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5515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包括框座、顶架、电动推杆、上导电压片和支承机构。本技术通过优化设置了支承机构,将废旧电池放入下导电支板上,在伺服电机启动后通过转杆使拉杆带动两个夹块相互靠近,将废旧电池进行夹持,从而可对不同大小尺寸的夹持定位,然后在直线模组的作用下使废旧电池通过出风罩底侧,风轮仓内的风轮将气流通过出风罩的气口排出,以将废旧电池上的粉尘和杂物吹落,避免阻断影响电池余能的回收,且上导电压片和下导电支板分别通过连接线与外部收集电能模块相连接,以连通电池的正负两极,从而对废旧电池内的余能进行回收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废旧锂电池的余能回收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废旧锂电池回收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1、由于新能源汽车与3c电子类产品的快速发展,锂电池出货量增速越来越大,同时也带来大批量废旧锂电池退役问题,由于锂电池特别是动力电池的要求非常严格,一般在剩余80%的能量时即退役下来,这样造成了退役下来的废旧锂电池里的能量大大浪费,还给存储、转运和回收过程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2、目前,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121879496.6公开了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包括可带动设置在料框内的多个均匀排列的废旧锂电池做水平移动的第一针盘组件、可相对第一针盘组件做上下移动的第二针盘组件,所述第一针盘组件滑动连接在机架上,包括第一针盘,第一针盘上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可与料框内多个废旧锂电池下部电极触接的下探针,第二针盘组件上下滑动连接在机架上部,对应设置在第一针盘组件的上方,包括第二针盘,第二针盘上对应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可与料框内各废旧锂电池上部电极触接的上探针,第一针盘和第二针盘与余能回收电路连接形成回路,使大量废旧锂电池单体尽可能回收,实现了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批量化、自动化,提高了废旧锂电池的回收效果;

3、但是,现有技术在对废旧锂电池的余能回收时,由于废旧锂电池的大小不一,不便对不同大小尺寸的废旧锂电池进行夹持使用,并且废旧锂电池在拆散过程中容易在表面堆积粉尘和杂质,影响余能回收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包括框座、顶架、电动推杆、上导电压片和支承机构,所述框座顶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顶架,所述顶架顶部前后两侧分别贯穿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底端部连接有上导电压片,所述框座顶部中侧安装有支承机构,所述支承机构包括底部与框座相固定的框架、连接于框架顶部中侧的直线模组、连接于直线模组顶侧的夹持结构、分别接触于夹持结构底部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以及固定于框架顶部中侧的吹扫结构。

3、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结构大小相同,并且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位于直线模组中部左右对称设置。

4、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顶部中侧均设置有滚轮,并且滚轮顶侧与夹持结构相接触。

5、优选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底部中侧与直线模组相连接的矩形框、紧固于矩形框内部中侧的伺服电机、连接于伺服电机顶部输出端的转杆、转动连接于转杆端部的拉杆、转动连接于拉杆另一端的滑块、固定于矩形框顶侧的下导电支板以及贯穿设置于内侧的夹块,所述夹块底部与滑块相连接。

6、优选的,所述拉杆和滑块均设置有两个,并且位于转杆的两侧呈反向对称设置,所述矩形框内侧设置有滑槽,并且两个滑块均插入滑槽内侧与其横向滑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上导电压片和下导电支板分别通过连接线与外部收集电能模块相连接。

8、优选的,所述下导电支板内侧中部贯穿开设有通槽,并且两个拉杆分别贯穿滑动于通槽内侧,且两个拉杆顶端部分别与两个夹块相连接。

9、优选的,所述吹扫结构包括出风罩,所述出风罩顶侧紧固有风轮仓,所述风轮仓顶部内侧嵌有滤网片,所述出风罩底部总有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立架,所述立架底部与框架相连接,所述出风罩底侧中部设置有气口。

10、优选的,所述矩形框采用绝缘塑料材质制成。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2、本技术通过优化设置了支承机构,将废旧电池放入下导电支板上,在伺服电机启动后通过转杆使拉杆带动两个夹块相互靠近,将废旧电池进行夹持,从而可对不同大小尺寸的夹持定位,然后在直线模组的作用下使废旧电池通过出风罩底侧,风轮仓内的风轮将气流通过出风罩的气口排出,以将废旧电池上的粉尘和杂物吹落,避免阻断影响电池余能的回收,且上导电压片和下导电支板分别通过连接线与外部收集电能模块相连接,以连通电池的正负两极,从而对废旧电池内的余能进行回收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废旧锂电池的余能回收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包括框座(1),所述框座(1)顶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顶架(2),所述顶架(2)顶部前后两侧分别贯穿设置有电动推杆(3),所述电动推杆(3)底端部连接有上导电压片(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54)和第二支架(55)的结构大小相同,并且第一支架(54)和第二支架(55)位于直线模组(52)中部左右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54)和第二支架(55)顶部中侧均设置有滚轮,并且滚轮顶侧与夹持结构(53)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53)包括底部中侧与直线模组(52)相连接的矩形框(531)、紧固于矩形框(531)内部中侧的伺服电机(532)、连接于伺服电机(532)顶部输出端的转杆(533)、转动连接于转杆(533)端部的拉杆(534)、转动连接于拉杆(534)另一端的滑块(535)、固定于矩形框(531)顶侧的下导电支板(536)以及贯穿设置于内侧的夹块(537),所述夹块(537)底部与滑块(535)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534)和滑块(535)均设置有两个,并且位于转杆(533)的两侧呈反向对称设置,所述矩形框(531)内侧设置有滑槽,并且两个滑块(535)均插入滑槽内侧与其横向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电压片(4)和下导电支板(536)分别通过连接线与外部收集电能模块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电支板(536)内侧中部贯穿开设有通槽(5361),并且两个拉杆(534)分别贯穿滑动于通槽(5361)内侧,且两个拉杆(534)顶端部分别与两个夹块(537)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扫结构(56)包括出风罩(561),所述出风罩(561)顶侧紧固有风轮仓(562),所述风轮仓(562)顶部内侧嵌有滤网片(563),所述出风罩(561)底部总有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立架(564),所述立架(564)底部与框架(51)相连接,所述出风罩(561)底侧中部设置有气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包括框座(1),所述框座(1)顶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顶架(2),所述顶架(2)顶部前后两侧分别贯穿设置有电动推杆(3),所述电动推杆(3)底端部连接有上导电压片(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54)和第二支架(55)的结构大小相同,并且第一支架(54)和第二支架(55)位于直线模组(52)中部左右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54)和第二支架(55)顶部中侧均设置有滚轮,并且滚轮顶侧与夹持结构(53)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废旧锂电池余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53)包括底部中侧与直线模组(52)相连接的矩形框(531)、紧固于矩形框(531)内部中侧的伺服电机(532)、连接于伺服电机(532)顶部输出端的转杆(533)、转动连接于转杆(533)端部的拉杆(534)、转动连接于拉杆(534)另一端的滑块(535)、固定于矩形框(531)顶侧的下导电支板(536)以及贯穿设置于内侧的夹块(537),所述夹块(537)底部与滑块(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农镇泳潘俊亨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智慧电子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