述承台的上方设有墙主体、支撑台和顶进台,

1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千斤顶和所述底座设于所述后靠墙的所述顶进台上。

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止退限位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止退限位装置,包括千斤顶、弹性卡箍和卷扬机,弹性卡箍设于千斤顶的顶部并与其相连接,弹性卡箍包括呈弧形设置的固定段和活动段,固定段与千斤顶固定连接,活动段的第一端与固定段的第一端通过固定钢筋相连接,活动段的第二端与固定段的第二端形成开口,弹性卡箍内穿设有管节,卷扬机设置在弹性卡箍的旁侧,其的卷筒上缠绕有钢丝绳,钢丝绳的端部与活动段的一端相连接。基于上述结构,停工状态时千斤顶向下收降,带动弹性卡箍下沉,同时卷扬机松弛钢丝绳,使得弹性卡箍与管节不接触;需要止退限位时千斤顶向上升起,弹性卡箍则在千斤顶的作用下升起并抵靠管节,同时卷扬机启动拉紧钢丝绳,使得弹性卡箍开口缩小,此时活动段与固定段抵靠管节,弹性卡箍内的刹车皮与管节紧密接触产生较大摩擦力,进而阻止管节运动从而实现止退限位的效果。

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无需工作井的穿山顶管后靠墙结构,其通过设置后靠墙形成无需工作井的新式结构,并将后靠墙与止退限位装置锚固连接,可避免钢管后退时对结构连接处的剪切破坏,从而保证整体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进一步的,该无需工作井的穿山顶管后靠墙结构结合钢顶管特殊金属特性,操作卷扬机及千斤顶等机械来控制上下刹车片对钢管节进行双重止退,操作简单,节约时间成本,止退效果良好;另外,该无需工作井的穿山顶管后靠墙结构通过底座及锚固件对止退限位装置进行固定,可减少焊接技术的使用,有效防止钢顶管回弹后退,使用方便、安全、高效,可重复使用,大大降低工作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止退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退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退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33)通过锚固钢筋(34)固定设置于所述卷扬机(35)的旁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退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310)的底部设有加强筋板(3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退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止退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6)上设有相互平行的两排槽钢(37),所述导轨(38)设于所述槽钢(37)上并与其固定连接。

7.一种无需工作井的穿山顶管后靠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靠墙(1)、顶进装置(2)、中继间(5)、顶管机(6)以及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止退限位装置(3),所述顶管止退限位装置(3)抵靠所述后靠墙(1),所述止退限位装置(3)的另一侧设有所述中继间(5)和所述顶管机(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需工作井的穿山顶管后靠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靠墙(1)包括承台(11)、立柱(12)、墙主体(13)、支撑台(14)和顶进台(15),所述承台(11)设于地面上,所述立柱(12)位于所述承台(11)的下方并设有多排,所述承台(11)的上方设有墙主体(13)、支撑台(14)和顶进台(1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需工作井的穿山顶管后靠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310)和所述底座(36)设于所述后靠墙(1)的所述顶进台(15)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退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退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退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33)通过锚固钢筋(34)固定设置于所述卷扬机(35)的旁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退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310)的底部设有加强筋板(3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退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止退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6)上设有相互平行的两排槽钢(37),所述导轨(38)设于所述槽钢(37)上并与其固定连接。

7.一种无需工作井的穿山顶管后靠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靠墙(1)、顶进装置(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汝森陈志东钟厚超冯鼎华朱志和莫毅舟刘侨聪刘祺平温佩文陈思乐龙飞翔陈永斌朱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